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庸筆下的禪與俠

昨晚共修誦經以後,一打開手機,很多群裡都在發金庸老先生去世的消息,滿屏都是對金庸先生的悼念。

或許很難有哪位名人的逝世能像金老先生一樣,掀起如此迅速又普遍的追憶。

橫跨幾代人,恐怕沒有人不知道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也沒有人不知道他筆下的少林武當、丐幫和明教……

雖沒有再像初中時把書藏在抽屜裡上課時悄悄讀,也沒有像高中時把一個小MP4放在書堆裡那樣偷偷看,但金庸先生筆下鮮活的高僧與俠客並未曾離我們而去。

以身殉道的恆山三定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我最喜愛的當數《笑傲江湖》,說來恆山派定逸、定靜、定閑三位師太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

在當時的江湖中,有著許多偽君子與假小人,而恆山盡數女流之輩,三位老師太帶著一眾剛出家的女弟子們禮佛習武,卻是江湖中最正直、最有原則的俠者,可讓無數須眉男子汗顏!

定逸師太個性剛猛,看起來脾氣是有些不好,但她敢作敢為,敢於擔當,又沒有江湖上喜歡喝酒吹牛的習氣,讓人頓生親切!她一出場,便對華山一眾小輩怒喝:“你華山派的門規越來越松了!”但是大義當前,便是絕不退縮的——“恆山定逸橫蠻了幾十年啦,你今日才知?”

在今天的社會上,我們聽了許多的韜光養晦,卻少見“臥薪嘗膽”以後有什麽伸張正義之舉。恆山三位師太以身殉道,卻給江湖上許多明哲保身之輩帶來一記警醒。

也讓恆山一般初出茅廬的弟子們看到了,自己所選擇的路,是浩然正氣的“道”。

而這個故事裡,最有戲劇意味的一個情節,恐怕就是恆山的掌門定閑師太在殉難之前,竟然將這一班出家女尼托付給了一個當時名聲並不好的令狐衝,當時許多“屠狗之輩”也覺得向來穩重平和的長老有這樣的托付,簡直匪夷所思。

但細細思量,這三位佛門的前輩,恐怕正是金庸筆下兼具慈悲與智慧的不二代表。

在佛門裡,亦常有殉道之舉,如佛陀前生舍身飼虎,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焚身供佛,皆為殉道之舉,然佛門的舍身,原不僅僅是舍生取義而已。

以空性正見觀察,一切眾生本無有一個本性的“我”,所以菩薩的舍身,更有一分勘破了身見的妙覺圓照,正所謂徹悟了此身本空,行走世間,直須任運而去,又有何畏難。

正當華山“棄徒”令狐衝正是被江湖上的“名門正派”所不齒的時機,她們由對令狐衝的憤怒逐漸轉化為欣賞、信賴,也令人心折於她們的遠見卓識,或許正是晨鍾梵唄所洗練的清淨心腸,才能在這五濁惡世中,超越流俗的知解,發現真正的清澈的赤子之心吧!

一燈大師的懺悔法門

金庸先生說,《射雕英雄傳》所頌揚的英雄,是質樸厚道的平民郭靖,而不是滅國無數的成吉思汗。

在這個故事裡,華山論劍中的“南帝”段皇爺舍俗出家,成了一燈大師,黃蓉和郭靖聽過他的家世淵源後,曾大為驚歎:“一燈大師不做皇帝做和尚,已令人十分詫異,原來他許多祖先都是如此,難道做和尚當真比皇帝還要好麽?”

一燈大師說:

但為帝皇的不耕而食,不織而衣,出則車馬,入則宮室,這不都是百姓的血汗麽?是以每到晚年,不免心生懺悔,回首一生功罪,總是為民造福之事少,作孽之務眾,於是往往避位為僧了。

段皇爺的出家卻另有隱情,因他的皇妃瑛姑與周伯通互相愛慕,有了孩子,而孩子被人暗害,在瑛姑的苦苦哀求之下,他決定用自己半生的修為幫助這個孩子康復。但終究是情敵之子,因為一念之差,他沒有能夠救活他,也引來了瑛姑的憤恨。

後來的段皇爺,不飲不食,苦思了三日三夜,終於大徹大悟,將皇位傳給兒子,就此出家為僧。而因為黃蓉與郭靖的出現,他吐露了自己心中十餘年的心事,也因此和舊人冰釋前嫌,得到了心靈的解脫。

