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成都,國際博物館日的打開方式不止一種

《天府文化》出品

ChengduCulture

川博聽音

“琴·心”四川博物院院藏古琴展

文獻上記載,漢代成都出過兩大著名文人,揚雄和司馬相如,不僅以才學冠世,而且還有一個共同點——兩個人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琴家。大概正是因為他們成長於音樂之都,不僅懂琴擅撫、琴藝無雙,連兩人的琴器都成為留名青史的明星,赫赫有名,被世代傳頌。

揚雄的琴名叫“琴清英”,司馬相如的琴名叫“綠綺”,都被近代琴學研究者尊奉為琴史上“傳奇神器”級別的存在。司馬相如的“綠綺”在琴史上如此卓絕不凡,以至於後世詩詞裡常常就用“綠綺”來指代我們今天說的古琴,就好比今天的外國人依然用“瓷器”來指代中國——

翻閱唐詩宋詞,沒準什麽時候就會遇到一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春愁凝思結眉心,綠綺懶調紅錦薦”、“愁無已,奏綠綺,歷歷高山與流水”、“欲將綠綺舒心曲,流水高山付與誰”、“霓旌絳旆忽相尋,為我尊前橫綠綺”……說的都是古琴。

“黃帝之清角,趙後之鳳凰,齊桓公之號鍾,楚莊之繞梁,相如蔡琰之綠綺,揚雄之琴清英——求諸先王之製,雖未盡合,亦各一代絕特之器也。”可惜這些“一代絕特之器”今人已經無緣得見。

古人製琴,尤其講究選材。《詩經·國風·鄘風·定之方中》說“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意思是椅、桐、梓、漆四種樹木之材,可以砍伐來製作琴和瑟。而自古以來,蜀地以盛產這四種佳木著名,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打底,屬於“老天爺賞飯吃”。除了白居易寫詩讚“蜀桐木性實”以外,李商隱也專門以《蜀桐》為題,說都江堰玉壘山出產的參天桐樹多麽適合斫琴。

有唐一代,蜀地的斫琴技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準。《四川通志》為證:“琴最於蜀,製者數家。惟雷氏而已。”其時,蜀地製琴世家雷氏一把七弦琴,不亞於十七世紀的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價比黃金,不僅被彈琴的人渴求,帝王富豪也趨之若鶩,爭相收藏,正如《國家寶藏》裡演員在小品表演中所詮釋的故事,唐玄宗避難入蜀時結識了雷家斫琴師,還將其收至宮廷,封為“琴待詔”。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唐琴“彩鳳鳴岐”就是出自成都雷氏之手。

雖然今天在成都已經再無傳奇琴器的蹤影,但是,我們可以在川博看到19床古琴,其中不乏鎮館之寶。例如唐代神農式古琴“石澗敲冰”,曾為元中書令耶律楚材收藏。耶律楚材最好古琴,不僅善彈《廣陵散》,自稱有“琴癖”,還愛收藏名琴,他珍藏的這把古琴上刻下“玉泉”方印。透過這把從唐代款款而來的古琴,你可以想象詩仙李白吟誦“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的模樣。

值得一提的是,川博採用數字化的手段了還原古人撫琴、聽琴的場景。彈奏者坐在樹下撫琴,時而手指微撥,時而稍稍欠身,生動傳神地還原了宋徽宗的《聽琴圖》。

成博賞味

食為天——餐桌上的文化之旅

5月16日,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開幕式在成都博物館舉行。作為成都熊貓國際美食節配套展覽之一,《食為天——餐桌上的文化之旅》展覽在成都博物館三層坡道展廳開始預展,並將持續到6月9日,全程免費對公眾開放。

《食為天——餐桌上的文化之旅》共展出展品130件(套),來自廣東省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洛陽博物館等9家國內博物館的文物將與成都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共同呈現飲食文化的豐富多姿。

展覽以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實物、圖片、文獻資料為支撐,梳理了中國飲食文化從先秦時期到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對飲食文化中所體現出的中外文明交流與互鑒也進行了細致的勾畫,在展示出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時,也證明了中華飲食對世界餐飲文化的影響。

同時,展覽還通過對天府之國飲食文化亮點與特點的重點詮釋,凸顯了天府飲食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飲食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在成博四層,還將呈現 “中國美食文獻展”與“美食攝影展”,全景式展現中國美食文化(菜單)的歷史、變遷與美食文化的發展。“中國美食文獻展”持續至6月15日,“美食攝影展”持續至5月22日。

永陵觀舞

《伎樂·24》官方宣傳改版,霍尊加盟,敬請期待

讓沉睡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成都永陵博物館選擇將著名的24伎樂浮雕搬上舞台。5月18日,根據永陵前蜀皇帝王建棺床上的24伎樂浮雕創作的國樂觀念劇《伎樂·24》,宣布全新改版。未來,這部作品將用新陣容新方式帶給觀眾別樣的感官享受,向世界遞出一張成都音樂名片。

永陵24伎樂浮雕,是精美絕倫、獨一無二之古樂文物奇珍,對研究唐五代音樂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尤其折射出五代時期成都音樂文化的多元繁榮。2018年,永陵博物館、四川“天姿國樂”團等以24伎樂浮雕為藍本,打造了國樂觀念劇《伎樂·24》,劇目高度還原了文物形態、古樂器和服飾,復活出“二十四伎樂”的絢麗華美。2019年春節期間,《伎樂·24》夜遊版在錦江夜遊中亮相,吸引了遊客關注。

《伎樂·24》在去年的上海藝術節國內“走出去”項目視頻選拔推介會上,曾獲得前十及優秀劇目獎,標誌著劇目打開了國際化的“大門”。為了走得更遠,作品重新精細研磨和打造,在劇情和舞美上提檔升級。此外,新版將在服飾呈現上加入蜀錦、蜀繡、銀花絲等蜀地元素,通過服裝設計團隊的和非遺大師的合作,將傳統技藝延續,結合現代的審美,讓文物上的服飾“復活”。改版後的作品將在今年下半年重新亮相。

為了爭取更多年輕人關注,主創團隊做了一個新嘗試:給這個沉睡千年的宮廷女子樂團,找一位年輕俊秀的守護大使——國風男歌手霍尊。

本刊主筆 侯雯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