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封校引發學生“喊樓”,簡單化防疫不可取

(IC photo/圖)

進入9月,全國各地高校紛紛開學。高校是人員高度密集的場所。在疫情風險仍然揮之不去的情況下,如何防控,成為高校管理者面臨的難題。不少高校宣布對校園實行封閉式管理,對學生進出校園實行嚴格的控制。

西安外國語大學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管理,禁止學生出入學校;合肥工業大學要求住宿生不能出校園,走讀生退宿,不得進入宿舍,但是走讀生和住宿生仍然要在一起學習;山東某地衛生學校甚至禁止學生吃外賣,學生定的外賣被學校直接扔進了垃圾桶……

部分學校的做法引起了學生的不滿,有多所高校學生以集體“喊樓”的方式表達不滿。教育部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也專門發文,要求高校做好校園管理工作,切忌“一刀切”“簡單化”的封閉管理。

在新冠疫情暴發初期,因為疫情來勢洶洶,並且人們對疫情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在較短時間內為防控而對社區進行全面封閉,可以理解。而隨著國內疫情發展趨於平穩,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情況下,疫情防控也應更加科學,更有針對性。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對各地區劃分為高中低三檔風險等級進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管理,除了高風險地區實施區域管控、必要時可采取區域封鎖、限制人員出入之外,中低風險地區應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加強疫情監測,並不包括區域封鎖的措施。

而現在全國均已沒有高風險地區,高校采取全封閉措施,並沒有科學和法理的依據。而且事實上,由於封校的措施只針對學生,而包括老師、食堂阿姨、保安等在內學校的教職員工都不受封閉措施的影響,可以自由出入,而這些人又會在校園內密切接觸學生,所以僅僅要求學生不出學校,並不能完全避免疫情傳播的風險。

一刀切地封閉式管理,對管理者來說是方便了,但是這不僅僅侵犯了學生的抽象的行動自由,也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現實的不便。雖然高校經常被認為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社會”,但是這個小社會在後勤服務方面實際上非常依賴外部的大社會,要對學校進行全封閉管理,切斷學生自行從大社會獲得服務的渠道,學校小社會內的服務能力短期內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據西安商報發布的視頻,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學生表示,封校後學校生活物資的供應不足,超市的商品全部漲價了,用餐、洗澡、取快遞等日常生活都變得非常不方便。西安外國語大學官方微博發布的通報,也證實了封校後校園後勤服務能力存在不足,並提出了加快學生超市擴容改造、提升後勤保障能力、查處亂漲價行為等措施。而要提升後勤保障能力,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比不封校而進行科學防控的成本還要高。但是在學校管理者角度看,提升後勤保障能力所需要的花費是公費,不僅對自己沒有損失,而且還可以粉飾為疫情防控的政績,但如果放開校園,一旦出現疫情傳播,則會導致自己被問責。兩相比較之下,如何選擇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封校更多是管理者為了降低自身的責任風險而作出的避責行為。這在組織行為學上可以解釋。在問責壓力之下,基層往往選擇層層加碼,采取簡單化極端化的措施控制風險,以避免出現會導致自己被問責的不利情況。

要減少基層的避責行為,除了強調不能層層加碼,也應該相應對基層官員進行科學追責,避免給他們壓上許多本不該由他們承擔的壓力。

辛省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