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玩核桃高仿時代 需九招「防騙秘籍」

文玩核桃源於漢代,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起初是健身之用,但隨著雅玩雜項越來越熱,逐漸進入收藏市場,受到了很多普通藏家的喜愛,經過多年的發展也被賦予「掌珠」,這一美麗的名字。如今文玩核桃也能造假,而且已經到了觸目驚心,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文玩核桃儼然已經進入了高仿時代,特別是每年秋季核桃下樹的季節,更是假核桃猖獗之時,專家總結出了以下九招「防騙秘籍」,供藏家參考。

不要貪。藏家應明白品相絕佳的老核桃,特別是品種好甚至是絕種的老核桃,如今在收藏市場中並不多,不能有「撿漏」的心態。其次核桃也有斷代,比如刀子、白獅子頭等品種是在2005年之後才出現的,如果出現這些品種的百年老貨,那就可以斷定為假貨。

不要聽信故事。部分商家特別是路邊攤,往往旁邊圍觀的、插話的、砍價的多是同一夥人,購買時不能聽信商家的故事,因為他們往往一邊忽悠,一邊各司其職地表演著「雙簧」。

晃仁的聲音很整齊。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說明核桃裡裝的不是核仁,而是沙子。因為沙子顆粒均勻,晃動起來,不僅聽上去聲音整齊,手感也很齊。但如果是用真的核桃仁造假則另當別論了。

看臍。核桃造假做舊時,往往忽略了尾臍的老舊程度,在尾臍上下的功夫較差,尾臍往往都很新或是見新,因此往往與老核桃應有的陳舊錶象不搭,容易露出破綻。

樹脂倒模的假核桃。部分造假核桃為了圖省事往往以一個真核桃為模具,因此所造兩個核桃不僅尺寸一樣大,而且連紋路也一模一樣。

從色澤、包漿觀察。假的老核桃,皮色紅,但往往不潤,包漿也極不自然。沒有玉質感和剔透潤澤的效果,仔細加以觀察是不難看出的。

放大觀察。在10倍或20倍的放大鏡下觀察,假核桃的表面很容易發現細小的氣泡或是模子的接縫。

紋路。假核桃的紋路中通常會殘留未清理或是忘記清理的樹脂殘渣與細小新茬。

專家鑒定。專家稱,如今的文玩核桃市場已經發展的很熟、很透明了,如果仍不能確定真偽,就必須找權威行家進行鑒定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