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血津液病證

在事業部門考試中,氣血津液病證的內傷發熱是經常考的內容,尤其是它的辨證論治,代表方劑需要重點記憶,下面就是中公衛生人才網的專家們就內傷發熱的辨證論治進行歸納總結。

1.氣鬱發熱

癥狀:發熱多為低熱或潮熱,熱勢常隨情緒波動而起伏,精神抑鬱,脅肋脹滿,煩躁易怒,口乾而苦,納食減少,舌紅,苔黃,脈弦數。

方葯:丹梔逍遙散。

2.血瘀發熱

癥狀:午後或夜晚發熱,或自覺身體某些部位發熱,口燥咽下,但不多飲,肢體或軀千有固定痛處或腫塊,面色萎黃或晦暗,舌質青紫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

方葯:血府逐瘀湯。

3.痰濕鬱熱

癥狀:低熱,午後熱甚,胸悶脘痞,全身重著,不思飲食,渴不欲飲,嘔惡,大便稀薄或粘滯不爽,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

方葯:黃連溫膽湯合中和湯。

4.氣虛發熱

癥狀:發熱,熱勢或低或高,常在勞累後發作或加劇,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自汗,易於感冒,食少便溏,舌質淡,苔白薄,脈細弱。

方葯:補中益氣湯。

5.血虛發熱

癥狀:發熱,熱勢多為低熱,頭暈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寧,面白少華,唇甲色淡,舌質淡,脈細弱。

方葯:歸脾湯。

6.陰虛發熱

癥狀:午後潮熱,或夜間發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熱,煩躁,少寐多夢,盜汗,口乾咽燥,舌質紅,或有裂紋,苔少甚至無苔,脈細數。

方葯:清骨散。

7.陽虛發熱

癥狀:發熱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溫,少氣懶言,頭暈嗜臥,腰膝酸軟,納少便溏,面色晄白,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潤,脈沉細無力。

方葯:金匱腎氣丸。

【例題】內傷發熱屬氣虛證者,治宜選用:

A.清骨散

B.六味地黃丸

C.補中益氣湯

D.歸脾湯

【答案】C。解析:氣虛發熱代表方是補中益氣湯。清骨散治療內傷發熱陰虛證。六味地黃丸是滋腎陰的方劑。歸脾湯治療內傷發熱血虛證。

以上就是關於氣血津液病證的相關知識點,希望大家能好好消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