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論感冒如何形成腦血管病

大宋神宗是宋朝的第6個皇帝。神皇帝20歲登極,改年號為熙寧,年輕的皇帝不滿足於積貧積弱的現狀,熙寧二年(1069),在王安石的長官下,開始實行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

在天怒人怨中,王安石的罷相外放。但神宗皇帝在位17年,即使王安石罷相,新法一直推行,直到1085年神宗駕崩,哲宗即位,由於哲宗年僅十歲,其祖母高太后聽政,高太后本就反對王安石變法,請回司馬光任宰相,司馬光一上任就廢除了所有的新法,王安石聽說新法被廢鬱鬱而死,由於司馬光回京任宰相已經年邁多病,王安石死後的當年,司馬光也病死。王安石變法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打擊了既得利益集團,鞏固了宋朝的統治。

但也有人認為,變法目的就是想通過一系列手段增加中央財政收入達到富國強兵目的,結果由於用人不當加上王安石本人的原因,最後活脫變成了與民爭利。不僅沒有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反而為宋朝的衰敗和滅亡埋下禍根。

宋朝自從趙匡胤陳橋驛黃袍加身稱帝建立宋朝以後,皇帝深恐武將如法炮製,危及皇權,於是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將武將全部排除在權力中心以外,實行文官政治。當時武將出征,朝堂之上群臣首先確定如何打仗,可是戰場之上形勢瞬息萬變,朝廷還派出監軍監督主帥是否按照既定戰法打仗,官員之間互相掣肘,不吃敗仗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雖然避免了武將擅權政治風險,但也造成了軍事疲軟的狀況,以至於面對遼人西夏的騷擾連年敗仗,敗仗不斷情況下,賠款奉送歲幣,成為宋朝常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宋朝國力的衰弱。另一方面,為使官員互相製約,一個職位3-5人充任,互相推諉扯皮,腐敗不乾事,公務員隊伍龐大,中央財政面臨破產的境地。有一年因為皇家缺錢,春季祭天大典,皇帝竟打算免去對大臣的賞賜福利。

國庫缺錢,意味著政府行將破產。雖然如此,同時代的司馬光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司馬光認為,應該通過節約改善虧空局面。同時代的蘇軾看到農民深受新法搜刮,也極力反對。蘇軾說:國家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深淺。說王安石變法以求利為要義,但容易亂民心使百姓背棄統治。蘇軾所講意義深遠。

如果說 王安石變法失敗,從根源上在於在生產力水準沒有突破的情況下,經濟均量是固定的,宋朝本來採取的就是分稅制,中央取走大部分,地方預留很少一部分,王安石變法是在這個基礎的上進一步擴大中央稅收比例。地方財政的虧空無疑還是要分派到百姓頭上。所謂稅收乃是百姓民脂民膏也。穿衣吃飯生老病死都需要錢。中央政府取走多了,百姓自然家破人亡,甚至鋌而走險淪為寇賊。這就是蘇軾所說的,亂民心。

制度就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制度改革就是重新調整社會關係。如果設定得好,出現和諧社會。如果設定得不好,則社會主體之間互相攻擊,甚至互相取代。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這就是亂民心,而政府(集權製國家主要在中央政府)對社會關係的調整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關係問題,並非是社會主體本身的問題,換句話說是功能性問題,而非器質性問題。是感冒而非腦血管病。

感冒固然可以誘發腦血管的變化,甚至真的可以導致腦血管病,但是感冒說的是冒受外邪比如風寒之邪出現的機體反應,這是一個動態變化,涉及外邪的性質、人體的狀況、外邪和人體接觸後的反應。腦血管病則不然,它說的只是一個病理結果,一個狀態。因為是一個結果一個狀態,因此是當下固定的,可以檢查得到的。

檢查儀器和檢查目的本來是用來觀察結果,這個結果還需要醫生來分析判別這個結果是否是導致患者痛苦的原因,就醫的原因,如果是,醫生要對這個結果處理--這個處理不僅僅是強製性清除,還要分析它出現的原因,對這個原因進行處理--直到窮盡原因,杜絕或者盡量避免同樣的就診原因(痛苦)出現。

有個病人,被認定腦血管病,他的確存在腦血管病,因為顱腦CT顯示雙側基底節區腦梗塞,但是這個腦梗塞同時出現在雙側基底節區實屬罕見,患者表現為項背強痛,有吹冷氣機患病的強烈自覺性意識,基本可以肯定為中醫感冒、傷風、傷寒、或者通俗地講叫著涼。西醫因為普遍不重視受寒等因素對人體的影響,所以目前尚沒有對應的病名,即使這樣首診醫生結合患者表現和CT結果,已經排除了腦血管病。但是這個病人帶片子在社區診所被要求按照腦血管病急性發作點滴治療。點滴一周未見效果,但是感冒藥(含有解熱鎮痛成分)口服有效。社區醫生不首先考慮常見病多發病易治病,而考慮非常見病,不分析病情僅看報告就論以腦血管病急性發作,不僅僅是醫療性錯誤,更多的是社會經濟原因,正因為是常見病易治病低危險疾病,所以更容易成為社會經濟病。如果是真是急性腦血管意外,社區醫生很可能不會接診。所以,這個疾病並非器質性疾病而是人和環境不融洽的關係造成的病。患者雖有有貪涼環境,病後不首先考慮受寒感冒,首先考慮惡性疾病,是疾病纏綿不愈的基礎,而且已經被專業醫生否決了惡性難治性疾病急性腦血管意外的情況下,仍然執迷不悟,繼續按照急性腦血管意外治療,因為葯不對症八九天來除過一天用感冒藥有好轉外,幾乎沒有好轉。

