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藝術家張雷:我只是生活現場的觀察者

【導言】最近,青年藝術家張雷展出了自2010年至2018年創作的近兩百件獨幅版畫(Monotype)及紙上水彩、丙烯作品。這些作品平均尺幅長寬都在20厘米以內,以一條水準線的方式全部陳列出來。觀看起來如同閱讀一部小說或者文人畫冊頁,看到畫者心跡怦然心動,而逐漸走進這些泛黃紙色的世界。1988年生人的張雷,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版畫系。他習慣用皮紙和油墨畫巴掌大的小畫,記錄日常所見,但又不是對景寫生的複製,而是展開記憶與現實交織的影像之網,如同一部記錄所有人的時代碎片,或者夢境的片段,既熟悉又陌生。江心洲是位於南京揚子江中的一座島嶼,張雷已在此生活了七年。在江心洲生活期間,藝術家目睹了島嶼的巨大轉變也見證了無數家園的拆遷與社區的解散,逝去的這一切既帶來了新的發展建設,又以幽靈一般的形象繼續存活於張雷的畫面之中。

▲藝術家 張雷

Q&A

Q:雅昌藝術網 裴剛

A:藝術家 張雷

從江心洲的變遷記錄時代的日記

Q:你是南京藝術學院版畫系畢業的,現在你的作品也都是用油墨在紙上畫的,跟版畫的關係很密切,從方法到日常的狀態,都像記日記一樣,這和你生活的狀態、環境有關嗎?

A:是的,從大學開始身邊玩兒的朋友都是歲數大一點的,我就開始給別人畫特別小的小頭像,逐漸的就用這種方式畫了,生活裡面有什麽就畫什麽。我本科畢業以後沒有找工作,還是在學校裡面畫畫,因為學校有那個做獨幅版畫的機器設備,又畫了不到三年的時間。早上8點多鍾坐船到學校畫,晚上7、8點鍾再回來,江心洲房租比城裡便宜。離南藝比較近,好多做藝術的同學也都在那邊住,類似於北京的黑橋畫家村,很多人都扎在那裡面。

Q:江心洲有多大?有很多你可以畫的。

A:江心洲從南到北15公里,挺像一條狹長的魚。江心洲上據說住了一萬人,上面還有教堂、超市、小工廠、農民種田什麽都有。有四個鎮,三個渡口,之前是坐船出去,2012年的時候修橋開發,現在有到江北的隧道。江心洲還有一站地鐵,也是隧道,有地鐵。新建了一些房子,之前特別荒,有很多蘆葦。我還挺喜歡這種荒野一點的地方,因為可以看到東西,住在城裡面路邊那幾棵樹住在小區裡邊,開始的時候畫點兒夜路、葡萄園,後來隨著上面慢慢拆遷,拆遷以後到處都是大渣土車,晚上回來的時候也沒有路燈,路也不是特別寬,是新建的土路。當時從邊上過,聲音特別大,路上也有一些電動車經過。慢慢的心態跟以前不一樣了,就想畫拆遷後荒蕪的,髒髒的感覺。我希望從自然裡提煉拆遷後荒蕪、靜謐的元素。最常見的是黃黃的草、土堆、山頭,江邊的一個破鞋子、廢物之類的,荒野裡有的東西。因為我平時就畫畫,比較自由,全部的時間都是在做這個事,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出去轉轉,玩兒。

▲張雷拍攝的江心洲

▲張雷 2011年在江心洲畫的素描

我只是一個觀察者

Q:從什麽時間開始創作獨幅版畫的?上大學是什麽時候?

A:從2012年才開始,之前做銅版和其他的版畫。開始技法弄的不太好。2013年剛畢業的時候風景畫的更感性一點,沒有可以參考的圖,更多的是記憶裡的。現在住那兒也離江邊也不遠住在那兒,我現在住長江大橋東邊一點,也是在江北。現在江心洲建了好多公園,好多草坪,開發得挺好。我畫的很多畫是從剛剛畢業到去年7月份的變化,因為畢業後經濟條件不允許在城裡住,去年7月份搬走了。接下來慢慢想畫別的,畫一些城裡邊的,哪怕是一個東西逛超市,跳廣場舞什麽,也畫廣場,畫一些小時候的記憶跟現在生活結合的畫。

▲《島上的光》,紙本油彩,40x60cm,2013

▲《江堤與冷光》, 紙本油墨,40x60cm,2012

▲陽光下的林蔭路 紙本油墨 60x40cm 2012年

繪畫方法

Q:你的畫和材料有很大的關係,之間的關係和創作方法使怎樣的?

A:我雁皮紙、水彩紙都用,但是雁皮紙最細膩,吸墨效果最好。先用油墨畫在銅板上,再用銅版機壓印到紙上。這種技法來源於西方,戈雅、德加等藝術大家都曾利用此種技法創作,特別是德加,他以這種方法創作的作品多達一兩百幅,國內中央美術學院的李曉林老師也做這樣的作品。

有人說我的畫晦澀、神秘、荒涼,以為我比較抑鬱(笑)。其實這跟我沒有關係,我只是一個觀察者。作為觀察者表達對身邊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我本人。我本人心態是很平和的,也沒有要對什麽表示不滿。我生活在那兒,每天看到那些景象,所以我就畫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表現方式比較直接一點。

Q:我感覺你的這上百幅作品在一起展出,的確就像是一條由碎片化的生活記憶形成的時間之河。

A:我2010年、2011年畫了好多有關江心洲的素描、寫生、水彩,黑白的素描,跟梵高早期的素描有點兒像,我的公眾號裡有,剛去江心洲,畫的風景,畫了有兩三百幅32開大小的。畫的尺幅小,主要是我覺得沒啥必要,還有畫這個到第三年以後我想更多的嘗試變一下,更實驗一些,2012年到2013年底的時候有一個變化,中間的時候那些作品不是特別成熟的狀態。風景畫的構圖太像個現實的場景,要更抽象一些的感覺。自我組織的方式,是通過筆觸來表現的,就像中國畫裡筆墨的概念。包括很細的線都是控制出來的,不是偶然的,都是有意識的起筆,沒有廢筆。而且我喜歡硬朗的感覺,所以用銅版畫的方式創作。

Q:你作品中的色彩有種無法說清的色彩傾向,是怎麽做到的?

