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講真,黑色才是“正兒八經”的中國色

各位真愛好~這裡是編輯部裡最有好奇心的撒野擔當,雪野。

最近我又在研究關於顏色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提到中國色你想到什麽?

估計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紅色。

其實,黑色才是“正兒八經”的中國色。

看一個顏色是否能成為一個國家的代表色,很重要的兩個尺度,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精神內涵。

接下來,我就從這兩個角度和大家說一說,為什麽黑色能力戰“中國紅”,一躍而上成為“中國黑”。

黑色,承包了文化源頭的大佬

我們先從時間上來看看。紅色確實很厲害,從周朝開始,漢唐宋明都推崇紅色,古代歷史上超級厲害的朝代都被它集齊了。

雖然黑色沒有紅色的時間長,但勝在人家生的早。要知道,從原始氏族社會到大秦王朝,黑色可是承包了整個文明的源頭部分。

在原始社會,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很簡單,主要靠感知。比如太陽可以帶來成熟的果子,火可以驅趕野獸帶來溫暖,而它們都是紅色的,因而紅色就和溫暖、生命聯繫在了一起。

換到黑色上也是一樣。從人的視覺來看,黑色是夜晚的來臨,它象徵著神秘、恐怖、死亡。

對於神秘和不可知事物,原始人往往產生敬畏心理。在原始居民的心中,這片神秘的黑色仿佛是最原始的黑暗,你不知道黑夜中會出現什麽,你也不知道看起來平靜無波的黑色會產生什麽。越不可知,越神秘,也越具有神性,讓人產生敬畏。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新石器晚期開始,崇拜黑色變成了那個時期的“流行風尚”,從鼎、豆、盤、篡到杯、罐、瓤、壺、盆,吃喝住行的所有器具全都用起了黑陶。

而隨著文明的推進,人們從原始氏族社會步入夏朝,崇尚黑色的流行仍然沒有消失,而且愈演愈烈。

雖然夏朝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考古遺跡,但從後世的記載中,我們仍可以看到夏朝崇敬黑色有多狂熱。

首先,重大場合全用黑色。《禮記》中就說過,夏人以黑色為貴,喪事要在昏黑的夜晚舉行,征戰用黑色的戰馬,祭祀用黑色的動物。喪事、戰爭、祭祀全都是神聖場合,這些場合夏朝人全都選用了黑色。

其次,黑色承包了整個禮儀領域。夏朝把尚黑作為服色制度。這個“服色”可不只是我們理解的服裝顏色那麽簡單,它包括了王者的車馬、旌旗、衣服,是國家意識的禮儀表現。

再有就是,以黑為美。和現在女孩的粉底恨不得白上N個色號不同。夏朝人心中的美女,都是黝黑黝黑的。《左傳》中就說過:“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皮膚黑光可照人,這才叫極致的美女。

隨著夏朝的滅亡,這種覆蓋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尚黑習俗也漸漸沒落,但這並不意味著黑色崇拜的消失。對於黑色的崇拜上升到更高的精神領域,形成了一種哲學觀念,內化到人們的意識當中。

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中,就把黑色上升到“天”的顏色。古人感覺到,北方的天空長期都是神秘的黑色,而在北方的北極星又是天帝的位置,所以黑色自然代表了天,是眾色之首。

所以你會看到,雖然商和周分別崇尚的是白色和赤色,但仍然保留著對黑色至高無上的尊敬。

比如殷商人就說自己是玄鳥的後代,《詩經》中“天命玄鳥, 降而生商”說的就是這個。

而周天子,也照樣是黑色的迷弟。“天子居玄堂左個,乘玄路,駕鐵驪,載玄旗,衣黑衣,服玄玉”(出自《禮記·月令》),意思就是說周天子呢,住在北向明堂的左側,他乘黑色的車,駕黑色的馬,車上插著黑龍旗,穿黑色的衣服,佩黑色的玉…可以說是非常酷了。

