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熱門專業冷眼看:人工智能深度解讀

如果要說2018年最熱門、最時髦的專業,無疑就是人工智能!

可以說,人工智能熱得發燙,但是你真的了解嗎?

人工智能究竟有哪些細分方向,要學哪些課程,將來出路究竟如何呢,究竟要不要讀人工智能專業呢?

本文將為你詳細解讀。

大熱的人工智能專業

2016年3月,AlphaGo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自此人工智能開始成為輿論焦點。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提出“到2030年,使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同時,教育部還會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制度。

在國家鼓勵和業界需求的影響下,國內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學院已經形成一股熱潮。據統計,已有近20所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等機構。

早在2017年5月份,剛剛組建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就成立了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這也是我國第一所進行人工智能教學和科研的學院。

此後,中山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學校相繼成立人工智能學院。

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71所高校圍繞人工智能領域設定了86個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在2018年認定的首批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布局建設了57個人工智能類項目。

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28日,清華大學也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作為新設專業,人工智能是不是熱得發燙!

人工智能專業有哪些細分方向

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龐大異常複雜的概念,無法給出清晰的定義,其專業屬性相對模糊,具有交叉學科的性質。

人工智能的研究範疇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神經網絡、模式識別、智能搜索等。

在應用層面,智能製造、機器視覺、大數據的分析與處理、機器翻譯、文本分析與文本理解、無人駕駛、無人超市、刷臉支付、聊天機器人等等都和人工智能有關聯。

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人工智能”具有多重含義。

卡耐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學院的人工智能專業,從三年級開始向本專業大學生提供細分方向選修課。

細分方向選修課包括決策和機器人方向、機器學習方向、感知和語言方向、人類和人工智能互動方向。

有專業人士對人工智能在13個行業、61項技術應用進行了梳理,主要從“商業化程度”和“技術應用深度”兩個維度進行了研究,如下圖所示。

人工智能技術在部分行業的應用,是顛覆式創新,具有重塑行業的能量。

而在大多數行業,人工智能技術僅僅是改良式創新,為行業提供新的輔助性工具,促進行業進步。

公眾關注的人工智能話題,主要圍繞兩類展開,均體現出公眾的職業危機感:

第一,人工智能是否替代我的工作?是否會統治、甚至毀滅人類?

第二,人工智能將為自己或周圍人創造什麽新機會?為此要做何準備?

人工智能技術對於各行各業普遍適用,在一切常規任務中持續改善人類工作效率並不斷擊敗人類,能為大部分公司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協助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或增加收益。

未來從事例行工作的人將被AI所取代,而需要共情能力和複雜技能的工作崗位則不會受到AI的衝擊。

從事例行工作的部分崗位可能馬上就會面臨AI帶來的挑戰,還有一些崗位可能再過五到十年才會面臨挑戰。在將來,絕大多數的例行類崗位都會被AI取代,工具將在真正意義上替代人類。

人工智能專業學哪些課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於2017年11月正式揭牌成立,通過“智能科學與技術”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這兩個國家特色專業招收大學生。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包括電子技術、資訊處理理論、電子信息系統、電腦與互聯網絡、智能科學與技術等。

南京大學則於今年3月初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下設“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智能系統與應用”兩個本科專業方向。

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同日揭牌成立各自的人工智能學院,尚無對外公布的人才培養方案。

在國際上,其實還沒有很多大學開設人工智能學院、專業,就連高等教育最為發達的美國,也是最近才有高校提出開設AI專業招收大學生的計劃。

作為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及創新的引領者,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簡稱“CMU”)在全美開設首個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據CMU官網消息,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的是該校電腦科學學院,計劃於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招生,現階段招生規模計劃為每年錄取不超過100名大二至大四的學生和30-50名新生(整個電腦學院每年錄取人數為735人)。

這就是說,少數已經學習過大量相關課程的大二、大三學生就可以在今年秋季申請轉入這個新專業了。

對於我國高校管理者、研究者和想修讀這個專業的學生來說,CMU的AI專業課程設定值得仔細研讀。

CMU的AI專業的課程涵蓋數學與統計、電腦科學、人工智能、道德、AI細分方向、人類學和藝術、一般科學與工程學等。其中,數學與統計、電腦科學、人工智能為核心課程,其余為選修課程。

在課程設定上,CMU兼顧了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除設立數學、電腦和人工智能的基礎課程之外,該校AI專業還設有單獨的道德課程及人類學與藝術課程。這是因為AI專業負責人認為,要發展對社會有益的AI,鼓勵學生自願加入如醫療、交通、教育領域的獨立研究項目。

大一主要為固定的必修課程。從大二開始,學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選修課程,包括一般科學和工程學選修課、人類學和藝術選修課、道德選修課等。