很多疾病痛苦,儀器檢查不到,但不能說明問題不存在;也有很多痛苦疾病,儀器發現了問題,但這個被發現的問題不一定是我們痛苦的原因,因而不是目前要處理的對象。即使形態沒有異常不影響一個人生命的終結;同樣形態沒有問題或者抽血化驗未見異常,病人存在痛苦,更需要醫生縝密地思考,更需要患者的明智和信任給予醫者思考診斷的勇氣並賦予其責任心。有痛苦而檢查沒有問題時,你越信任醫生,醫生越可以發現並告訴你真正的原因。你信任他意味著你尊重他,你尊重他意味著他的地位很高,一個地位高的人更願意毫無顧慮地告訴你他的真實想法,同樣對於疾病這樣一種複雜事物的思考,很多時候是獨特的,甚至於難以找到明確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極有可能--雖然沒有看得見的證據--這個沒有證據證明的論斷就是真相。相反,如果你不尊重醫生,醫生顧慮重重,因為他感到人微言輕,所以就會有所保留,切記,醫生保留得越多,你得到真相的機會越少!至於儀器發現問題的也需要患者尊重醫生,這樣他可以幫你排除掉檢查陽性和痛苦沒有瓜葛,就如同上面那個頭項強痛的患者。一個診斷和治療的有效達成涉及醫生所處的環境是否輕鬆愉悅、思維方式是否合適、還有醫生的經驗和學識。而輕鬆愉悅的環境是彼此尊重才有可能創造的。

醫生醫院和病人也是社會主體之一,他們可以構成一對關係叫做醫患關係。這一對關係就像一個浮萍分成四個瓣,一瓣是醫生一瓣是護士他們組成一半構成醫方,另外兩瓣分別是患者和家屬構成患方,兩方合二為一乃是一個浮萍。所謂浮萍,乃是「身世浮沉雨打萍」,又是「人生何所似,正如一飄萍」的意思。這一對關係以及浮萍之間的關係、浮萍和芡蓮之間的關係、牽連浮萍和魚的關係水的關係、和陽光雨露花草樹木人來人往的關係,小之一飄萍,大之則無外。這個關係本來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讓病痛減輕或者消失,而醫幫助患,患啟迪醫,彼此互助互相啟迪,從必然王國走進自由王國。

然而,現實中很多感冒變成了腦血管病,變成了高血壓,變成了終生痛苦。

明面上,張仲景已經寫就了大作叫做《傷寒雜病論》,有意說傷寒變生雜病,也在開頭寫了序,說他的宗族本來很多,但是自從建安以來,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有七八都是傷寒。 所以宗中醫者,《傷寒雜病論》為必讀者,忌生冷為必囑者,定不會因西來之水果營養冰棒解暑論而鼓勵多食。蓋皆以為傷寒,百病之始也。

暗含著浮萍乃社會關係之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農村公社的解散,聯產承包責任製的興起,農村合作醫療退出歷史。城市開始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先是提一些意見,允許鼓勵公立醫院「吃飯靠自己」,隻給政策不給鈔票。公立醫院開始創收,自謀生路,自己找飯吃的艱險之路。有人指出,新的醫改方案提出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其實1997年老的醫療改革方案找來檔案看看,也是滿滿的正能量,也提倡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並且為了保障其公益性,提出政府投入支持。隻不過是執行起來沒落實,比如要求地方政府對醫院的投入要逐年增加,增幅要和當地GDP增幅一致,結果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近一半,甚至於有的地方醫院還要反哺政府。這樣一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就被吹散在風裡了。人民淚盡醫院裡,回望政府廿余年!

