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個非煤油在魅族 15上感受到的驚喜

2017 年對於魅族來說是比較煎熬的一年,上一代旗艦魅族 PRO 7 並沒有如預期般受到市場積極的回應,這導致魅族手機的市佔率不盡人意。如今,魅族重整旗鼓,希望通過魅族 15 系列重返主流市場,並一舉推出了兩款中堅產品魅族 15 與魅族 15 Plus,以及一款入門產品魅族 M15。不同定位的手機讓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也讓煤油們看到了魅族的誠意。

對於非煤油的我來說,除了品牌,更多地還是會關注產品本身,它是否足夠優秀、能否吸引到它的目標用戶,這都很重要。而魅族 15 身上確實有讓我驚喜的地方,因此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我眼中的魅族 15。

別有一番風情的外觀設計

上手汝窯白的魅族 15,讓我有一種用回魅族 MX3 的感覺。純白色的外觀加上圓潤的造型,握在手裡確實像是一塊玉。雖然後蓋是不鏽鋼鋁複合材料,但經過了 7 次烤漆、7 次烘烤、5 次打磨之後,我已經完全感覺不到金屬的存在感了,摸到手的都是如玉般的質感。

當然,說它如玉,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後蓋是直接向螢幕麵包裹過去的,這意味著它沒有獨立的中框,並不是像其他手機那樣是「玻璃後蓋-金屬中框-螢幕玻璃」的三明治結構,這使得魅族 15 後蓋到螢幕之間的過渡十分自然,不會有斷層感。

它的外觀和手感上其實沒有什麽值得挑剔的地方,非要拿出來說一說的,大概是這塊 16:9 比例的螢幕,讓它看起來不像現今主流的手機一樣修長,對於拿慣了 18:9 比例的手機的我會太寬了些。這一點想必魅族也是有考慮到的,因此你會發現它首先是螢幕的尺寸並不算大,僅 5.46 英寸 —— 是的,在這個大屏的時代,5.46 英寸的螢幕都可以用「僅」來描述了。這個尺寸的螢幕讓魅族 15 的機身大小不會過大,同時 1.175mm 的極窄螢幕左右邊框加上壓縮了的上下邊框讓魅族 15 的三圍和 iPhone X 的差不多,隻不過左右寬度要更大一點點。

控制好了體積的魅族 15 在重量上也有不錯的表現,152g 的重量拿著不會有墜手的感覺,再加上 7.25mm 的厚度,魅族 15 可以說是擁有一副輕盈的身姿了。也因此,就外觀與手感這方面來說,算是魅族 15 給我的第一個驚喜了。

哦對了,講到手感,可不能錯過全新的 Home 鍵。在提升屏佔比的同時,留給 Home 鍵的太空已經不多了,不過魅族顯然還不想放棄廣受好評的 mBack 互動,因此投入了巨額成本,與匯頂研發了超小的正面指紋傳感器。確實,它的面積真的很小,感覺甚至不能完全覆蓋到我的小拇指,但識別解鎖的速度又非常快,對,就是和其他國內品牌的旗艦一樣快。

解鎖飛快之餘,Home 鍵還內置了壓力感應芯片,這意味著熟悉的 mBack 還是可以在魅族 15 上實現輕觸返回上一級、重按返回主界面的體驗。

用了就離不開的 mEngine

如果你十分迷戀 iPhone 的觸感反饋,那你還真的不能錯過魅族 15 上的 mEngine 觸感引擎。魅族稱 15 上使用的是與 iPhone 相同供應商的橫向線性馬達,實際上手真的給人一種「Wow!」的體驗,因為感覺和 iPhone 上的真的太像了!不管在用手機打字的時候,還是用它來拍照的時候,你都能感受到這種振動帶來的近乎真實的反饋體驗。

對於 mEngine 在用戶實際使用中的作用,魅族工程師也進行了模擬,並為魅族 15 帶來了一套全局式的觸感反饋系統,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在 iPhone X 上感受到的大多數振動反饋場景,都能夠在魅族 15 上感受得到,也難怪在發布會上魅族說“友商致敬蘋果的瀏海,魅族致敬蘋果的靈魂”了。

