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米家後照鏡開箱玩:語音控制解放了我的雙手

繼今年 3 月小米發布小米米家智能後照鏡後,最近,小米在智能出行領域再次帶來了一款新品——小米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

實際上,相比之前的小米智能後照鏡,這款產品可以看作是前者的「青春版」,在保留智能後照鏡最核心的行車記錄儀功能的同時,也提供了更為親民的價格。畢竟目前很多有著行車記錄儀需求的用戶,其實並不需要用上像 AI 語音助手之類的新功能,實用和實惠才是線下是市場的走量之道。那麽下面,我們不妨通過圖文上手,來簡單體驗下這款米家新品。

「同出一脈」的米家設計

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的包裝以簡約風格為主,正面為後照鏡亮屏的產品渲染圖,在側邊對主打的幾個核心功能進行了簡單的敘述。

配件部分,除了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本體以外,還配備了一個USB單口車充頭,和一根車充電源線。

車充頭通過點煙器處取電,輸出功率為 5V2A ,兼容主流車充頭也不是問題。電源線的長度足以應對車內布線。

外觀方面,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與米家智能後照鏡的設計均同出一門。螢幕大小應該是最容易區分兩者的一個直觀因素,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在鏡面下,隱藏了一塊 5 英寸的 IPS 螢幕。

螢幕分辨率參數雖然沒有標示,但分辨率還算是可以的,至少能達到「看得清前車車牌號」的水準。靠近看會看到螢幕有輕微的顆粒感,但 5 英寸的螢幕大小在同類產品當中算是個不錯的配置,更可況是全貼合可隱藏式設計呢。

在出廠鏡面的保護貼上,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的按鍵和接口都做了簡單的標示。頂部放置了一個「Reset」的重置細孔、一個 Micro-USB 充電口,一個 MicroSD 卡插槽以及連接後置攝影頭的 AV/IN 接口。

底部則放置了五顆實體按鍵,正中央的為電源鍵,電源圖示內還有背光指示燈。另外四枚按鈕在主頁面中充當快捷鍵使用,而在應用目錄當中則變成功能鍵使用。

功能鍵的互動相對比較簡單,在螢幕底部會有對應的按鈕功能指示。

背面部分可以看到兩根固定綁帶以及右側的攝影頭,攝影頭上方還有一個揚聲器開孔。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的安裝方式與同類產品相似,通過固定綁帶綁定在原廠後照鏡上,連接車充線,調整好鏡頭位置即可。

索尼 IMX 323 傳感器,表現如何?

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採用了索尼 IMX323 影像傳感器,支持 F1.8 的大光圈以及 160° 的廣角視野,在低亮度時能保證較高的進光量,提升暗部的細節表現;同時配備了 6 組玻璃鏡片和單片 9 層鍍膜,可抑製雜散光和反射光。

鏡組部分採用了可活動設計,位於角落部分的攝影頭不會被原廠的後照鏡所遮擋,用戶可以直接調整鏡頭位置。

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通過樣張和影片看看它的表現如何。

記錄儀拍攝樣張展示:

影片畫面截圖:

日間場景錄製影片:

夜間場景影片:

▲ 影片截圖再進行放大,車牌仍然清晰可見

得益於 IMX 323 這枚傳感器,在核心功能——「行車記錄」方面,米家這款產品做得也能讓人滿意,光線充足的日間場景自然無需多說,而在城市路線的夜間行駛場景下,前方的車牌號還是相對清晰,這一點對於駕駛員來說至關重要。

「緊急影片」功能可以錄製一段時間的影片並隔離保存。經過愛範兒的實測,除了經過語音命令和點擊實體按鈕觸發以外,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會通過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在車輛出現異常震動時自動觸發緊急影片的錄製。

畫龍點睛的語音控制功能

支持語音操作是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的最大亮點。雖然相比起米家智能後照鏡的小愛同學 AI 智能語音助手來說,這個語音操作的表現要遜色不少,但是它的指向性功能非常“粗暴直接”,用習慣之後也感到非常順手。

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僅提供了四個語音命令:

我要拍照 – 即刻拍照

我要錄像 – 即刻開始緊急影片錄製

打開螢幕 – 點亮螢幕

關閉螢幕 – 隱藏螢幕

在開車的過程中,我們對於這個後照鏡行車記錄儀的需求,基本已限於以上四個功能,語音操控在行駛時無疑是最具效率最安全的一種方式。簡單直觀地說出語音指令,雖說並算不上是「智能」,但通過實測,後照鏡對語音的響應速度和準確性都表現不錯。

即使是在與車內其他人聊天的時候,駕駛員不經意地喊出語音命令,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都能夠準確地給予反饋。

一些小功能

除了硬體根本的後照鏡和行車記錄儀外,米家後照鏡行車記錄儀也具備了 WiFi 熱點功能。我們可以通過米家 APP 來連接到這個行車記錄儀,查看實時錄像和管理內置相冊。

需要注意的是,連接了 APP 後,設備端將無法進行安檢和語音操作,通過 APP 查看相冊內容時,行車記錄也將暫停。

在保證了行車記錄儀的基礎功能過後,小米在一些細節處理上總是要做得更好一些,譬如更扎實的做工,更大更清晰的螢幕,以及用過了就“回不去”的語音操控等等。在實現這些功能的背後,往往可以看出這條「生態鏈」的優勢所在。

當然啦,生產鏈和生態鏈都只是產品面世的前提之一,這款產品的體驗和 399 元的定價最終能否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最後都得讓消費者說了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