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傳統外貿轉身新外貿 數字化趨勢成定局

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導

阿里巴巴國際站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國際站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80%。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105%,訂單規模增長177%。

這一數字與海關總署8月7日發布的數據,進出口增速雙雙轉正的趨勢一致: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16兆元人民幣,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5個百分點。7月份,出口強勢增長達1.69兆元,增長10.4%;進口1.24兆元,增長1.6%。

全球疫情與中美關係趨於緊張的諸多不確定因素下,外貿如何保持持續增長,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舊外貿的轉換之間,數字化新外貿成為不確定之中最大的確定性,也將是中國出口的新引擎。

外貿回暖

張闊是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九月採購節啟動會上,做出上述判斷的。作為阿里國際站一年兩次最重要的大促之一,預計吸引全球2000萬個批發商,為“雙11”“黑色星期五”等年底大促提前備貨。

“3月是整個外貿行業的迷茫期,不光是線上,4月開始中國整個外貿都開始穩步回升。”張闊向記者表示,接下來整個出口會有一個規模化擴張。唯一的難度是原來的舊外貿,在沒辦法通過線上獲客的情況下,如何將商品、供應鏈遷徙到線上,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新外貿將成為下一步井噴的基礎。

為了幫助外貿商家在疫情後的新形勢下順利轉型,記者注意到,今年的國際站九月採購節也發生了一些新變化。

比如履約成本降至全年最低。阿里巴巴國際站跨境供應鏈的通關、物流、支付、匯兌等服務,最高將為商家節約50%的成本。新買家需支付給銀行的手續費則由平台買單。

“完稅價格”模式也將首次在跨境B2B中使用。買家看到的價格即最終費用,附帶清單列明了物流、清關、支付等環節的成本,不必擔心再踩坑。

履約成本降至全年最低。阿里巴巴國際站跨境供應鏈的通關、物流、支付、匯兌等服務,最高將為商家節約50%的成本。新買家需支付給銀行的手續費,由平台買單。

“完稅價格”模式也將首次在跨境B2B中使用。買家看到的價格即最終費用,附帶清單列明了物流、清關、支付等環節的成本,不必擔心再踩坑。B2B直播、短視頻、3D展廳等新形式,將接入採購節。中國各地的工廠、義烏小商品城的檔口,將利用這些新形式對接全球。

焦慮中把握確定性

百年老字號上海鳳凰自行車的回血之戰,在諸多商家的新外貿轉型中極具代表性。

年初受疫情影響銷量急速下滑,轉而嘗試在阿里巴巴國際站加大投入,6月份參加了阿里巴巴網交會,當月銷量相當於2019年全年線下出口總量。

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總經理駱掠告訴記者,過去做外貿的主要方式是參加各種展會,時間花了,回來後成交不多,每年重複和相同的經銷商、進口商打交道,但效率不高。企業最大的痛點是,接觸不到消費者,接觸不到小B。“疫情導致大家來不了線下,轉向線上,這個習慣一旦形成之後,就回不去了。”

在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俞躍峰看來,未來的海外市場,隨著支付、物流等海外電商基礎的完善,線上出口一定會大於線下出口。

儘管數字和趨勢都證明外貿已經回到增長軌道,但諸多不確定性之下,仍有商家表示焦慮。張闊向記者表示,不確定的大環境之下,國家站的核心是通過捕捉確定性更好地幫助商家。

首先是商家自身的實力需要提升。“全球供應鏈的波動,對於中國製造也是倒逼機會,要從原來OEM升級到品牌,要增加自己的商品附加值、技術附加值、創新附加值,只要你的產品在全球供應鏈具備競爭力你就有優勢。”張闊認為。

其次是關注因為技術、產業結構帶來的結構性變化。面向數字化經濟,通過更好的技術手段和遠場的手段解決近場的問題,是非常確定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談到疫情下全球產業鏈將結構性重構時指出:“全球產業鏈的重新洗牌,並不會像西方少數政客希望的那樣出現與中國脫鉤,而是要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向垂直整合的方向、更多元化的、更具韌性的方向發展。”

談到具體應對措施時,黃奇帆提到要“重視網絡空間市場價值,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的作用”。“疫情期間,阿里巴巴、京東這類電商企業營業額沒有出現下降,反而逆市上揚,充分說明網絡空間形成的市場,與傳統市場有很大不同,在疫情期間能夠避免因為物理隔離所帶來的交易障礙。”

黃奇帆判斷,10年後,全世界的貨物貿易量三分之一是傳統貿易,三分之一是過去幾十年形成的加工貿易,還有三分之一會是通過跨境電商的貿易,這一部分潛力巨大。

(編輯:張靖超 校對:顏京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