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星蠟像狂歡背後,是部死亡面具演變史

前陣子 TF BOYS 在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的 5 周年合體引起了不少騷動。這次出現的不僅有活體 TF BOYS ,同時出現的還有他們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蠟像。

不是上次“底稿泄露”那次的蠟像

而是這樣的↓

分得清本尊嗎?

這次的蠟像和被泄露的底稿相比,還是有進步的。不過看這三位弟弟想說點啥又不好說出口的表情,有點好玩。

實力演繹你們開心就好,不用管我死活。

看這三位的表情,我似乎也能稍微領會到他們當時的感受,一絲絲好奇,一絲絲好玩。但突然有一股子恐懼湧上心頭,那是我小時候對蠟像的陰影。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新少林五祖》中自稱“蠟人張”的雞婆大師?沒錯,我對蠟像的陰影就是從他開始的。

滿屋子的蠟像看著就瘮人,千手觀音朱小倩對一個穿著洋裝、身上有溫度的“蠟像”上下其手,這個就是他們找了很久的雞婆大師。

本以為是蠟像,結果突然動了起來,這對於膽小如鼠的我簡直是難以忘懷的童年陰影 NO. 1,沒有之一。

請告訴我,我不是一個人!

為什麽有的人會覺得蠟像很恐怖呢?

是因為蠟像真的很恐怖啊!

有真正的恐懼,也有難以名狀的恐懼?

踏進蠟像館的那一刻,你就會立刻被冰冷的空氣包圍。一般為了維持蠟人的狀態,蠟像館裡的溫度一般都會保持一個較為涼爽的溫度(還要考慮光源照射等原因)。

除了身邊一陣陣的涼颼颼,再看看周遭的蠟像,恐怖的,搞笑的,越看越詭異,越看越瘮人,而你正是被這些詭異滲人的蠟像包圍著,開始腦補會不會這中間也藏著一個“蠟人張”,會被你不小心撞上。

穿過重重蠟人圍繞,鬥膽再回頭看看時,突然覺得有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你看,眼球是玻璃的,沒有絲毫神氣,看似正常實則乾澀的臉上隱隱約約的透出了一絲絲“人造血管”,你可以說它是“栩栩如生”,但是在膽小的人看來,這貌似和剛剛死去的人沒什麽兩樣吧……

從蠟像的發展歷史來說,蠟像的確是一個人死去後的神態。

根據史料記載,蠟像藝術早在巴比倫時期就有了,古巴比倫時期的人們將神明做成蠟型用來供奉;在古埃及,人們會將蠟像製成的神明放在墓穴當中,以保佑平安轉世;在古希臘的宗教儀式上,蠟像也是作為神明的替身接閱聽人人朝拜。

慢慢地蠟像的製作開始由神向人轉變,有活人,也有往生的人。

公元前 4 世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請人為他製作蠟像。

古羅馬時期,有一個節日叫做“面模節”(不是面膜),貴族人家會將已經做好的先人的蠟像拿出來供奉。

Henry VII ,England,1457 to 1509

英國作家 Samuel Johnson, also known as Dr. Johnson,1709—1784

到了 17 、18 世紀,蠟像開始廣泛應用在醫學上,用蠟像製作的人體解剖模型來代替屍體,視覺感官上要比真正的屍體好太多。

杜莎夫人也正是這個時候開始了她的蠟像製作生涯。杜莎夫人師從 18 世紀著名的蠟像技藝師 Philippe Curtius,師徒二人醉心蠟像技術,很快就成為了蠟像製作的名人,開始結交各路大家,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思想家伏爾泰。

這個時代每個面具都可能是死亡面具

——伏爾泰

伏爾泰看到杜莎夫人為他製作的蠟像時開玩笑的說出這句話,沒想到一語成讖,Curtius 和杜莎夫人沒多久就被關進了小黑屋給死人製作蠟像。

那是法國大革命發生後不久,政權不斷更迭,貴族時時刻刻都有被推上斷頭台的風險。當時的革命者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到處宣傳著自由的重要性。為了讓自己的宣傳更“真實”,他們需要一些真材實料來向人們展示,這些材料就是被斬首的貴族人頭。

沒有那麽先進的屍體保鮮技術,蠟像就成了革命黨們不二選擇。製作蠟像的 Curtius 和杜莎夫人就成了“紅人”。

具體流程是這樣的,貴族被斬首後,劊子手就提著血乎乎的頭來讓杜莎夫人做蠟像,所以對於一個姑娘來說,在當時的局勢下生存真的蠻不容易的。而這些送來的血淋淋頭顱,其中就有她曾經朝夕相處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恐怕那時候她才懂得伏爾泰所說的“死亡面具”真正意思是什麽吧。

在法國大革命的腥風血雨中,杜莎夫人隻專注做一件事,那就是不停地為這個時代掉落的名人頭顱做死亡面具——蠟像。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杜莎夫人在眾多受害者的屍體堆中尋找被斬首的貴族頭顱,為它們製作死亡面模。

時至今日,蠟像從宗教、祭祀逐漸走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了一門塑造藝術。

越來越細致的蠟像製作工藝為人們提供了近距離和偶像接觸的機會。看不見真人,可以在他/她的蠟像上找到一絲存在,但當面對一個和你的偶像幾近相似的蠟像時,一般人的內心還是有點疑慮的,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恐怖谷理論”(the uncanny valley)。

“恐怖谷理論”指的是當一個事物與活人或者動物十分相似,卻又不完全相似的時候,給人帶來的厭惡的心理反應。

說白點就是當你判斷不出來一個事物是不是活物的時,你內心產生的巨大恐懼。

而“谷”就是指在事物和人的相似度臨近 100% 前,好感度突然下降,跌到反感的水準,然後再回升至好感的那段範圍。

也就說因為蠟像過於擬人,人們在面對蠟像的時候,心理往往會經歷一瞬間的反感,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建設之後,好感度才會漸漸有所提升,恢復到正常的或者超乎想象的興奮值區間。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麽電視上的人偶漫畫系列並不會讓人產生這樣的恐懼?

