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浦飛虹路綠地改造,被遺忘角落變身溫情小公園

夏夜的老居民區,總是與微風、蟬鳴相伴。位於楊浦飛虹路許昌路路口西北角的一片400多平方米綠地,蔥鬱的綠植覆蓋下,鏤空的鋪地在夜色中透著點點微光,吸引了不少老居民和小情侶在此流連、小憩。人們不曾想到,過去這片區域曾是城市裡被遺忘的一片失落太空。

一欄之隔,綠地失去公共性

原來,這裡是一片封閉的綠化,一塊“禁止入內”的牌子、一排圍欄,把草坪和路線隔開。“人進不去,裡面雜草叢生,一些綠植長到了一人高,是一個墨綠色的陰暗角落。”設計師孫軼家還記得第一次走進這片區域時的情景。

居民夏天在這裡乘涼,務工人員在此休息,只能勉強坐在綠化的圍欄邊上。“城市中有很多公共綠地、草坪都是與人隔絕的,它們客觀存在,卻用籬笆、圍欄等把人擋在外面,公共太空就此失去公共性。”

過去,圍欄把人與綠化隔離開,人們只能坐在花園邊上休息。

綠地到底應不應該打開?在實施改造前,設計團隊做了一個周邊居民的行為分析:在以綠地為中心的半徑1公里範圍內,選取了菜場、便利店、地鐵站、公車站、郵局和銀行這6種公共設施,計算居民到達這些目的地所經過的距離,結果發現距離大多超過800米。“500米到800米是人行走的舒適距離,超過這個距離就會疲勞,尤其是一些年紀大的居民,更需要停下來休息。”

以飛虹路綠地為基點的周邊居民與便利店、菜場、地鐵站、公車站、郵局、銀行等設施的居民活動分析。

許昌路是區域內南北向的生活性通道,沿街界面以雜亂的小商業為主,缺少人停留休息的太空。綠地旁邊的遼源新村是個老舊小區,小區內幾乎沒有公共太空。設計團隊認為在這片區域裡需要有一片公共休憩場所,而這片綠地就是現成的資源。

街角公園

開放綠化,街角變溫情小公園

景觀設計是一個非剛需設計類別,而但凡談到綠地景觀,人們便會下意識想到唯美柔和的曲線和繁複的綠化層次與花境。然而面對這樣一片小小的綠化,如何來做文章?

“簡潔和實用,是改造的目的。要創造出休閑太空,需打破成片綠地的格局。”設計團隊首先對綠化進行切割,開辟出可行走的小徑,讓綠化變得可進入。綠地開放位置的選擇充分考慮了近在咫尺的小區居民的太空行為與心理感受。“所有開口的位置都和小區通道錯開,如果這些太空正對居民區路線或門窗,裡面的居民會覺得吵鬧,居住的安全感和穩定感會下降。”

切割綠化,設定可進入開口,錯開周邊小區通道位置,創造休閑太空。

切割後的綠化太空,再進行形體的豎向拉伸和斜面分隔,鋪設耐候鏽板種植池,讓規整的綠化帶變成三角形的曲面。在這些曲面交錯的地方,放置木座椅和竹子景觀植物,成為行人休閑的節點。

從豎向拉伸綠化形體,形成簡潔現代的三角形結構。

原來雜亂的植物挪到後面變成綠籬牆,斜坡草坪上錯落種植著女貞和紫鵑,兩株晚櫻枝繁葉茂,樹下的紫鵑到六月便開出紫色的花,灰暗的綠地變成一個繽紛的小花園。

晚上路經此處,還會獲得一些驚喜。由於地塊面積較小,不需要額外的照明設施,設計師便在耐候鏽板上開出和綠化帶形態相同的不規則三角形透光小孔。夜幕降臨,鏽板下方的燈光穿過小孔射出來。傍晚路過飛虹路綠地,經常有牽手而過的情侶、老人低首玩味這些燈光裝置,讓人倍感溫馨。孫軼家說,設計有時不僅僅靠邏輯和理性,城市太空更需要趣味和情懷。

飛虹路綠地更新項目是楊浦區2017年5個社區微更新試點項目之一。據了解,今年楊浦推出了12個微更新項目,覆蓋全區各街鎮,將設計師團隊和高校的專業力量引入社區,讓城市的失落太空煥發新生。(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