A:我是用藍、黃加一點紅色的油墨調出來的,一次調出一小碗,能畫三、五十張沒問題。因為油墨不能畫厚,只能靠筆觸的疊壓表現太空,不能靠厚度。因為靠厚度進銅版機一壓就變形了,先畫在銅版上,紙蓋在上面,銅版機轉印到紙上,油墨太厚一擠就散了,所以又要控制深淺,又要控制厚薄。因為銅板是光滑的不吸油,所以油墨畫上去會有硬朗的筆觸。身邊也有人這樣做的,一般都是習作,做個小頭像做著玩兒的,很少有人這樣來創作的。我也是自己不斷嘗試,包括顏色、材料等都是一點點兒研究做出來的,慢慢才能做得這麽細膩有力。一開始我還試過畫藍色、綠色的風景,想著接近自然的景象。後來不想再畫那種詩意的,想畫的更猛一點,所以索性就簡單一點,直接畫成黑白的了。

▲張雷 漂浮的空心磚和火, 紙本水彩 22.5x 17.5 cm 2013

▲張雷 三座土山 紙本油墨 13.5 x 17 cm, 2014

▲張雷 白乳膠罐子 紙本油墨 17 x 14 cm, 2014

▲黑夜的表演 紙本油墨 40 x 60 cm 2012

▲尖狀物 紙本水彩 29.5 x 21 cm, 2014

靈山故事

Q:前面你提到戈雅、德加的獨幅版畫,他們的作品有些是生活的場景,有些是用夢魘的影像來象徵教廷和權貴的貪婪,引發暴行和戰爭的角度去創作。而你的作品是提取了現實的感受,重新進行對情緒的表現,就像你和隱二一起創作的卡通片《夜遊》。

A:那個卡通片真畫了一年。裡面出現的“火”是隱含了一個故事:一個人小時候去私塾裡上學,他的老師每次都看到他肩頭上有兩把火。一天有個人說讓他幫忙寫一封休書,他就寫了交給那個人。第二天,他來上學的時候,老師發現他肩膀上少了一把火,私塾先生把他叫過來了,問他最近是不是做什麽壞事了?他說沒有。先生讓他仔細想一想。他說替別人寫了一封休書。老師讓他趕緊把那封休書要回來。他就趕緊去了,那個人恰好還沒把休書給他老婆呢,他趕緊給要了回來,放進嘴裡吞了。第二天,他老師見到他的時候肩上又是兩把火了,叫靈山故事。

這是清代的故事,是隱二在飛機上,迷迷胡胡想到靈山這兩個字,上網一查好多靈山故事,看後就有這個意象了。這個作品的整體感覺比較神秘,以後就可能不會畫這類作品了。

Q:你畫的東西有一些意象。

A:對。我愛看古畫,特別喜歡梁楷、八大,八大受梁楷影響。梁楷畫布袋和尚,畫樹。梁楷的畫留下來的不多。沒有刻意地學,就是講可能形式上會受一些影響,不知道,沒有刻意臨摹太空處理可能會有一點,但是還關係不大。

▲張雷與隱二共同創作的動畫電影《夜遊》

荒涼的生活現場

Q:你畫的最多的都是身邊的景物和發生的事情,就像叫小島的狗,送葬的過程,或者一些被人扔掉的廢棄物鞋子、骨頭,這些都是你創作的一部分。

A:對,在2014年到2016年我的變化也挺多的,之前是比較自然,後來逐漸向神秘的感覺靠近,想畫的荒涼。像發光的土堆和大橋都是我們每天晚上走夜路經過的地方。小島是被汽車攔腰壓過去後過了兩天死掉的。我們給它包扎了一下,但是受傷太嚴重了。

葬禮的這一組畫是大學期間過年回家,村裡有人過世辦喪禮,我經常去看,就畫了些速寫,剛開始做了幾幅銅版畫,後來就用獨幅版畫來做,持續畫了四五年的時間(2010-2015)。在農村喪禮的過程很複雜,有嚴謹的程式,比如往死人眼睛裡滴香油什麽的,有好多步驟,還有吹喇叭和唱歌表演,村裡人就都去看熱鬧,反而變味兒了,似乎還挺有意思的。

▲張雷 發光的橋與夜行者 紙本油墨 14 x 17.5 cm 2014

▲張雷_White Bone in the Wild_立在荒野裡的白骨頭_2014_Monotype, Printing oil on paper_紙本油墨_14 x 17 cm

▲張雷 受傷的小島 紙本油墨_40 x 60 cm_2012

▲張雷 被粘到的老鼠 紙本油墨_14 x 17.5 cm 2014

▲張雷 泣奔, 2013 紙本油墨 13.5 x 17 cm

▲山坡前的隊伍 18x15cm 紙本油彩 2010年

▲夢 18x15cm 紙本油彩 2010年

▲送 10x10cm 銅板腐蝕 2010年

編後語

張雷從江心洲搬離了,眼看著荒涼的江心小島從荒涼島向“富豪島”的變遷。現在他住在了與江心洲隔江相望的住宅小區內,新環境的體驗同樣成為日複一日的生活之網中的碎片。張雷說他可能會畫廣場舞、樓群等等,大概是和江心洲同處在一個大時代下的小環境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