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痧」是離經之血,刮痧+艾灸,逐離經之血,補臟腑之虛,1+1>2!

一、「痧」是什麼?

我們在拍打或刮拭皮膚時,皮膚上常會出現小點子,顏色有粉紅、深紅、青紫、紫黑、黑色等,通常我們將這些小點子稱為「痧」。

在中文裡,「痧」意為:有毒的沙子、小石。古人稱之為「血石」,即如同膽結石、腎結石一般的病體。「痧」的主要成分是血,隻不過它與一般的血有所不同:「痧」是離經之血,就是不參與經脈循行、沒有生命力、喪失了血液生理功能的廢血。

二、離經之血是怎麼形成的?

打個比方:我們將人體的經絡比作河道,那麼暢行其中的氣血就好比河流。由於地勢的高低、地形的軟硬,河流會越來越彎曲,在河流的附近,還會出現很多凹陷地,這些凹陷地蓄水之後,就變成水塘。如果蓄水量過小,水塘的循環就會很差甚至無法循環,成為一潭死水。

同理,經絡中的氣血也會形成「水塘」,在中醫裡就叫「離經之血」。所謂「離經」,並不是說它們離開了經絡,而是指它們堆積在那裡,不參與經脈循環,也就是俗稱的瘀血。

三、出痧:既是治療,又是診斷

刮痧時,通過刮拭皮膚可調動氣機,讓氣掃描全身。在此過程中,氣與體內各種物質發生反應,其中的有害物質經過加工、過濾,就形成微細的有毒顆粒,在氣的作用下,就能從人體的各種孔竅排出體外。

也就是說,「痧」是氣和體內物質發生反應後形成的一種新物質,有害物質被氣過濾成垃圾後,就會從孔道(如皮膚毛孔)排出——這也是人們通常把刮痧歸為瀉法的主要原因,刮痧瀉掉的就是人體的實邪之氣,因此出痧的過程就是給人體排毒的過程。

出痧,既是治療,又是診斷——一方面,說明大量瘀血長時間客於經絡(外感六淫、外傷、憂慮、久病、年邁等都會形成「離經之血」),其自帶的毒素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另一方面,它們會加劇經絡阻塞,影響氣血運行,陰陽氣血失於條達,身體的內循環就差,臟腑的營養供給就跟不上,時間長了,身體就會越來越虛弱。

在這種情況下,由「瘀」到「虛」就成了一個必然的遞進過程,中醫「久瘀必虛」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

四、虛了?當灸補氣血!

那麼,在刮痧後,我們發現身體虛了,又該怎麼辦呢?「虛則補之」,一個字:補!

《黃帝內經》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充暢,營衛才能調和,五臟六腑才能運行正常,身體才能健康,尤其女子以血為本,更要注重對氣血的養護。所以,補什麼?自然是氣血為上!

綜上所述,小編總結一下:出痧,說明身體又瘀又虛,故而朋友們萬萬不要認為只要出了痧(瀉掉了實邪之氣)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你的工作才完成了一半。此時,你若不及時補虛,會產生什麼後果呢?一句話:因虛致瘀,惡性循環!因為「虛生寒,寒則凝,凝則瘀」,繞一圈下來,瘀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它照樣死死纏著你。所以,刮痧之後,必須艾灸!

艾灸被譽為人體氣血運行的「發動機」。《本草從新》雲:「艾葉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就是說,艾灸通過燃燒釋放熱量,伴隨艾火熱力的刺激,人體穴位開穴了。此時艾草的藥性隨熱力一點點深入到五臟六腑中,這股無形的能量就像太陽蒸發液體一樣,能一舉掃蕩體內的寒濕、痰濁、瘀血。同時,由於艾灸本就是補純陽的,陽氣足,則氣的推動力就強,人體氣機升降得到調動,原本不平衡的各系統功能就能得到調整,氣血寒熱虛實自會調和。

五、先刮痧,後艾灸

如果刮痧之後出痧嚴重,建議一定要在刮痧之後做艾灸。這樣做,先祛除有毒的瘀血,後補益新鮮的氣血,一瀉一補,就能達到1+1>2的效果。

那麼,為什麼要「先刮痧,後艾灸」呢?原因很簡單,刮痧可使穴位開泄,促進邪氣外排,還能改善微循環,清潔經脈,這樣可使艾灸的火力和藥性更好更快地滲透!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宣通氣血等方面的效果都能事半功倍。此外,如果在艾灸前使用艾草精油按摩一下,還可增加藥物療效,能起到三重增效作用!

六、如何艾灸補益氣血?

1

第1步:健脾益胃

《證治準繩》曰:脾胃者,氣血之父也。生成氣血的基本物質主要來源於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因此,要想氣血充盈,首先必須脾胃調和。

而且,身體虛弱者,基本都有脾氣下陷、脾陽不振、脾濕過重的現象。這些情況下,建議艾灸以下穴位:脾俞、神闕、關元、合谷、足三裡、陰陵泉。

2

第2步:滋肝補腎

女子以肝為先天,肝為血海,肝臟功能不足,女人就會氣血虧虛或瘀堵,繼而體虛早衰。同時,腎藏精,精血互生,在養肝的同時補腎,可促使精血相互化生,達至補血目的。建議取穴:肝俞、間使、曲泉、三陰交、復溜、太沖。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刮痧後發現自己出了很多痧,就認為體內的毒寒濕熱等毒素都被排出來了,就認為一切OK了。殊不知,出痧不僅是治療,還是診斷,不僅說明體內毒素正在排出,還說明體內瘀堵嚴重,臟腑皆虛,需要補益氣血。此時應乘熱打鐵,再做一個艾灸,一瀉一補,方能讓效果最大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