在這個故事裡,他是平民英雄郭靖成長過程中非同尋常的一個人格偶像。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燈大師的絕技——先天功和一陽指——便是救人之道。有能力卻沒有及時救人,讓一燈大師心懷愧疚,出家為僧,讓他在潛心懺悔中,獲得了自己與他人的原諒,也因懺悔之法門,終獲清涼之解脫。

在這個故事的最後,又一次華山論劍,一燈大師無意於江湖的名位,卻趕來化解這瑛姑的孩子被暗害這一場糾纏二十年的冤孽,幸喜功德圓滿,接引惡徒裘千仞出家懺悔,也啟發了郭靖關於習武的哲思——“這裘千仞的武功未必就在師父之下,只因邪不勝正,氣勢先就沮了。只要我將一身武功用於仗義為善,又何須將功夫拋棄忘卻?”

在金庸老先生的筆下,懺悔之道不僅是對自身責任的覺醒,亦有一分改往修來、善用其心的氣概。

少林的戒律清規

在江湖上有一個關於少林的傳說,乃至許多出家人一出門,有人看到這一身僧裝,都會問一問:“少林寺的?會武功嗎?”

而在金庸先生的筆下,武林高手輩出,但武林的泰山北斗卻永遠是少林寺之一把交椅。緣何?

在《鹿鼎記》裡揭曉了答案:

少林寺眾僧於隋末之時,曾助李世民削平王世充,其時武功便已威震天下,千余年來聲名不替,固因本派武功博大精深,但般若堂精研別派武功,亦是主因之一。通曉別派武功之後,一來截長補短,可補本派功夫之不足;二來若與別派高手較量,先已知道對方底細,自是大佔上風。少林弟子行俠江湖,回寺參見方丈和本師之後,先去戒律院稟告有無過犯,再到般若堂稟告經歷見聞。別派武功中只要有一招一式可取,般若堂僧人便筆錄下來。如此積累千年,於天下各門派武功了若指掌。縱然寺中並無才智卓傑的人才,卻也能領袖群倫了。

既虛懷若谷、博采眾長,又重視戒律清規、殷勤勸誡,縱然這一時寺中並無才知卓絕的人才,卻能領袖群倫而不衰。但在我看《天龍八部》時,亦有一段精彩的情節,令我記憶猶新,歎服於金庸老爺子的智慧。

當虛竹在外破戒犯齋,回到少林寺,坦誠地向戒律院懺悔自己的罪過,而少林寺的長老們一面以最嚴厲的方式將他逐出師門,一面又尊重他在外所習學的功夫。連對少林寺不懷善意的看客,都因為見到玄慈方丈一秉至公,毫不護短,也不由得欽佩。

此時的玄慈方丈對虛竹說:

佛門廣大,何處不可容身?虛竹,咱們罰你破門出寺,卻非對你心存惡念,斷你皈依我佛之路。天下莊嚴寶刹,何止千千萬萬。倘若你有皈依三寶之念,還俗後仍可再求剃度。盼你另投名寺,拜高僧為師,發巨集誓願,清淨身心,早證正覺。就算不再出家為僧,在家的居士只須勤修六度萬行,一般也可證道,為大菩薩成佛。

一番諄諄教誨,言語慈和懇切,讓人想起《金剛經》中所言“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真有高僧之風。可這位高僧犯錯時,按照戒律院的規矩,又該如何自處呢?

在書的後面幾頁,玄慈方丈當著全武林的面,向虛竹端相良久,溫柔慈愛地說出自己曾經的過錯,原來自己也曾犯戒生子,但他說了一句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像烙印一般的“真理”: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自來任何門派幫會,宗族寺院,都難免有不肖弟子。清名令譽之保全,不在求永遠無人犯規,在求事事按律懲處,不稍假借。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玄慈方丈自甘當眾受罰,並因其懺悔之心,領受重刑,在解脫的歡喜中溘然長逝,留下一句“人生於世,有欲有愛,煩惱多苦,解脫為樂!”的遺偈。

或許心中只有“武”而沒有“俠”的人,很難知曉,佛門的戒律所帶來的清涼與安樂,這般暢快。

金庸先生曾在《神雕俠侶》裡寫道:“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複如斯。”如今金老先生西去,與他筆下的禪者與俠者相會,而他留給世人的俠氣與禪意,還會流傳在一代代人的俠骨柔腸中,山水一程,後會有期……

轉自:黃州安國禪寺

正法清流公眾號:zhengfaqingliu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