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是哪?

在許多清朝歷史劇中,常會聽到不同時期、不同皇帝動怒時的一句經典台詞:“將某某發往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

那很多人肯定會有一個疑問,這寧古塔究竟是一個什麽地方?

其實,這寧古塔不是一個“塔”,而是滿族的發源地,清皇族的老家。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出身於建州左衛貴族家庭的努爾哈赤,因其祖父覺昌安、父塔克世在明軍圍攻古勒山之戰中被誤殺,以報祖父、父仇為名,以塔克世“遺甲十三副”起兵,開始了他統一女真各部的戰鬥,在短短十幾年內就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此後,他們一鼓作氣,開始了統一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各部的活動。

到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努爾哈赤派大將額亦都率部擊敗了扎庫塔部落(現寧古塔地域),逐步統一了牡丹江流域,完成了對女真窩集部及其他女真部的招撫。後金政權初步完成了統一東北女真各部的偉業。建州兵在統一寧古塔時,還成功地擊敗了虎爾哈人的進攻,並以寧古塔為基地,向北往黑龍江下遊,向東往烏蘇裡江流域進軍。寧古塔成為後金東部的軍事、政治重鎮。

清代中期寧古塔圖

但你肯定想象不到的是,即使是作為軍事重地的寧古塔,到了清代順治年間,仍是“居民不過數家,依山而處,後移此城,故至今仍之。”這裡的“不過數家”,就是當地沒幾口人居住的意思。

這種說法,可在滿語中找到佐證。滿語中的寧古塔,由“寧袞塔坦”引申而來,“寧古”漢譯為“六”,其義為“六窩鋪”。“塔”(特)為滿語“居址”之意,寧古塔也就是六個部落(也有傳言,這六個部落是清朝遠祖六兄弟的聚居地)。

正是這樣一個植根於生活,帶濃鬱民俗氣息的詞匯,在歷史長河中,由努爾哈赤駐兵,和清初設治寧古塔昂邦章京(將軍),而演變成威震東疆,叱詫風雲,具有豐富歷史文化蘊涵的地名——寧古塔。

那麽,為何清朝朝廷在流放犯人的時候,特意選擇寧古塔呢?

因為這裡要多可怕有多可怕!!

寧古塔在大東北的最北邊,氣候極其寒冷,明朝人王家禎在《研堂見聞雜錄》書中寫道:

“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複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研堂見聞雜錄》稱:

“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複世界。”

簡而言之,寧古塔的氣象,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

不過,這讓人發怵的偏遠之地,也不是你想到就能到的。從北京到寧古塔,4000裡路。這是一趟長達四個月的遷徙,每日50裡,日日無歇。交通發達的今天,50裡不過半小時車程,但幾百年前,對於只靠雙腳,又身帶枷鎖的流人來說,卻是極大的考驗。

方家富有,買通了押送的差役,得到一定的照顧。但那些攜妻帶子,又被抄了家的,沒有幾個人能熬過這死亡之路,即便到了寧古塔,會發現,這才是真正痛苦的開始!!!!

人煙荒蕪的東北邊境,每年只有5月是暖和的,8月就開始入冬,“寧古嚴寒天下所無”

想逃跑也不可能,森林、沼澤、野獸是這裡的特產。跑不得了多遠就會迷路,最後不是被凍死就是被餓死,最後喂飽了野獸。

不過,清朝始祖能過日子的地方,你們南邊來的就那麽矯情?住不下去?

還真有住得下去的。

當年被流放寧古塔的著名人物之一方拱乾卻苦中作樂,將其作為文化考察對象,在寧古塔的3年中寫出了《寧古塔志》,是此地的第一部風物志,成為後世研究東北的珍貴資料,至今仍被地域文化研究者稱道。

許是因為寧古塔作為流放地的“名聲”太大,人們漸漸形成了刻板印象,而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寧古塔紀略》一書中有記載:

“凡寧古山川土地,俱極肥饒,故物產之美,鮮食之外,雖山蔬野蔌,無不佳者。皆無所屬,任人自取。”

特別是到了夏季,這裡氣象涼爽、空氣清新,稱之為世外桃源也絲毫不為過。

寧古塔新城所在地寧安市素有黑龍江“小江南”之稱,牡丹江穿城而過,讓這裡有著別樣的風光。特別值得一去的是境內的國家5A級景區鏡泊湖景區。位於牡丹江上遊的鏡泊湖是火山噴發的熔岩冷卻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由於鏡泊湖是因牡丹江被阻塞而形成,所以它有別於一般湖泊形狀或圓或彎,在群山環抱之中蜿蜒曲折,猶如一條寬窄相間的玉帶鑲嵌其中。在百裡長湖的北端,便是著名的吊水樓瀑布。每年8、9月豐水期時,上遊的鏡泊湖水在這裡一瀉而下,聲震如雷。

“話遠古缺不了肅慎,說盛唐少不了渤海,論金清離不了寧古塔。”

寧古塔,一個承載了太多歷史的地方。

摘自天下史館APP美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