改革開放,是立足於文革以後全國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的實際,政府沒有錢,百姓更沒有錢。怎麼辦?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貧窮,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文革十年社會倒退,經濟面臨崩潰,財政緊張,城鎮公費醫療財政撐不起來。

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找吃哩。

手裡有糧心不慌,言淺通俗。

開放引進外資,釋放勞動力,農村大集體改為承包,農民積極性提高,城市商業逐漸放開,有了一些萬元戶和暴發戶。

到了1990年代,民富了(稍微富了一些),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覺得缺錢了,印錢當然容易,但容易通貨膨脹,就是流通的錢毛了,錢毛了意味著某種信譽危機,意味著人們的生活成本提高,農民經濟更是不堪一擊。

但是錢印了,通貨膨脹了,怎麼辦?增加資金流通管道!水多了就多挖一些溝渠。

醫療是人們的需求原來是公費,通貨流不進去,現在不再公費了,通貨就可以流進去。政府不再投入或者極少投入了,這溝渠不僅是溝渠,還是一條饑渴的溝渠!住房也是人們的需求,原來福利分房,通貨也流不進去,現在不再福利分房,改為建案,通貨就可以進去了,如果再吹大一些,就更容易吸入通貨了。上學也是需求,原來不擴招招生少,公費,通貨進不去,現在擴招,收費,而且學校都在城市不在農村,物價遠高於農村,這樣大學教育成為另一個高效吸收通貨的泵。這樣回籠鈔票解決通脹。通脹減輕了。錢以稅收的形式到了政府那裡,中央分得少,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國有企業一放就爛一管就死,爛了不少錢,窟窿怎麼補?分稅。分稅可以增強中央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稅收改革進程,可參看下圖:中央拿7.5地方拿2.5。

地方分得少了,於是從1990年代初,房地產開發遍地開花,成為地方政府支柱產業。農村教師工資難以保證,於是賣資料、賣門畫,甚至於改行專業賣資料賣門畫。大學開始擴招(chuangshou),招生開始並軌統招,不再免費,農民農村掙錢送孩子到城市裡花,物價差別,最苦最慘是農民,哪一論關係調整農民都要兜底,只見人家吃肉,農民很多時候連看的機會都沒有,聞香更不用提,都不知道肉到哪裡去了,隻道是肉讓狼給叼走了;公立醫院缺少政府財政支持遊離在私營和公益邊緣,並成為官媒炮轟的對象,也就是說是自家孩子不給吃的讓除去逃荒,又說這孩子不學好竟然去偷竊!其實沒有幾個願意去做賊。一面鼓勵創收,自己找吃的,一面道貌岸然地說藥物零差價,掛號費多少年來還是5毛,一天看多少個病人才可以夠一碗蘭州拉麵?長官你去做次頭髮要多少錢?徵用農民耕地發生的衝突、拆遷引起的衝突,弱者總是處在被欺壓的境地。可能地方政府通過賣地徵稅支撐財政支出,因為分稅的原因,賣得理直氣壯,於是暴力拆遷隱藏在歷史的塵埃當中。

這些被拆除的和被消滅掉的社會主體,是關係調整的犧牲品,有的才剛剛建成,有的才剛剛出生。這些被消滅的和被拆除的,是這個社會的組織器官、細胞、血管、神經,就如同那些本來是組織器官關係調整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卻被活生生地擇除掉,有的被換上現代機械化生產的人造器官或者移植器官。

這些器官,就如同城中的一棟樓房,本來無辜,但是因為他的存在阻礙了很遠時空的利益關係,這些社會醫生(guanyuan)不關心如何協調這些利益關係,而只是粗暴地測量檢查了一下就拆除了,代之以另一棟樓房。樓房的主人本來和拆遷者毫無瓜葛,是一個左鄰右舍稱道的好人,部門裡的好同志,因為關係的調整,拆遷人員殞命,他也陳屍自己辛苦建設的樓下,冰冷的不只是地面,還有那些衣冠禽獸的血。那個拆他房子的男人,也是昨天剛進城,100元錢雇的,他死的時候,懷裡的那張錢還包裹著妻兒的照片。樓不應被拆除,人命更不應該!他們都不存在非被消滅不可的理由,他們只是因為遙遠的也許他們永遠沒有意識到的關係的調整!

農村人本可以安居樂業,因為印鈔票,讓農民不得不外出到物價高昂的地方去打工,換得鈔票,回到家鄉生活。城市化進程的主旋律,荒廢了農村的學校、交通、房屋和田地,讓農民到城市裡做城市裡的建設者(nuli),把辛苦勞動得到鈔票還沒有暖熱,又交給主人,換取睡一晚上、一個乾饃頭、孩子的借讀機會!等等。

回望過去,王安石變法,蘇軾的批評,都應驗了。變法以求利為要義,但容易亂民心使百姓背棄統治。收拾人心,需要的不僅僅是商鞅樹立的那根木頭乾,而是在重拾信用的同時,放棄簡單粗暴,更多點人文關懷。人們在同一個時空萍水相逢,緣分殊重。

行筆到此,忽然就想起《黃帝內經素問》中靈蘭秘典論中說完臟腑特點後說: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這些臟腑要和諧共處。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所以長官明白這個道理人民才安居樂業,按照這種和諧的觀念來養生才可以長壽,百年不死,要是按照這個理念來治理天下,則天下繁榮昌盛!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長官不明白這個道理,則生靈塗炭,通路閉塞不通,整個機體受傷害,這樣害生就壞了,這樣治理天下,統治就會危險,應該深以為戒!

然後又說: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意思說真正的道在很微小的地方,而且瞬息萬變,沒有幾個人知道原因。

然而,讓更多的人知道,更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