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志龍:郭樹清上海講話背後的深意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志龍

  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金融競爭是當代國家發展和競爭中所面臨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大國經濟永恆的博弈。現代國家治理體現建設,必須充分運用金融工具,牢牢把握對金融安全的控制權,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這個底限。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郭樹清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郭樹清

  14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指出,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問題具有極大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我們面對的矛盾更為複雜,有些風險的形成有著深遠的歷史原因,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處置各類隱患,以經常的“小震”釋放壓力,避免出現嚴重的“大震”,總體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後的、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整體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矯正各種偏離,及早恢復經濟金融平衡。他的一席話引起業界的廣泛的關注和共鳴。

  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是監管的使命和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作為黨的領袖,對金融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全面系統深刻地闡述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問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上,總書記指出,維護金融安全,是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必須充分認識金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郭樹清說,總書記關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講話“不僅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前所未有,在國際政治實踐中也極為罕見。”

  現代國家治理水準和能力與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相互交融。金融安全和控制權是一切經濟關係和國際關係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力量。十九大報告中在關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首次提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即“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國家總體安全觀對傳統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都有新的拓展,金融安全在國家總體安全中處於重要地位。總書記多次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的理論和政策論述,深刻把握了現階段經濟金融運行的內在規律,形成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中國方略。

  現代金融發展史本質就是一部金融危機史,同時也是監管當局不斷完善和強化監管,與市場中各路尋求監管套利的利益主體相互博弈的歷史。回顧二十世紀以來的歷次金融危機,每次危機都有獨特的背景和演變過程,如果放在一個長波的周期中考察,可以發現一個“過度創新——金融危機——監管改革——金融創新——監管缺失——再危機”的邏輯循環。20世紀初,美國金融業投機盛行,不受監管的金融機構通過高息吸引資,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和信託資金投在高風險的服市和房地產上,經濟嚴重泡沫化。周期性的金融恐慌在那時候是很常見的。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直接導致美聯儲的誕生,其目的就是完善並建立金融穩定機制。銀行擠兌行為是極具傳染性的。1929年,大蕭條開始,美國金融體系幾乎癱瘓,流動性危機全面爆發,九成的商業銀行倒閉。艱難時刻,羅斯福總統上台頒布《格拉斯——斯蒂格爾法》,進一步完善聯邦儲備體系,防止危機時刻的恐慌蔓延,美聯儲必須要扛起“爆破筒”進場,危機時刻美聯儲被賦予提供信貸和無限量流動性支持的權力,貼現視窗應運而生。“彈性貨幣”條款被認為是美聯儲的主要發明。它面對的是危機的系統效應,即金融機構可能嚴重失血甚至倒閉的傳染效應,在市場都不提供放貸時要承擔最後放款人的角色。這就是重大危機應對中的“壓倒性原則”。

  郭樹清在講話中特別提出,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問題具有極大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我們面對的矛盾更為複雜,有些風險的形成有著深遠的歷史原因,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處置各類隱患,以經常的“小震”釋放壓力,避免出現嚴重的“大震”,總體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後的、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整體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矯正各種偏離,及早恢復經濟金融平衡。這段話透露的重要傾向性信號是,要避免象有的國家,通過硬著陸的危機方式一次性的沉沒成本來強製調整(經濟金融不平衡問題),那會付出較為沉重的代價。他特別提到“上醫治未病”的思路,即在經濟金融體系可能面臨風險狀態的時候,要防患於未然,要有底線思維,要積極作為。當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一個重大原因就是決策者在重大風險面前首鼠兩端,茫然四顧,手忙腳亂,無所作為,放任危機的引爆。

  過去幾年間,中國監管當局面對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時刻牢記總書記所指出,要把各種困難和複雜性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可能的風險和挑戰想得更深入一些,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不斷發揮“視窗引導”作用,不斷加強預期管理,按照“治未病”的思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以樹立預防為主的意識,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努力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和早期階段。近年來,針對資本市場的異常波動、房地產貸款過快上漲、地方政府債務和互聯網金融等系統性風險隱患較大的領域,監管當局設定審慎監控指標,開展壓力測試,加強監管協同,及早介入乾預,有效遏製了風險累積和傳導。許多風險事件的經驗教訓一再說明,如果監管層、決策者在“事前”對風險認識不足和誤判就會在“事中”危機的處置中難以正確應對,甚至造成難以收拾的麻煩。

  金融是財富管理的工具,也是現代國家治理的手段,更是現代化國家治理的關鍵。國家治理與現代金融相互交融,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安全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中國金融體系是一個巨量的複合型系統,包括了貨幣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保險信託期貨市場在內的數百兆規模的市場,中國已具備世界重要金融市場的規模,金融安全成為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內核,要從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高度來重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問題。要把握金融創新與風險的平衡,對於“金融科技”,采取了類似英國等國家的“監管沙盒”框架。風險處置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如關於高杠杆問題,從“去杠杆”到“降杠杆”再到“穩杠杆”,一些提法的微妙變化透視背後政策層面的不斷修正和完善。再比如理治理金融亂象內部層層嵌套、自我循環,也充分考慮機構和市場的承受能力,防止用力過猛導致系統性、結構性坍塌。在化解“類信貸”業務風險過程中,沒有全線出擊,而是合理安排過渡期,在整治同業業務時,重點整治同業投資和同業理財,而對同業存放和同業存單調整力度比較小。但是,對於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團等“惡性腫瘤”,郭樹清斬釘截鐵地表示“毫不手軟,及時實施‘外科手術’”。

  2008年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危機應對主要是通過央行體系的“貨幣噴射”,信貸狂潮和貨幣洪峰交織,導致經濟復甦過程異常複。長時期的信貸繁榮從來都不是一個好事,借方與貸方容易受到金融震蕩的衝擊,金融市場並不總是大而不倒,持續繁榮背景下的市場往往十分脆弱,有時一個或多個偶發性事件都會引起恐慌。當一場嚴重的恐慌爆發之際,整體經濟難免都會受到重創。十九大期間,周小川行長也意味深長地說,從全球範圍來講,要防止惡性通貨膨脹所造成的風險,防止資產價格劇烈調整所導致的風險。對於經濟轉軌國家,特別是從傳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來講,現實的金融風險就是所謂金融機構大面積不健康的風險。“如果經濟中順周期因素太多,周期波動被放大,在繁榮的時期過於樂觀,也會造成矛盾的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出現所謂明斯基時刻,這種瞬間的劇烈調整,是我們要重點防止的。”此次,郭樹清主席系統完整地表達了監管當局的反危機理念,對金融市場的安全和穩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金融競爭是當代國家發展和競爭中所面臨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大國經濟永恆的博弈。現代金融戰是一場超限戰,它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枯拉朽迅速擊潰一個國家,其風險可能大於他把所有航母戰鬥群開到你的近海。軍事打擊只能摧毀建築,造成人員傷亡;而金融戰以其隱蔽性和殘酷性,對一國防務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從當年攻擊盧布與蘇聯解體、從攻擊泰銖到亞洲金融危機全面爆發都是並未遠去的歷史教訓。利用現代金融戰掠奪全球財富、踐踏他國主權、遏製他國發展是新興全球霸權慣用的手法。微觀意義上,金融是財富管理的工具,但在巨集觀層面,它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現代國家治理體現建設,必須充分運用金融工具,牢牢把握對金融安全的控制權,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這個底限。

  (本文作者介紹: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財經作家。微信公眾號njchenzhilon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