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青公園昨日舉行一場生態研學旅行活動

28日,在常青公園舉行的一場生態研學旅行活動,讓城裡的孩子們體驗農活,感受中國傳統耕讀文化。

參加此次活動的學生們來自江漢區大興第一實驗小學四年級。被問到“‘五穀’是指哪些糧食”時,孩子們有的說“五穀就是雜糧”,有的猜出了大米、小米、豆類。在科普園內的瓜果種植區,好幾個孩子把長豆角認成了絲瓜。

常青公園昨日舉行一場生態研學旅行活動

不過,知識的匱乏並不影響孩子們對實踐活動的濃厚興趣。他們被分成4個小組,分別在研學導師指導下體驗中耕、除草、搭菜架、分株、扡插等農活,然後觀察各種植物,做自然筆記。

在一片玉米地裡,中耕除草小組男生塗睿辰有力地揮動著小鋤頭,將雜草除根,將土挖松。他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以前從來沒做過這些農活。“經常聽說種莊稼很累,我終於體會到了,光是除草就這麽累”。

在扡插分株小組,按照研學導師講解的要點,男生黃梓軒學習扡插,拿起一株薄荷,細心地剪去大葉片和根部,輕輕地插在土裡,用手比劃著5到10厘米的間距,再插一株,最後取清水澆灌。女生李紫暢敏捷地把小株吊蘭剪下來,插進土裡,撫平土壤。

做農活過程中,孩子們還學到了數學知識和物理知識。搭菜架小組的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直觀地了解到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圖形,三腳架在大風中受力面積最小,因此不容易倒塌。

做自然筆記時,觀察吊蘭的女生羅鎧旗寫得特別詳盡:“長在外面的葉子顏色深一些,長在裡面的葉子顏色很淺;新長出來的小葉子的葉脈旁邊還有一些十分細的脈絡,長約5到10厘米;葉子十分光滑,手感好……”

研學導師許叢建稱,中國傳統文化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是“耕讀傳家”,既要有“耕”來維持家庭生活,又要有“讀”來提高家庭文化水準。這次研學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親身感受這種傳統文化,做到知行合一,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

今年的武漢市中小學生態研學旅行暨公園大課堂第二屆自然筆記評選活動,由市園林和林業局、市教育局攜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5月至6月、9月至10月帶領30萬名中小學生走進身邊28座公園研學。(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