而在《易經》這本書裡,不光把黑色上升到天的位置,還提出了一個主導世間萬物運行的學說,陰陽五行。也就是我們常說金木水火土。

等到春秋戰國,五行又被配上五德,用五種顏色來表示,金是白色,木是青色,水是黑色,火是紅色,土是黃色。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會和手下的人開會,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和政權取得方式的關係,來確定自己朝代的五德和五色。

到了秦朝,秦人掐指一算,認為自己應該屬於水德,所以一開始就走起了厚重風,崇尚黑色。現在我們在電視劇中也能看到,只要是秦國的背景,從服飾到旗幟,全都是烏壓壓一片黑色。

所以你看,從原始氏族社會到大秦王朝,黑色一直都是人們崇尚的顏色,可以說包攬了中國文明的源頭。

比內涵,有誰比得過黑色的大道無形

說完了時間尺度方面,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精神內涵方面黑色為何能和紅色比肩,入主“中國色”。

紅色不用說,從漢代之後,赤色和黃色逐漸上位,赤色更成為唐宋明幾個巔峰王朝的主色。一提起紅色,就讓人聯想到恢弘天氣,吉祥華貴。

而反觀黑色,自從漢代之後,黑色仿佛已經沒落,沒幾個王朝會把它當做主色。

黑色真的就這樣沒落掉了嗎?

並沒有。它反而以一種更深刻的方式,進入到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當中。

這種方式,咱們都知道,就是水墨畫。

中國水墨山水畫的受道家思想的影響非常大。而道家有個很酷的愛好,就是愛黑白不愛彩色。老子自己就說過,“五色令人目盲”,看的太多反而瞎。所以再華麗的顏色都比不上玄黑這種單純的色彩。

剛才已經說過,在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中,黑色被上升到“天”的地位,是眾色之母。

而在道家的思想裡,這種學說被進一步發展,玄黑是本源,一切顏色都從玄黑中生長出來。就像老子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千世界發自於“道”,萬千世界的色彩斑斕也都發自於玄黑這種本源之色。

所以這種道家的思想被應用在繪畫中,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一墨畫五色”的水墨畫。管它是名山大川,還是小橋流水,只要有一抹墨色,就可以畫出整個世界。

比如你看水墨畫中非常著名的一幅,北宋名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先是用深黑的墨勾勒出岩石的輪廓。再用濃淡不同的墨色進行皴擦,畫出岩石上的褶皺,

再用濃墨畫出山體上幾叢樹叢。

就這麽濃濃淡淡幾種不同的墨色,就畫出了北方之山的巍峨厚重。

再向下看,同樣是濃淡乾濕不同的筆墨,

畫出了山丘,畫出了平地,

畫出了正在行走的車馬,

畫出了汩汩而流的溪流…

雖然從頭到尾不過隻用了墨色這一種顏色,但這麽一幅畫看下來,你好像已經看到了墨綠的山體,看到了青翠的山林,看到了或褐或白的毛色的馬匹,看到了清澈見底的小溪

所以說“墨具五色”,玄黑雖然沒有顏色,但是世界上的萬般色彩都由它幻化而生。這就好像道家所說的“大道無形”。

道是無形的,但它卻能一生二,二生三,由此成為萬物。

所以,到這裡,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黑色。

它經歷了原始時代到先秦的鼎盛時期,從漢代之後漸漸從日常生活中消失。但它本身所具有的“大道至簡”的中國精神,卻一直藏身於水墨山水畫中。

只是我們今天一提到中國的顏色,會說起紅,會說起明黃,但是卻不會再想起內斂的黑色了。

我有時候會想,中國紅和中國黑,好像是一對代表了中國文化一體兩面的孿生子。

前者代表了積極、自信、大氣,這些一個人所有外向的性格,提醒我們要有勇氣一往無前。而後者代表了內斂、平和、簡單,這些看似內向的性格,卻能提醒我們如何與複雜的世界相處。

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太著急往前衝,看重紅色的積極,卻忘記了黑色的內斂。

但有時候,黑色所代表的中國精神的另外一面,可能才是我們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中保持平和的養分。

它提醒我們,再複雜的變化,都有一個原點。

所以,不妨隨遇而安。

— 今日互動 —

在你的印象中

黑色代表什麽?

你對它有怎樣的感覺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