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人為什麽豎著從右向左寫字?

如果用今人的眼光來看古代的事,很多都非常匪夷所思,比如寫字。

古代人寫毛筆字時,從來都是豎著從右向左寫,和今天的人剛好相反。

難道他們不怕右手把已經寫好的字給掩蓋住,或右手腕、衣袖把未乾的墨汁碰糊麽?

答案是:不怕。

因為他們寫字時要提腕,甚至要用左手管住右衣袖。

可即便如此,還是會造成很大的不方便,但古人卻一直如此堅持了千百年,其中有什麽非堅持不可的理由嗎?

有,而且很多。

具體說來有如下幾個:

竹簡上寫字形成的習慣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簡牘上寫字的。

竹木簡牘呈狹長型,自然得一路向下寫,單片寫好後再用繩串起來卷成冊裝訂。

你可以把每一條竹簡想象為一根很長的冰棒棍,把它們穿起來卷上,就是簡冊。

那為何是自右向左呢?

因為左手拿簡,右手執筆,寫完便一根一根的從左向右邊推去,並且排好,左手再去拿新簡。

如此一來,桌面太空便可以得到充分運用,不至於將新簡和已寫好的竹簡弄混淆。

漢字的特點和人的書寫習慣

從漢字的特點和人的生理習慣來看,一個字的筆順自然是從上至下來、從左到右方便。

如果從右往左橫寫,寫左半部時,毛筆勢必擋住右半字形,不便於安排結構,影響成字的美觀。

左起為裡耶秦簡、睡虎地秦簡、虎溪山前漢簡

而每個漢字的末筆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寫完上一字的末筆緊接著寫下一字的起筆,豎式書寫比橫式書寫更便於筆勢的連貫。

古人以右為尊

漢字書寫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

古代,上為君,為父母;下為臣,為子女;右為大,左為小。

不過,在不同朝代,左右尊卑是不定的,周秦漢時期我國就以右為尊。

高級職位稱右職;

崇尚武功稱右武;

崇尚文治稱右文;

豪門大族稱右族、右姓;

皇帝的貴戚稱右戚;

太學稱右學;

“左遷”代表貶官;

“無出其右”就是沒有超過的意思。

方便閱讀

請大家想象一下自己手裡拿了一卷竹簡,然後在下面兩種方法中選擇一種閱讀:

1.左手持竹簡,右手一點點拉開閱讀,看過的部分用右手卷起來;

2.右手持竹簡,左手一點點拉開閱讀,看過的部分用左手卷起來。

閱讀的前兩步左右手沒有什麽大區別,但是最後一步(即把讀過的竹簡卷起來)需要很高的手部靈活性,考慮到人普遍是右撇子,所以會選擇右手卷竹簡,那麽書寫就只能從右向左了。

跟在石頭上刻字有關

阿拉伯文、希伯來文都是從右向左書寫的,據說這與古代人在石頭上刻字有關。

對於一般人來說,左手拿釺子,右手拿錘子,刻字的方向自然是從右向左的。

為了方便

人的左腦主管語言邏輯,而腦與肢體是交叉對應的,所以多數人右手寫字較自在。

人類發明高腳家具是後來的事,此前要寫個字,必須左手執簡,右手執筆。右手寫了一豎行,左手放一點,竹簡垂下一點,正可以涼乾剛寫好的字。所以,古人從右向左寫字,是為了方便!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你說從上至下,從右至左的書寫方式,是為了適應簡牘這種書寫材料而形成的,那紙張出現以後,人們的書寫方式為何不跟著改變?

很簡單,人們習慣了左行。

漢字書寫形式的形成年代最遲至西周已成定例,千百年定下來的老規矩,豈是說改就能改的?

此外,書寫方式決定了閱讀方式,就算人們知道從左向右寫或許更方便,但打開書眼睛便往右瞟的習慣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

因此,歷史上,也沒有哪位叛逆青年或哪家印刷小工坊會走如此“非主流”路線,他們也怕寫印出來的書沒人看。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遵循國際慣例,漢字的書寫順序正式變為由左至右,豎向書寫。

1954年起,學生課本正式變為由左至右,由上到下橫排印刷。

這個習慣也一直沿用至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