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智能手機背後:賺了滿缽的供應商,提心吊膽的新技術者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鎂客網

5G、折疊屏、混合變焦相機,一眼望過去,新一輪的技術變革隨著MWC2019的開始悄然而起。

當用戶醉心於這些看似前沿的技術,向著手機廠投向崇拜目光之時,並不知道,背後真正的功臣是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底層技術提供商。

全球化的產業裡,一部手機背後是千萬個產業鏈,而智能手機技術的迭代演進,有人“上位”,也有人“落寞”,這種起起落落的背後,是供應鏈的悲歡離合。

手機迭代背後的幕後人

當我們說起曾經的蘋果,都會冠以技術創新者的稱號,賈伯斯打開了觸屏智能手機的市場,繼任者庫克則引領了一波又一波的手機變革創新。這其中有無數的受益者,隨著手機的技術迭代脫穎而出。

2007年,蘋果推出了觸控屏手機iPhone 1st Generation,當時的觸控屏的保護玻璃來自康寧。如今,在無數手機廠商對配置參數的堆疊讚譽下,康寧大猩猩螢幕成了一個時髦的名詞,而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企業因為賈伯斯,第一次走入電子消費市場就旗開得勝。

蘋果讓康寧在手機產業成功轉型,同時為它們帶來了極其可觀的收益。在康寧大猩猩螢幕亮相的五年裡,這條從零開始的產品線營收增長到了10億美元。

八年後的iPhone再次讓指紋識別技術登上舞台,如今全面屏的風靡,讓傳統的電容指紋識別也快速迭代到光學指紋識別,伴隨著指紋識別技術登上舞台的是指紋芯片供應商匯頂科技。

作為目前最大的屏下指紋供應商,匯頂科技拿下了多家手機廠商的訂單,包括最新發布的小米9。這家成立於2002年的中國本土芯片廠商,憑借拿手的指紋芯片技術,乘著智能手機的東風,營收和淨利潤在幾年時間內翻了幾番。

Touch ID之後依然是蘋果的Face ID,蘋果有自己的殺手鐧,從2009年開始,他們就陸陸續續完成了相關的技術收購和研發,牢牢地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對於國內手機廠商而言,又一輪的跟風模仿開始了。

這一輪佔上風的是有著深度傳感器硬體設計經驗和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公司,比如位列CV行業之首的商湯、曠視,如願在面部識別的技術浪潮下分得了市場的一杯羹。同樣在3D攝影頭模組方面,初創企業奧比中光以及華捷艾米等成為主流手機品牌的材料供應商,搭乘著人臉識別的快車,迅速成為資本的寵兒。

當大家一股腦堆疊更多的攝影頭在手機上的時候,除了受益頗豐的索尼攬下了圖像傳感器的半壁江山,國內的舜宇光學、歐菲光也在鏡頭模組上奪下全球大半市場。旭日大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攝影頭模組出貨量高達52.1億顆,其中中國地區產量佔比7成,是全球最大的攝影頭模組生產基地。

同時AI技術趨勢之下,移動SoC也逃不開AI化,這一波浪潮始於華為。兩年前的麒麟970芯片由初創公司寒武紀提供NPU(神經網絡單元),至此寒武紀嶄露頭角。

從攝影頭模組、深度傳感器、指紋識別、人臉識別到AI芯片,供應鏈上大大小小的“螺絲釘”支撐起了龐大的手機產業,而抓住機會的供應商,就能笑傲江湖,等著模仿者前仆後繼地追逐。

所以手機廠商成就了它們它們也成就了手機廠商。

不進則退

然而福禍總是相依的,對於這些“藏”在手機廠商背後的供應商來說,隨時隨地都有被“始亂終棄”的危機。

蘋果無疑是最無情的,兩年前它們宣布自主研發圖形處理器,首席GPU供應商Imagination股價立刻遭遇斷崖式下跌並一蹶不振。很快,之後的幾代iPhone產品中就再沒有Imagination的身影,而這家曾叱吒風雲的半導體大廠最近已淪落到被收購的地步。

台灣勝華科技曾經是iPhone 4最主要的觸控屏供應商,但從iPhone 5 開始,一批中高端智能手機開始採用新型內嵌式觸控螢幕技術(In-cell),因為沒有及時感知到技術的迭代,跟進In-cell技術,勝華科技落得關閉工廠、欠下巨額債務的下場。