這是因為,雖然大部分的動漫形象在人體比例和面相上都和真人有著某種程度的相似,但和蠟像那種 1:1 還原的逼真度還是相差了很遠,這樣規避了恐怖谷效應還讓閱聽人有一定的太空聯想,所以看起來可能沒有那麽可怕。

專業的蠟像館的繁瑣的蠟像製作工藝一直備受追捧,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杜莎夫人蠟像館也公開過名人蠟像的製作過程。

下面就是本尼蠟像的誕生過程↓

製作前長達 4、5 個小時的精準測量,杜莎夫人蠟像館至今仍然保留著手工測量的傳統環節,不用電腦設備也不需要其它高科技來支撐。

長時間的測量工作也是苦了明星,姿勢正常的明星蠟像也就算了,就怕是有動作的,比如田亮或者郭晶晶這樣的高難度動作,都是需要由專人來扶著。

相信給明星測量的工作又是無數粉絲哭喊著想要應征的,因為明星在測量的時候隻穿最貼身的衣物,以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不會量到私密部位啦,畢竟呈現出來的都是穿衣服的——吳奇隆

測量的工作人員分為兩組,一組負責頭部,也是最為複雜的一部分,謹慎細致而且必須要傳神。

通過測量臉上的點來記錄眉間距、人中長短和嘴角寬度等等

光是為了做出一雙傳神的眼睛,造型師就準備了上百種眼球,逐一對比本尼的眼睛,總有一個適合他。

眼珠採用的材料是玻璃狀塑料,瞳孔內的放射性線條都是純手繪出來的,就連最細微的紅血絲都是用紅色的幼絲線製作而成

當測量工作結束之後,就可以開始塑像了。

按照紀錄的數據和拍攝的照片,雕塑家需要用黏土捏出本尼的頭部模具,再在石膏模具內注入調色合適的熱蠟,冷卻之後,頭部就可以定型了。

開始處理頭部細節,頭髮是最費時間的,頭髮需要一根根地植入,然後再清理、修剪出適合的髮型。

光頭的葛優大爺要比絡腮胡的馬克思,節省將近 5 個星期的製作時間

最後才是基本的面部修容,確保與本人的相差無幾。

本尼的蠟像的確是讓人眼前一亮,但並不是所有的蠟像都能做的這麽完美。

標榜測量數據十分精確的蠟像館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特別是製作亞洲明星的蠟像時,跟歐美明星的蠟型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

這個主要是因為亞洲人和歐洲人的面部骨骼結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歐洲人的眉骨和額骨輪廓較突出,眼窩很深,臉部肌肉的分布明顯,鼻梁狹窄並且高挺,下巴也很飽滿,而亞洲人的面部骨骼則相對扁平。在歐洲人眼中,亞洲人的臉壓根兒就沒有什麽立體感可言的,所以在製作工藝上做亞洲人要比做歐洲人更加困難。

所以做習慣了歐洲臉的的蠟像師再做亞洲人臉型時,難免會“水土不服”。

此外,燈光角度和拍照角度也是造成蠟像失真的一個原因。

燈光打在蠟像臉上,蠟像比真人白了 4 個 + 吧

所以只要拍照的角度找好,跟蠟像拍照也能和跟真人拍照一樣,你那顆追星的心也就可以大大的滿足了。

讓粉絲們更滿足的除了 1:1 的真人蠟像,那就是能夠零距離接觸明星“原味”吧。

對於名人來說,擁有自己的一座蠟像是十分值得驕傲的事情,畢竟蠟像也是需要搖號的,名氣稍小的可能也沒有人想要做。

有蠟像的明星自然是非常珍惜自己的蠟像,不僅親臨自己蠟像的揭幕儀式,還會將自己穿過的衣服送給自己的蠟像做造型,以保證“另外一個自己”可以跟上自己的腳步。

范冰冰當年在坎城紅毯上穿過那襲龍袍,如今正套在了蠟像范爺的身上。

林丹身上的運動服則是他當年取得奧運冠軍時穿的。

本山大叔給自己的蠟像贈了兩把價值不菲的中式椅,“我坐一把,另外那把可以給想和我嘮嗑的遊客坐。”

明星和蠟像館裡的“他”都這麽努力討你開心,好像真沒有什麽理由去拒絕蠟像了,要是你實在害怕,就再努力堅持一下,畢竟門票也不便宜,怎麽著也得把票價看回來啊!

資訊來源

1. 吳奇隆以《步步驚心》“四爺”造型入駐蠟像館 網易新聞

2. 本尼的蠟像製作過程 Stringwjk B 站

3. 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 Cathy 豆瓣

4. 蠟像館裡,故事很多 馬曉溪 騰訊娛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