從實體的按鍵,到不可按壓的觸控按鍵,再到手勢操作,一個重要而容易被忽視的體驗大概就是振動了。以往用戶可以從實體按鍵的按下彈起感受到一個操作的完成,如今只能通過振動去感知,特別是全面屏時代的來臨,這一體驗日益重要。

魅族 15 在這一點上算是趕在了不少 Android 旗艦的前面,先做到了優秀的體驗,這也是它給我的第二個驚喜。接下來就是將這種體驗融入進 Flyme 系統裡了,比如上面提到的 mBack 互動、拍照打字等等。也許很快,我們就能看到搭載全面屏、正面沒有按鍵、擁有更出色的 mEngine 觸感引擎的魅族新旗艦誕生了。

為了拍照好,魅族 15 搞來了 IMX380

不得不說近一年國內手機品牌在拍照方面的競爭真的是很凶,基本上沒有不把拍照作為主力賣點的,哪怕是千元機也不例外。作為 2000 元價位的一員,魅族 15 在拍照領域也下了不少功夫,首先便是拿來了號稱與華為 P20 同款的 IMX380 傳感器。

說到這款傳感器,之前就體驗過華為 P20 的我算是深有感觸了,這款傳感器擁有 1200 萬像素,1/2.3 英寸的傳感器尺寸,1.55μm 的單像素面積,這使得在同樣的場景下,它能比一般的傳感器獲得更多的進光量。更多的光線再搭配上較大的 f/1.8 光圈,意味著最終的成像富有更多的可能性:更低的噪點表現、更亮的畫面、更快的快門速度等等。

當然,有了強大的硬體基礎還不足夠,還得看看魅族是如何好好利用的。我們選擇了三組代表性較強的樣張,對比的也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對手」—— iPhone X。

第一組日間陰天樣張,可以看出魅族 15 在畫面的純淨度上要比 iPhone X 好上一些,不過在銳度方面則因為有些塗抹,不如 iPhone X 來得犀利。

在這組樣張中,iPhone X 習慣的暖黃色讓畫面看起來色彩更動人一些,而魅族 15 則保持著較為準確的白平衡,同時色彩會偏保守一些。

夜間應該是魅族 15 的主場,此時它也確實發揮出了該有的實力。這是一組在夜間 10 時左右拍攝的樣張,實際肉眼所見要比樣張呈現得暗許多。此時魅族 15 所採用的虹軟多幀降噪算法就呈現出了優勢,畫面整體的純淨度要更高一些,同時銳度表現得也更好一些。

再來看看魅族 15 單獨的一些樣張吧,首先是 1X 廣角鏡頭、2X 長焦鏡頭及 3X 無損變焦的效果:

魅族 15 搭載了一顆 2000 萬像素鏡頭,傳感器為 IMX350,通過樣張可以發現它的光圈為 f/2.6,與目前旗艦手機上 f/2.4 光圈的長焦鏡頭稍微有些差距。至於 3X 無損變焦的照片,則是結合廣角鏡頭與長焦鏡頭,再進行算法合成的。從樣張的表現來看,雖然有些許銳化的痕跡,不過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3X 無損變焦還是可以使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 2000 萬像素的長焦鏡頭不支持光學防抖,只有 1200 萬像素的主攝影頭支持。好在經過合理的運用,它也能有著較為不錯的成像表現,在色彩、虛化及銳度上都是值得肯定的,光線允許的情況下,拿來數數頭髮還是可以的,就是在噪點的控制上需要再優化一下。

整體來看,魅族 15 在拍照方面的表現,確實是在同價位中比較出眾的,當然與華為 P20 一樣,IMX380 的硬體潛力仍然需要進一步地挖掘,倘若後續魅族能夠加大力度去對它做優化,那麽在這個價位中,魅族 15 的拍照將少有敵手。

不談初心,它亦是一款有競爭力的手機

放在 2000 元這個價位,它的對手顯而易見,有小米 Note 3、堅果 Pro 2、榮耀 10,在面對前兩者時硬體配置上可能會吃虧,但魅族 15 也有它自己的優勢:「致敬經典」的外觀設計、足夠「振」憾的 mEgine,以及實力與潛力並存的攝影頭,這是它能夠立足於 2000 元價位的根本。

雖然定價 2499 元起,但在魅族 15 身上,你能「越級體驗」到一些旗艦機型才有的功能,這或許就是魅族 15 想要給到用戶的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