一旦落後一個技術更迭期,一個小小的零組件的改變,可能就會導致一個技術乃至一個公司走向覆滅。

當然,智能手機發展到現在,很多手機廠商也不會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他們會選擇多家供應商共同完成,從華為、小米、蘋果對外公布的供應商分布情況也能看到端倪。

而蘋果一以貫之的供應鏈策略是相互製衡,所以桎梏著供應商的何止是被依附的對象,還有那些平起平坐的競爭對手們,這一點在攝影頭模組供應商上的體現尤為明顯,國內攝影頭模組廠的崛起,讓韓系模組廠商越來越難打開國內市場。

攝影頭作為手機上最貴的元件之一,曾經是夏普、三星電機以及LG INNOTEK壟斷的天下,之後國內廠商歐菲光通過收購索尼華南電子,進入高端攝影頭模組市場,成功擠入蘋果供應鏈。如今小米、OPPO、vivo等攝影頭模組供應商大多都是國內供應商,諸如舜宇光學、歐菲科技和丘鈦科技等。

同樣在指紋芯片方面,曾經老牌的瑞典廠商FPC是安卓陣營絕對的老大,但是在去年1、2月份,匯頂科技的出貨量已經超過了FPC,誰能想到,一年前的FPC還在碾壓匯頂科技。

國內供應鏈企業的快速崛起,也得益於國產手機出貨量的不斷攀升,在同等技術要求下,自然將更多的話語權給到國內供應鏈企業。

很多時候,雖然雙方是共進退的,但遺憾的是,就像代工廠之於手機,供應鏈依然是被動的,對方有選擇的機會,也有拋棄你的資格。不過,那些標準必要的核心供應商已經快速成長,需要提心吊膽的是新技術引領者,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或許某一天技術趨勢就調轉方向了。

盤根錯雜的關係,稍有不慎,全盤皆輸

如今在回看智能手機發展的十多年,手機品牌的馬太效應也間接決定了供應鏈的馬太效應,這些幕後的技術提供者皆成長為資本雄厚的大型企業。

但供應商的湧現也導致了一個問題,無法建立產品的技術護城河,也就無法和競爭對手拉開差距。因為智能手機技術創新的領先性以及差異化,很大程度上都得依賴上遊關鍵供應商的技術革新。

所以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現在千機一面的同質化現象,所以有時候只能在技術創新上劍走偏鋒,在不合時宜的時候推出PPT手機,這也是手機廠的困局。

另一方面,主動權在手的手機廠也不免會被供應鏈拖累,這種拖累不單單是蘋果供應商時不時偷偷向外放出一些消極消息,還有一言不合的毀約。

去年匯頂科技被OPPO下了“封殺令”,前因是匯頂為了其他客戶,把向OPPO承諾的批量供貨時間推遲了3個月,造成了OPPO項目無法開展。

這種時候蘋果的做法就非常機智。從Touch ID到Face ID,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每一個成熟的技術呈現在消費市場前,背後都是它們多年的收購布局,讓這些有著差異性技術的供應鏈掌控在自己手中,所以這也決定了一個手機品牌的成功與否。

然而這種做法並不是萬無一失,三星對此可能深有體會。三星有著強大的供應鏈和製造業,它們綜合實力強悍到可以包攬芯片、電池、面板、攝影頭等核心元器件的供應開發。如此一來,三星既能把控技術迭代,同時也能管控好成本以及生產節奏。然而這也導致了當年Note 7的爆炸事件後,三星仍不得不繼續擔著風險用三星SDI的電池。

總而言之,手機廠和供應鏈的關係錯綜複雜,稍有不慎就是全盤皆輸。

同時,當智能手機發展到現在,很多技術趨勢的出現都是有苗頭的,以最近甚囂塵上的折疊屏為例,華為、三星的折疊屏新機發布以前,京東方已經在顯示面板技術上造勢已久。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幾年裡,當智能手機的螢幕、攝影頭、解鎖方式再次革新時,又將會有新的上位機會。技術不會止步不前,這顆小小的“螺絲釘”會掉落在誰的身上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