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尿蛋白都是如何產生的?病理性尿蛋白是如何形成的?

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有微小孔隙,能夠阻止血漿中較大分子量的蛋白質濾入尿液,只有分子量小的溶菌酶、B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輕鏈可以被腎小球濾過而進入尿中,同時,腎小球基膜含有豐富的涎酸蛋白,使其表面形成陰電荷層,血漿中某些蛋白質雖然分子量不大,但帶有陰電荷;同性相斥,亦不能濾過進入尿中,血清白蛋白在血清pH為7.42條件下,呈陰電荷狀態,因而也很難通過。此外腎小管對蛋白尿呈無選擇性地重吸收。因此,正常尿中蛋白很微量,24小時尿中僅含有20-80mg的蛋白質,一般小於150mg。多為小分子蛋白,或由腎細胞、尿路上皮細胞排泌的某些蛋白質。

由於腎小球的疾病,使腎小球濾過膜或電荷屏障受到破壞,就會有大量血漿蛋白被濾入尿中,而出現蛋白尿,稱之為病理性腎小球性蛋白尿,多見於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球腎病,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性等。病理性尿蛋白除了腎小球性蛋白尿外,還有腎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腎組織性蛋白尿。腎小管性蛋白尿是由於在病理狀態下,腎小管重吸收蛋白的功能障礙引起的,多見於腎小管及間質的疾病。溢出性蛋白尿是由於病理狀態下,血漿中某些小分子蛋白質大量增加、且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進入尿中,形成蛋白尿。多見於多發性骨髓瘤、嚴重擠壓傷等疾病。腎組織性蛋白尿指腎組織的蛋白質進入尿中或腎組織在病理狀態下向尿中排泌蛋白質。4類病理性蛋白尿的特點是:腎小球性蛋白尿一般尿蛋白量較多,以白蛋白為主,腎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量較少,以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為主;腎組織性蛋白尿常不單獨存在,多與腎小球性或腎小管性蛋白尿同時存在;溢出性蛋白尿有原發疾病存在,為特殊的蛋白質。

腎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腎小球濾過屏障作用減弱,大量血漿蛋白質漏出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造成蛋白尿。這種蛋白尿臨床上最常見,多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腎循環障礙、缺氧等。尿蛋白為選擇性蛋白,70%以上是白蛋白,還有轉鐵蛋白等中分子量的蛋白。但當腎小球濾過膜損害嚴重時,某些分子量較大的球蛋自、β脂蛋白的比例會增多,可從少量(24小時尿蛋白200mg)至每日30g以上,多數24小時尿蛋白大於2g,尿蛋白圓盤電泳顯示大、中分子蛋白尿類型。

腎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影響對腎小球濾液中蛋白質的重吸收而造成蛋白尿。常見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腎小管-間質疾病,如腎盂腎炎、鎮痛葯腎病、抗生素腎損害、重金屬(汞、鎘、金等)中毒、先天性多囊腎、腎髓質囊性病、海綿腎以及各種先天性腎小管疾病(如腎小管性酸中毒、 Fanconi綜合征)等。蛋白尿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質如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為主,白蛋白較少。一般24小時尿蛋白含量在0.2-2g之間,尿蛋白圓盤電泳顯示小分子蛋白尿類型。

尿分析一旦發現蛋白尿,不要過於緊張,一定及時複查,找專業腎臟病醫生協助診斷。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