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魚做整容,送它去選美比賽

龍魚是一種身價不菲的水族寵物

被認為像傳統中國龍

能帶來財富和好運

愛好者們為追求完美外表

為它做整容手術

甚至送去參加龍魚選美比賽

文/udon

01

把魚進行全身麻醉,切掉眼部的脂肪,修剪尾鰭的形狀,拔除長歪的鱗片……這是一台寵物魚的整容手術,很難想象,誰會對一條魚的外貌嚴格把關?

這種叫做龍魚的水族寵物,來自印尼、馬來西亞等淡水河流、湖泊,如今更多地生活在東南亞的養殖漁場中。從入門級到精品級,一條龍魚的身價為3000元到兩三萬不等,金字塔尖的魚就更是能達到二三十萬或以上。

這樣的高價,讓擁有龍魚成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徵。龍魚受到了華人文化圈中商人、老闆們的喜愛,他們也是龍魚的愛好者的代表群體之一。

不過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龍”字。

堅硬而閃光的鱗片,粗壯的胡須,目中無人的遊姿,人們迅速把中國傳統中的龍形象投射在了這種魚身上,認為它代表著富貴和好運。

老闆們找來風水大師看位置,用魯班尺量尺寸,計較魚缸在辦公室的朝向和角度,把買龍魚稱為“請一條龍回去”。

隨之而來的是都市傳說。一個人去自駕遊,把車停在路邊忘記關門,有輛大貨車呼嘯而過撞斷了車門,還好人沒事。回到家中,他發現自己養的龍魚跳出了水缸,稱之為“擋災”。

當我問起龍魚愛好者張國剛是否相信這類故事時,他說不會強迫自己偏信什麽,但也不會去刻意地懷疑,一個像太極一樣完滿的中國式回答。

而他屬於龍魚愛好者中另一類群體——完全的發燒友,為龍魚做整容手術就來自他們的創想。

02

每天下午三四點,張國剛來到自己的魚房,沏一壺茶,點一根煙,靠著沙發看看這裡的一百來條魚,處理一下工作之後,繼續看魚,看到凌晨三四點鍾回家睡覺。

盯著魚看了14年,到底能看出些什麽?35公分的龍魚,眼球直徑是多長、餵食之後的食道會擴大多少、1個月魚會長大幾公分、尾骨是怎麽排列的……這些都在張國剛的數據柯瑞面,如何得到這些數據則讓人充滿想象。他承認,自己對龍魚的喜愛達到了一種“變態”的地步。

很多人認為魚不太可能和人互動,對每一條魚都了如指掌的張國剛則覺得它們和小貓小狗沒什麽區別,每一隻魚還有自己的性格。他突然拍一下魚缸,龍魚往回一縮,“你看它是有反應的”。

有時候想和人說說話,張國剛也在晚上開直播,分享龍魚的養法。和大部分圈子一樣,他最穩固的一部分朋友就來自魚友。水流、鱗色、掉眼……這一撥人最能理解他對這種魚的凝視和情感投注。

朋友們給他起了外號叫“手術狂人”,他認為魚其實和人一樣,分為三六九等,劃分標準就是好看不好看,養魚能得到的樂趣,很大部分來自於追求龍魚外貌的完美。

說直接一點,“當你把一條價值4000的龍魚養到價值兩萬甚至更高的時候,內心就非常有成就感,就像有些男同志養狗一樣。”

龍魚價格的翻倍,還可以通過比賽,也就是選拔出金字塔尖的最美的魚。

作為中國漁業協會龍魚分會的秘書長,張國剛參與組織了國內最大的龍魚比賽之一“長城杯”,第一名的獎勵是188888元獎金,或者是一輛寶馬汽車。(張國剛與下文Aquarama無關)

03

今年5月在廣州舉辦的 Aquarama 國際觀賞魚及水族器材展覽會上,就有一場聲勢浩大的龍魚比賽。

提前一兩天,參賽者帶著他們的參賽魚風塵仆仆地趕來,在這裡等待他們的是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老牌龍魚裁判。

我在比賽現場拿到了對龍魚的評分表,身形、胡須、胸鰭、鱗片、眼睛等等,林林總總共13項,全方位地框定一隻完美的龍魚。

裁判們弓著身子,拿著紙筆,打量著水箱,偶爾在魚面前晃一下手,非常安靜。對見過上千隻龍魚的他們來說,紙面的標準還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第一印象。這隻魚是否能體現出獨特的氣質?

龍魚的比拚分為了不同種類、不同大小的組別,最終獲得全場總冠軍的大紅龍,得到最多的評價就是“高貴”“霸氣”。

全場總冠軍紅龍魚

這樣從人類視角出發的審美並不讓人感到陌生,而龍魚在東亞的流行也源於人在背後一步一步的推動。

早在六七十年代,龍魚是在馬來西亞的湖中偶爾被捕獲的野生魚,不知是哪一位華裔釣友為這種骨舌魚科硬骨舌魚取名為“龍魚”,當地的報館紛紛炒作,一時間湧出很多人說自己是龍魚的命名者,讓捕撈更加熱烈。到了80年代,更有傳聞說龍魚鰓蓋顯露出數字,讓魚主人買賽馬彩票中了大獎,進而大肆宣揚。

當龍魚開始走入寵物市場,東南亞發展起了龍魚養殖業,龍魚比賽就源於漁場之間的競爭展示。近年來,東南亞70%的龍魚都運往了中國。

但在此之前發生的事情是,叢林水域中的野生龍魚已經接近消亡。

04

美國作家 Emily Voigt 是一位科學領域的非虛構作者,幾年前,正在紐約一起調查非法鱷魚買賣的寵物偵探突然問她:“你知道一種叫龍魚的走私寵物嗎?”

1980年,龍魚登上了華盛頓公約的瀕危動物名單,在美國屬於禁止進口的魚類。不過可以在黑市上交易,有的人為了龍魚而進了監獄。

美國人因非法販賣龍魚獲罪

Emily 產生了興趣,試著了解這種魚和這種鋌而走險的熱愛。一開始她理所應當的認為,名為“龍”的魚肯定和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有著緊密聯繫。

但她驚訝地發現,龍魚居然是近二十年開始起飛的水族產業,甚至在2000年後才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

“這裡面當然有一些炒作,”她說,“評價這些魚,和藝術市場非常相似。人們努力地盯著它看,變得越來越懂得欣賞,然後估出一個難以置信的高價。”

但是最嚴峻的問題還是,因為環境破壞和過渡捕撈,野生龍魚已經非常瀕危。火紅的養殖漁場並不能起多大的幫助,因為圈養魚無法代替自然中的魚,它們也再也回不去野外環境。

Emily 在自己的書《玻璃缸中的龍》裡,把龍魚稱為“瀕危物種的大規模生產”,這是一種充滿著現代性的矛盾。

美國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森曾提出一種“親生命假說”,描述了人類想要與自然聯結的先天傾向。我們欲望的深處也許是對自然的嚮往,但佔有的方式卻往往會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

也許龍魚現在是富貴和幸運的象徵物,但很遺憾,它們並沒有為叢林裡的自己帶來多少好運。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