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急性膽囊炎」辨證論治:肝膽濕熱型和熱毒化膿型

急性膽囊炎屬於中醫學的「脅痛」、「腹痛」、「膽癉」、「黃疸」等範疇。中醫認為膽是六腑之一,以通降下行為順,如因情感抑鬱,飲食不節,引起肝膽氣鬱,疏泄失常,通降失調,即產生「不通則痛」的癥狀。如濕熱熏蒸,浸淫肌表可發為黃疸。

治宜理氣活血,清熱燥濕,通裡攻下等法則。

  • 辨證論治:肝膽濕熱型

癥狀:右上腹持續性脹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肌緊張,壓痛拒按,兼見發熱、口苦咽乾、口渴,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見皮膚,鞏膜發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

治法:清熱利濕,通裡攻下。

方葯:方取茵陳蒿湯合大柴胡東加減(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處方:茵陳30克,山梔子10克,黃芩,黃柏各10克,柴胡15克,陳皮,枳殼各12克,木香10克,大黃10克,板藍根30克。若噁心嘔吐者加黃連,竹茹各10克,法半夏15克;若濕重者加厚樸15克,蒼朮10克;有黃疸茵陳加量。

  • 辨證論治:熱毒化膿型

癥狀:右上腹持續性劇痛,上腹脹滿,腹肌緊張有壓痛及反跳痛,可觸及腫大的膽囊,伴高熱口渴,甚至神昏譫語,四肢厥冷,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瀉火解毒,通腑泄熱。

方葯:方用大柴胡湯合犀角地黃東加減(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處方:柴胡,枳殼,大黃各10克,半夏15克,芒硝6克(沖),山梔子,黃連各10克,金錢草,蒲公英各30克,地丁,生地各15克,丹皮10克,水牛角30克。若熱盛者加銀花30克,連翹15克;若膿已成者可重用魚腥草30克。

(文章內容圖片摘自網路,侵刪)

更多膽囊炎知識,顧問微信ykjk66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