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金鏈斷裂僵局:16凱迪債實質違約

  來源:債市觀察

  原標題:資金鏈斷裂僵局:上市公司再現債券違約,有企業進入生死胡同

  導讀

  違約並不是終點,而恰巧正是起點,違約後的上市公司麻煩才剛剛開始。債務風險的背後經營風險和生存風險暗流湧動,而陷入資金鏈斷裂僵局的上市公司正面臨著生死考驗。

  1、頭上再懸一把刀:16凱迪債實質違約

  日前凱迪生態公告稱,16凱迪債付息日為2018年6月2日,因遇法定節假日,付息日順延至6月4日。因受到下屬上市公司債務造約、評級下調等負面影響,近期公司籌資能力受到負面衝擊,直接影響了償債能力。截至2018年6月1日,公司尚未足額支付本次債券2018年度利息至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账戶,涉及利息資金12240萬元,本次債券構成實質違約。值得一提的是,繼中票“11凱迪MTN1”違約後,這已是凱迪生態第二次違約。

  除了債券違約,凱迪生態還面臨著多重債務風險的考驗。日前債權代理人華泰聯合稱,凱迪生態是“10凱迪債”發行人主要資產,發行人持有的凱迪生態股票被司法凍結事項將可能對發行人償債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10凱迪債”償付不確定性加大,提請投資者注意風險;凱迪生態還於5月1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由於公司流動資金緊張、有息負債餘額較大,公司無法在期限內籌集資金並按時向監管專戶內歸還資金;債券違約還觸發了ABS項目違約條款,恆泰證券日前在其官網發布公告,其管理的平銀凱迪電力上網收費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二期)(以下簡稱“凱迪ABS二期”)已觸發提前終止事件。凱迪生態及時足額兌付此ABS項目的難度很大。

  利空不斷情況下,凱迪生態評級遭多機構輪番下調,5月份10日前後,大公日前將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主體及“16凱迪債”債項信用等級由BBB+下調至B。中誠信將凱迪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主體評級信用和16凱迪01-03的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C。5月9日鵬元也下調了公司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和“11凱迪債”信用等級。其中,將凱迪生態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C,同時將凱迪生態發行的“11凱迪債”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BBB,並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債務風險背後的經營風險也一樣在肆虐,今年以來,凱迪生態的生產維持艱難。凱迪生態目前已投產生物質電廠46家中,正在運行的僅12家,自今年2月,公司以來欠薪已超9000萬元。

  因重組事宜未有實質進展股票账戶及其子公司凱迪生態部分銀行账戶被凍結。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企業對市場和經營的預判失誤,很明顯的一點便是,凱迪生態近兩年過度依賴政府補貼,一旦補貼不到位,公司肚皮就很容易癟下去。

  票據債券接連出現風險,凱迪生態還攤上了多達17起的訴訟仲裁案件,涉及總金額約10.42億元,涉案事由包括建設工程施工合約糾紛、貸款合約糾紛、融資租賃合約糾紛等。

  凱迪生態2017年年報延遲公布,不過據可查數據顯示,凱迪生態曾透露自身面臨230億元債務,截止2017年三季度,這一數字為267.16億元,目測還在繼續增長。其中,2018年到期的有息債務本息為147.53億元,集中兌付金額巨大。而遺憾的是,凱迪生態2017年歸母淨利潤嚴重虧損,虧損金額約為13億元至16億元,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現金流缺口超15億(數據源於2017年三季報)。

  面臨經營不善拖欠員工工資、債務集中到期、大股東股份被司法凍結、涉及多起訴訟且部分銀行账戶被凍結等多重問題纏身,凱迪生態已進入舉步維艱的困局。被債務壓力吞噬的凱迪生態將最後的希望寄托於資產重組,希望剝離其他業務,主營生物質發電。而此番重大資產重組又豈是易事,公司負債累累滿目瘡痍的形象讓不少戰投望而卻步。

  2、中弘股份逾期債務達30億元

  中弘股份6月1日晚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30.7億元,全部為各類借款。公司目前正在與相關債權人協商妥善的解決辦法,並且在全力籌措償債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字在今年4月23日為22.7億元,一個月增加了8億元。目前已逾期的債務佔到公司淨資產的31.28%。

  日前,大公決定將公司主體信用等級和“16中弘01”信用等級由BBB-調整為B,評級展望維持為負面。

  中弘股份4月27日晚間發布年度業績報告稱,2017年淨虧損25.11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57億元,同比下降1699.01%;營業收入為10.1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77.18%。

  截止2018年3月末,中弘股份總負債為374.14億元,資產負債率81.9%。其中有息債務281.40億元,短期負債佔比超75%。中弘股份正面臨著巨大的債務壓力。

  2017年度現金流缺口高達百億,2017年中弘股份經營性淨現金流-20.75億元,經營獲現能力很差。一季度現金流狀況有所緩和,不過期末現金餘額幾乎沒有增長,僅為不到7億元,而這7億元遠不夠塞塞牙縫。而資產變現也受到很大局限,截止2017年末,中弘股份受限資產264.51億元,佔總資產的58.54%,佔淨資產的312.33%,可變現資產規模較小。中弘股份股東中弘卓業集團持有的中弘股份全部股份多次被司法凍結,外部融資和股東支持獲取難度加大。面對洶湧的巨量債務猶如螳臂當車,償債來源無處可尋,中弘股份償債能力可以說已經非常弱了。

  中弘股份還面臨著大額資金外流,其61.5億資金去向不明,也暴露出其資金管理的重大漏洞。中弘股份實控人王永紅對海島類項目情有獨鍾,曾對三亞半山半島三顧茅廬。王永紅未經董事會和公司批準以與三亞鹿回頭旅遊開發區開發有限公司、海南新佳旅業考法開發有限公司簽訂股權收購框架協定為由於2017年12月28日預付了收購款61.5億元,大額資金的流出更加重了中弘的資金壓力。

  盼望著盼望著,白衣騎士不僅揚長而去,還給中弘股份留下一筆重組所發生的費用。歷時兩個多月的重組宣告流產,中弘股份稱中弘卓業及實際控制人王永紅與港橋投資重組事宜終止。重組失利也再一次打擊到投資者的信心,公司股價下跌至1.20元/股,不僅創五年以來新低,位居A股市場股價最低三甲。重組計劃失利後,中弘表示,將繼續尋求重組並加快資產出售,拋售資產也已近日拉開帷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弘股份大舉並購,並購舉動多達40起。買買買也消耗了公司大量資金,尤其是現金。不過這些所收購資產公司收益差強人意。時至今日王老闆也未放下海島的執念,日前海南如意島項目因違規填海遭超3千萬處罰。而這背後蘊含的正是王老闆轉型文旅的漫漫長路,也透露出王老闆進軍文旅地產的雄心壯志。只可惜,中弘股份的資金鏈已經入僵局,加之流年不利,走哪條路都碰壁,只能拋售資產維持生存。倘若流動性持續惡化,中弘股份或面臨生死棋局。

  據數據統計顯示,從2018年初至5月底,發布貸款逾期公告的上市企業就達20余家,涉及銀行20余家;違約債券20隻,涉及發行主體11家,合計違約金額逾110億元。民營上市公司的風險正在集中暴露,主要集中行業為產能過剩和對杠杆高依賴的民企。除了去杠杆、破剛兌的大環境影響,最終暴露出來的還是企業自身的經營困境和發展瓶頸問題。一場上市公司資質洗牌在所難免。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