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習近平到赤峰考察調研,傳遞著這些牽掛

赤峰市小廟子村黨支部書記趙會傑沒想到,一年前她在全國兩會上邀請習近平總書記到赤峰看一看,總書記這次到內蒙古考察調研,第一站就來到了赤峰。《時政新聞眼》發現,總書記在赤峰的每一個考察點,都傳遞著他長久以來的牽掛。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時來到這裡,也透露著他與祖國北疆的特殊情緣。

1

12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社區 “守望相助”的樣本

內蒙古人口最多的地區在哪裡?赤峰。這裡的464.3萬人口,約佔全區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居住有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等30多個民族。總書記到赤峰,首先看的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社區——臨潢家園社區。

臨潢家園社區有蒙古族、壯族、回族、朝鮮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佘族等12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927人。

在臨潢家園社區,還有一個創新之舉——民族融合小課桌。志願者教師給社區的孩子們開辦了鄉土地理、民族故事匯、創意手工、民俗文化、書法繪畫歌唱等課程。

在臨潢家園社區,習近平了解社區基層黨建、民族團結融合等情況。2014年1月26日至28日,他在春節前夕赴內蒙古調研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時強調,希望內蒙古各族幹部群眾“守望相助”。這次他考察的臨潢家園社區,正是這四個字的生動寫照。

2

一封回信與一支活躍62年的“輕型機車兵”

在習近平到訪臨潢家園社區時,黨群服務中心響起嘹亮的歌聲。赤峰市直屬烏蘭牧騎正在輔導興安街道的烏蘭牧騎隊員進行排練。

烏蘭牧騎,蒙語原意為“紅色的嫩芽”,是適應草原地區生產生活特點的文化工作隊,1957年誕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2017年10月9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16名隊員聯名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烏蘭牧騎的成長和進步情況。當年11月21日,習近平給他們回信,勉勵他們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型機車兵”。

15日上午,習近平在臨潢家園社區再次為烏蘭牧騎點讚。他說,烏蘭牧騎是內蒙古這個地方總結出來的經驗,很接地氣,老百姓喜聞樂見,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要繼續大力提倡、支持、扶持和推廣。

3

走進“中華第一龍”的故鄉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赤峰,因城區東北部赭紅色的花崗岩山峰而得名,境內有8000年的人類文明史,紅山文化標誌性器物“玉龍”被史學界定為“中華第一龍”。這裡的赤峰市博物館展示了赤峰地區新石器時代、北方青銅文化、遼金時期及蒙元時期的幾次文化高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的第二站就來到了這裡。

紅山文化的重要象徵就是這一件玉龍。它由墨綠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卷曲若鉤,造型生動,雕琢精美。

玉龍的發現頗具傳奇色彩。1971年初秋的一天,赤峰市翁牛特旗賽沁塔拉村村民張鳳祥在平整樹坑時,發現了一塊“鏽鐵鉤”。張鳳祥把它送給弟弟用繩子拖著玩。玩了幾天后,“鐵鉤”上的土鏽漸漸脫落,露出墨綠色的晶瑩質地。經考古專家鑒定,確認屬於紅山文化,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18年3月5日他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引用了這一說法。“華夏第一村”、“中華第一龍”等考古發現成果雄辯地說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共同體。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把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精神紐帶系得更牢固,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4

在赤峰博物館,習近平再談格薩(斯)爾

2015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曾提到《格薩爾王傳》、《瑪納斯》、《江格爾》這三部史詩。去年3月20日,他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講話時再次談到,中國傳承了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等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

《格薩(斯)爾》是由蒙、藏、漢民族共同創作的英雄史詩,講述了格薩(斯)爾降臨人間降妖伏魔、各民族和諧相處、建設美好家園的英雄故事。“格薩爾”因為音譯不同,在內蒙古也被稱為“格斯爾”。赤峰市巴林右旗是蒙古族格斯爾的重要發源地,被譽為“中國格斯爾之鄉”,有很多著名的格斯爾史詩說唱藝人就來自巴林。

這次來到赤峰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同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切交談。當天,來自巴林右旗的9人說唱組合為習近平總書記表演了格斯爾史詩說唱。他們當中最小的11歲,最大的86歲。

11歲的蘇利得正認真地為當天的表演做最後的練習。他從6歲開始學習格斯爾說唱。(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老中青少的混搭組合,讓珍貴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寶藏代代傳承。

來聽一聽悠揚的蒙古族樂器——篳篥。演奏者是旗級非遺傳承人布仁,今年50歲,他說,很多格斯爾說唱傳承人都會十多種樂器。(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正式演出前的合練帶您沉浸到格斯爾說唱的強大氣場中。2006年5月20日,格薩(斯)爾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15日上午,在赤峰博物館觀看一段說唱展示後,習近平說,我今天來看你們,就是要表明黨中央是支持扶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

5

總書記再次來到了內蒙古的林場

1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赤峰市喀喇沁旗繼續考察調研。

喀喇沁,在蒙古語中意為“守衛者”。喀喇沁旗人口28萬,森林覆蓋率為57.8%。在馬鞍山林場,總書記重點了解生態文明建設情況,並與護林人員親切交談。

馬鞍山林場近五年來累計完成人工造林面積5000畝。當天,林場技術員、護林員正在展開除草作業,為下一步人工造林做準備。

在林場,習近平對護林人員說,建設祖國北方和首都生態安全屏障是戰略性的任務,是我們要世世代代做下去的事情。

這並非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赴內蒙古的林場考察。2014年1月26日,他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來到地處邊陲的興安盟阿爾山市伊爾施鎮林區考察。今年3月5日,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說,保護草原、森林是內蒙古生態系統保護的首要任務。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

6

開在庭院裡的座談會

隨後,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街道馬鞍山村,了解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等情況,並同基層幹部群眾代表座談交流。

在馬鞍山村黨群服務中心,總書記察看了這裡的駐村幹部之家和愛心超市。

馬鞍山村張國利家是一個十口之家,這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是家庭成員來自三個民族的融合之家,也是有著兩位退伍軍人的光榮之家。總書記同基層幹部群眾代表座談交流就是在他家的院子裡。

當天,張國利家還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黨支部書記趙會傑。她來到馬鞍山村是因為和總書記有個特別的約定。2018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趙會傑向總書記匯報了小廟子村的情況,並邀請總書記有機會去他們村看看。總書記說:“赤峰市我還沒去過,離北京還是比較近的,將來肯定有機會去。”

趙會傑聽說張國利家有不用衝水的“生物廁所”,產生了濃厚興趣。

趙會傑向總書記報告,小廟子村也開始實行垃圾分類了。

當天,除了趙會傑,林西縣二吐鄉西山根村黨支部書記劉佔林、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莫力黑圖嘎查黨支部書記劉玉,以及河南街道、馬鞍山村的幹部、致富能手也與總書記面對面做了交流。

習近平在座談時說,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黨,我們要永遠獲得人民群眾支持擁護,就必須永遠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這是張國利一家送走總書記之後的合影。他們面前的桌子,就是當天總書記與基層幹部群眾代表圍桌而坐的桌子。

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的考察調研仍在繼續。

監製/申勇 張鷗 主編/張天宇

記者/沈忱 龔雪輝 王卉 鬱振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