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氏針灸依據什麼取穴?

篇重點闡釋董氏奇穴針灸獨特的理論體系。董公原著《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僅僅講述了數百奇穴的分布及主治,諸多內容尚未公開,楊師根據董公生前之口授心傳,結合自己多年的臨證參悟,構築了董氏奇穴針灸完整的理論框架。常波參考在台北跟楊老師隨診學習的心得筆記,將其理論之精華底蘊一一剖析,系統整理如次:

1.暗影及青筋

當某臟腑或經絡有病變時,常常在身體某些特定部位出現暗影(經雲:有諸內必形諸外)。一般而言,在手掌及面部較易出現,這種方法除了反映病變,有助於診斷外,尚可在該處施針,產生治療效應。董公於此法甚為精通,並以此形成固定治療穴位,如水金、水通治逆氣咳喘,五虎穴治手腳痛,重子、重仙治肩背痛等等,均為此方法之發揮。青筋即青紫暴張之靜脈血管,亦稱鬱絡。

多見於肘、膝或小腿外側,亦可見於魚際、然谷部位。董公認為許多久病、怪病、頑症痼疾均可見此反應,若不注意此症,其所有患處則永不能根治。據楊老師經驗,有些病刺血治療一次,即有痊癒者,一般經針治一次後即大見減輕,數次後,其病就根治。

2.全息

在中醫天人合一學說中認為:每一個局部均與全體相關,每一個局部均能反映全體,也皆能以之治療全體,這就是全息論的觀點。

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與全息律亦有相似之處,董公強調任一局部皆能治療全身疾病,董公雖將全身區分為十二治療部位,但每一部位均可獨立治療全身疾病。一個組穴本身即常蘊有全息意味。例如靈骨、大白並用為董公溫陽補氣要穴,治病之多,幾乎全身無所不包,療效之高,亦非其它穴位所可比擬。大白位置與三間位置相符,系大腸經俞穴,靈骨穴在一、二掌骨結合部之前,兩穴合用涵蓋俞原所經之處,若以全息律而論,大白、靈骨皆以深針為主,又深透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論縱橫,此二針皆涵蓋三焦,效果之大,自是可知。董公的倒馬針法常兩三針並列,雖說因並立加強了治療作用,但何嘗不是憑藉全息作用,全體互應的結果。尤其是八八部位三針並列的臟腑治療系列,更與全息律有著不謀而合的關係。董氏奇穴「全息通應」理論,提出了多元的、立體層次的「全息體」概念。

3. 對應

《標幽賦》說:「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邊取,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董公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針右,右病針左,絕不在局部針刺,其治病常用對應取穴,效果卓著。董公常用之對應取穴法有下列九種:

(1) 等高對應

即在痛點對側相等部位施針,左側病痛可取右側等高點,例如左曲池痛可針右曲池。推廣應用治療內科病也可不採用雙側同穴針刺,而採用單側或雙側異穴針刺。

(2) 手足順對

將上肢與下肢順向並列,以肘對應膝為中心對應,可有下列對應:即肩對髖、上臂對大腿、肘對膝、下臂對小腿、手對腳。如髖有病可取肩部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澤(肘後歌)施治(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髖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楊老師常以小節穴治腳踝痛,即系此一對應之運用。

(3) 手足逆對

將上肢與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對應:即肩與足、上臂與小腿、肘與膝、下臂與大腿、手與髖。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療,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療(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董公常取手上靈骨、後溪等穴治療坐骨神經痛,均系此一原理之應用。

(4) 手軀順對

上肢除與下肢有對應關係外,與軀乾亦有對應關係,將上肢自然下垂與軀乾呈順向並列對置,則有如下對應:即上臂與胸(或背)脘,肘與(腰),下臂與下腹(腰骶),手與陰部。如腰骶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療,陰部病可取手部穴治療(反之下臂病也可去下腹或腰骶部穴位施治)。董公以手上大間等五間穴治疝氣即與此一原理有關。

(5) 手軀逆對

將上肢與軀乾呈逆向並列,可有下列對應關係:即手(腕)與頭(頸),前臂與胸(背)脘,肘與(腰),上臂與下腹(或腰骶),肩與陰部。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治(如用內關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悶等),下腹有病,可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及上臂有病,亦可取胸脘及下腹穴位施治)。董公以肩部之天宗、雲白等穴治婦科陰道病都與此一原理有關。

(6) 足軀順對

下肢除與上肢對應關係外,與軀乾亦有對應關係,將下肢與軀乾順向並列對置,則有如下對應:即大腿與胸(背)脘,膝與(腰),小腿與下腹(腰骶),足與陰部。如胸背有病可針大腿,下腹有病可針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臨床常以大腿部位之駟馬治肺、三通治心,其運用皆與此一原理相合。

(7) 足軀逆對

將下肢與軀乾呈逆向排列,可有下列對應關係:即足與頭、踝與頭頸、小腿與胸(背)脘、膝與臍(腰)、大腿與下腹(腰骶)如胸脘有病可針小腿,下腹有病可針大腿,反之亦然。董公亦以正筋、正宗治頸項不適,都與此一對應法有關。

(8) 頭骶對應

除了手與腳及腳與軀乾的對應外,頭面與尾骶亦形成一種對應。例如臨床以骶部之長強治癲狂之腦病,董公亦常以沖霄穴治頭痛,也是此一原理之應用。

(9) 頭足對應

頭頂百會與腳底之湧泉也形成對應,即所謂的「天頂封地門」,所以用湧泉治療巔頂痛及腦部病變。

4.體應

體應是董氏奇穴在治療方面最有針對性的發明及應用,掌握此一原則,不僅能將董氏奇穴應用得更深入更有效,以之用於十四經穴方面,也能加強效果。體應之要點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脈治脈,以皮治皮。

(1) 以骨治骨

治骨刺常用削骨針,即四花中及其下三寸的倒馬針,兩針緊貼骨頭才有作用。本組穴位治療膝蓋骨刺,肥大性、退化性關節炎療效很好。董公扎針,能貼骨就盡量貼骨,例如靈骨、火主、大白等穴貼骨而入,不但針感強而且療效高。又如常用九裡(風市)穴每每深至貼骨,治療各種風病、疼痛以及半身不遂,療效甚好。目前有一派說法強調骨膜傳導,認為骨膜有傳導作用,因此扎針時盡量貼骨或抵骨,療效較佳。

(2) 以筋治筋

貼筋進針可治筋病,例如尺澤在大筋旁,可治全身的筋病,對運動病變效果很好。又如正筋、正宗(跟腱)是一大筋,針刺入正筋、正宗可治療頭頸強硬,小腿筋緊等多種筋病。

(3) 以肉治肉

例如駟馬及肩中皆是肌肉較為豐富的部位,最常用來治肌肉方面的病變,尤其是肌肉萎縮,療效甚好。

(4) 以脈治脈

緊貼脈管的穴位可治脈病,例如針人宗、地宗,因靠近血管,調整血液循環,治心臟病及血管硬化效果很好。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