一般科學和工程學選修課是在電腦科學學院的通識課程中進行選擇,一般需要從中選修4門。

人類學和藝術選修課包括:認知心理學;人類資訊處理與人工智能;感知;人類記憶;視覺認知;認知建模;語言與思維;人類和機器的學習。學生需要從中選修7門。

道德選修課包括:新生研討會:人工智能與人性;計算中的道德和政策問題;AI、社會與人性。學生需要從中選修1門。

自大三開始,學院向AI專業大學生提供AI細分方向選修課。學生需要在每個方向中任選1門課程進行學習。

除此之外,AI專業大學生在大二至大四期間,還需學習5門自由選修課程。畢業後,將被授予人工智能理學學士學位。

人工智能專業出路如何

從國家各行各業開展的互聯網+的行業改革,到現在大數據,雲平台,物聯網的前沿科技,都少不了人工智能的身影。

有關招聘機構人員發布數據稱,未來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供需比例為1:10,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工智能專業的優秀人才都是企業爭奪的重要資源。

從目前待遇來看,雙一流大學的人工智能碩士研究生,基本上還沒有畢業都已經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在一線城市,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給這些優秀人才的待遇基本上都在30萬+以上。

在科研進展、精英創業與國家戰略的“三重”保障下,人工智能投資市場一片樂觀。

2014年,國內數十家人工智能技術服務類創企獲得風險投資,人工智能創業熱潮初見端倪。2016年,人工智能陸續成為眾多投資機構的投資標的,人工智能投資市場迅速升溫。2014-2017年間,國內約700家人工智能創企獲得投資,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人民幣。

但與市場和社會的熱捧相反,根據日前發布的《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過去一年,產業對人工智能期待值很高,各種應用層出不窮,但收獲卻很少。

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獲得的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但2017年中國AI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入卻不足100億元,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

作為2017年全球資訊通信領域最大熱點的人工智能產業,雷聲大、雨點小,遭遇商業落地之痛,確實令人深思。

未來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AI與實體產業的深度融合。AI向傳統經濟的賦能,只有當人工智能內化為產業經濟的核心能力,所做的一切才真正具有價值。

“人工智能產業缺乏的不是算法,而是如何更好地轉化成工程手段。”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系副主任、Petuum創始人兼CEO邢波說,人工智能太高深了,為人所知的有自動駕駛、醫療等應用場景,其實最普通的土木工程領域,也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但是這些小的應用場景很少有人關注。

要不要學人工智能專業

如前所述,國際上很多大學並沒有開設專門的人工智能專業,因為電腦科學、統計學等專業,本身已經包括了很多人工智能專業要學的東西。

雖然從國家層面到行業層面,人工智能是時代要求。但國內不少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或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難免有一窩蜂的草率感覺。

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張東曉對於人工智能專業受到熱捧,公開表示:高校在專業設定上不能說今天這個熱門就設一個院系,明天那個熱門就再設一個院系,就大學生的教育來講,要以不變應萬變。

因此高校需要理性審視自身,從師資力量、課程設定等多方面出發,考慮學校的軟硬體條件能否滿足成立人工智能學院、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需求,在課程設定上如何平衡本科教育的通識性和人工智能的專業性,不能盲目追趕時代潮流,拿人才培養開玩笑。

開設人工智能專業所面臨最大的痛點就是師資資源稀缺,人工智能人才水漲船高,優秀的師資人才都被公司挖空了。因此學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首先就是要確保學校能夠請得到優秀的老師資源。

有些大學其實並不具備成立單獨人工智能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難以支撐起一個獨立學院的運作。只是把電子信息類和自動化類重新排列組合,比如電腦+數學、自動化+電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等,新瓶裝舊酒,與之前成立的大數據專業類似,實際上還是那幾個專業。披上個人工智能的馬甲,就變得高大上了。

儘管大很多學校堂而皇之地設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和名義上的“人工智能”專業,實際上卻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比起一味的追逐風口,不如在自身的人工智能專業尚未成熟之前,先開一門人工智能的選修的課程,循序漸進,或許才是高校們正確的探索之路。

由於人工智能是一門交叉學科,在理論上,人工智能專業大學生需要學習包括數學、電腦、統計、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但在實踐中,短短4年時間很難保證他們能夠完成這些學習任務。

因此,高校不妨在研究生階段再設立人工智能專業,並且細分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作為一門新興的前沿學科,有著大量前置課程需要學習,很多研究生都需要在導師或者前輩的指導下進行入門。真正把人工智能學得比較透的,一般是碩士研究生或者博士,抑或是在國外留過學的專業人士。

對於考生來說,一方面要考慮報考學校在人工智能專業方面是否有足夠的積累,尤其是在課程開設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另一方面要考慮自身的特點,是否適合人工智能專業的交叉學科特點和課程學習要求。

從就業角度出發,人工智能專業和傳統的專業不太一樣。大多數傳統的專業從低端到高端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無非是優秀的人才能夠拿到優秀的報酬,中庸的選手得到中庸的薪資。

而人工智能領域,可能並不像上述招聘機構分析的那樣,社會上可供就業的“坑”沒有那麽多,有興趣的人卻有很多,等到畢業時很有可能面臨狼多肉少的情況。

像BAT這個級別的公司的招聘要求都是碩士起步,博士優先,未來是否會降低門檻都還未知,或許以後人工智能專業的畢業生會面臨必須考研的窘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