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日報海外版:網絡素養教育是防沉迷的良方

筆者朋友有一個5歲孩子,因工作忙,經常把手機給孩子,讓手機和網絡充當“電子保姆”。如今,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熟悉手機中各項娛樂功能,經常拿著手機玩“吃雞”遊戲、刷抖音。朋友說,孩子通過手機確實認識了不少新鮮事物,不過她也擔心孩子過度沉迷網絡,影響健康成長。

相關調查顯示,中國網民中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明顯提前。怕孩子沉迷網絡,這是很多年輕家長共同的憂慮。

其實,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互聯網技術在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存在一定隱患,尤其是當其作用於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時。在信息時代,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青少年與網絡世界的關係:互聯網世界紛繁複雜,由於未成年人對信息識別和篩選能力不足,加之好奇心重,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響,而且青少年自控能力較差,如果沒有家長的管理、引導,很容易深陷其中。

防沉迷系統的上線及不斷更新,就是一場針對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的技術攻堅戰。這個系統從技術上實現了對未成年人“網上衝浪”的時間限制、消費限額以及內容管理,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推出的防沉迷系統還嘗試將家長、教師群體引入其中,讓他們與孩子共同建立規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家長和孩子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因為不了解、關係疏、引導缺、示範差等引發的種種問題,尤其是沉迷網絡問題。

然而,解決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僅僅依靠技術顯然是不行的。從技術本身來說,儘管防沉迷系統不斷更新,但依舊存在如身份認證困難、推薦內容單一等不足。從完善治理來說,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更需要技術性治理和社會性治理綜合發力。因為“防沉迷”的實質是未成年人保護和教育問題,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要為此貢獻力量,都有責任在加強孩子網絡素養教育方面扮演好自身角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應當注意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用網時間、瀏覽內容等善加引導,以分享成人經驗的態度參與到孩子用網過程中,嘗試與孩子建立規則,培養孩子理性、自主用網能力。學校等角色也十分關鍵,應當加強對在校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和審美教育,開設相關網絡教育課程並使其真正發揮作用。監管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網絡從業者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責任的約束,推出管長遠的基礎性設施,促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

防沉迷不應僅僅是一場技術攻防戰,更是一場各相關方都參與的網絡素養教育持久戰。與其相互推責,不如守土有責。只有推動各方達成共識,孩子才可能真正獲得一個更加健康的網絡環境,也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合理用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