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奏響“冰與火之歌”——北京冬奧會賽事外觀察

當來自奧林匹亞的火種再次跨越萬水千山,奏響冰與雪的協奏曲,時隔14年,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科技新火,文明之光,冰雪舞動,更生動地詮釋並呈現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新內涵。

奧運夢交織中國夢。冬奧會不僅是一場競技賽事,它早已超出運動本身。一項項“黑科技”、一個個創新點,以數字科技與美學創新交相呼應的“冰雪之約”帶給世界“春的訊息”。

華麗蛻變:“黑科技”驚豔世界

北京交通大學風洞實驗室研究團隊成員通過風洞輔助訓練系統進行風洞測試。該系統能夠應用於冰雪項目運動姿態優化、強化訓練及高性能運動裝備研發(2021年7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數不清的“驚鴻一瞥”和“奧運歷史首次”背後,是燃料動能、人工智能、5G、雲計算、邊緣計算、螢幕顯示、動作捕捉、VR/AR、裸眼3D等數十種創新數字科技作為支撐的中國科技創新力量。

冰雪之約,也是科技之約。

2月4日,一場令世界驚豔的開幕式點燃了人們的激情和夢想。當兩名火炬手擎著火炬跑向“鳥巢”中央,全場寂靜。火炬被輕輕插入基座,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於世人面前。“雪花”托舉著盛開的火焰升空飄舞,開幕式氣氛瞬間達到高潮。

這是奧運史上首次以低碳綠色環保為核心原則設計的微火火炬。“主火炬最大的創新之處是微火設計、視頻顯示以及由複雜的姿態控制系統構成鳥巢上空的完整結構,這在奧運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北京冬奧會主火炬技術負責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1所事業部總工程師劉悅說。

以綠色能源氫氣作為燃料的微火設計,能實現氫氣消耗量每小時小於2立方米。類似的創新不勝枚舉。科技冬奧作為本屆冬奧會的亮點,為“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提供“硬核”支撐。

隨著賽事推進,冬奧場館也迎來“高光時刻”。冰壺賽場激戰正酣,在奧運健兒腳下,另一項奇跡悄然誕生——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魔幻般地化身“冰立方”,其中的水冰轉換技術應用堪稱神奇。

“‘水冰轉換’是這座雙奧場館的最大亮點。”國家游泳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應用裝配式快速拆裝和調平動態監測技術,20天內即完成“由水到冰”的場地轉換,實現冰面毫米級高精度測量。據悉,這是世界首個可快速拆裝的水冰轉換場地和智能化奧運場館。

從籌備到舉辦,科技成果創造的諸多首次,不僅讓國外運動員和媒體人士驚歎,更讓創新的紅利惠及場外觀眾。

“像《黑客帝國》中‘子彈時間’一樣的電影級特效來了!”在海外社交媒體網站上,博主“歪果看中國”欣喜的分享得到眾多網友點讚:任意視角切換、自由縮放、隨時暫停、定格旋轉、慢動作環繞……手持5G手機,點開應用程序,手指觸動螢幕的瞬間,即可實現任意視角的自由觀賽。

北京國際雲轉播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張鵬洲介紹,自由視角技術以4K多軌廣播級影像同步采集編碼和畫面合成技術為核心,可圍繞不同中心點進行拍攝,呈現出物體360度環繞視角的立體感效果,“因此,場外觀眾可突破傳統固定視角限制,在家也能‘身臨其境’地為冬奧健兒加油”。

在北京交通大學風洞實驗室,風洞輔助訓練系統顯示的信息將運動速度、運動風阻力、運動姿態及測試指令實時反饋給測試人員(2021年7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不僅如此,全流程智能化的數字人手語生成衣務,方便聽障人士收看賽事報導;8K畫面結合5.1聲道環繞立體聲,讓“雲”觀賽的觀眾獲得更沉浸的感官體驗。

從冰雪場館到賽事轉播,從交通出行到疫情防控,一個個中國元素、一項項科技成果通過冬奧會的窗口,讓人們看到中國設計、中國創造背後的中國科技力量。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由衷讚歎:北京冬奧會以前所未有的數字化水準,讓更多人感受到奧運文化的精彩。

這不僅是中國科技儲備的一個縮影,更帶給人們對於“後冬奧時代”的無限暢想。“數字媒體、智能通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虛擬現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節能技術……這些科技成果通過冬奧會的研發、應用、推廣,未來將惠及每一位普通人。”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磊說。

“一墩難求”:文創產業駛入快車道

“這兩天也有朋友問我,去哪裡可以買到‘冰墩墩’。我想這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廣大民眾對北京冬奧會的關注,是‘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成果在特許商品方面的體現。”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趙衛東說。

在位於北京王府井的北京2022官方特許商品旗艦店外,為買到“冰墩墩”,不少市民清晨6點就過來排隊。北京工美集團市場部部長、冬奧項目部副總經理李穎介紹,開幕式舉辦之前幾天,平均排隊時長在一小時左右,最近幾天隊伍更長,冬奧的熱度不斷升溫,人們的熱情也與日俱增。

“冰墩墩”的火熱,正是新時代中國故事的一個動人篇章。

了解“冰墩墩”,走進友好熱情的中國。在國民關注之外,許多外國運動員與工作人員也對這隻憨態可掬的胖熊貓“一見傾心”。在北京冬奧會主新聞中心,來自海內外的媒體人士在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門前排起長隊。一位來自紐西蘭的媒體人士對記者說,帶回一個“冰墩墩”是對北京冬奧會最好的紀念。

一名小朋友在北京世界公園玩雪(2021年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北京冬奧組委方面表示,目前已開發推出16個大類、超5000款冬奧特許商品,涵蓋毛絨玩具、徽章、鑰匙扣、水晶球等。為緩解供不應求局面,工廠已加緊復工,推進生產以提高供應效率。品類繁多的特許商品將至少銷售至6月底,覆蓋19個省區市190余間特許商品零售店。

眼下,爭相搶購的冬奧“頂流”,正突破特許商品的範疇,拉動中國文創產業駛入快車道。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說,受冬奧熱情的感染,大家都希望擁有一只可愛的“冰墩墩”,把冬奧會的文化帶回家。“這啟示我們,在進行文創開發時,把它當作傳播文化的一種有效手段認真對待。5G時代,文創產品也要立體起來,豐富起來。”

“冰墩墩”的頂流現象,正是新時代中華文化影響力的一次厚積薄發。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達119064億元,同比增長16%。第三方數據顯示,文創相關注冊企業數量從2010年的2072家升至2021年的194819家,增長近百倍。

“以‘冰墩墩’為代表的冬奧商品爆火,讓我們對更多更好的文化創意作品充滿期待,將有更多中國文創傳遞愛和美。”北京大學文化產業專家陳少峰說,“冰墩墩”也代表著期待人類一起攜手邁向美好未來的中國誠意。

冰雪“奇緣”:點燃大江南北冰雪產業

小朋友在北京國際鮮花港冰雪嘉年華遊玩(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賽場奧運健兒激戰正酣,場外大眾對冰雪運動的熱情也幾近“沸點”,拉動了冰雪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

從東北到海南,從上海黃浦江畔到新疆阿勒泰,越來越多的人走上冰場雪場,“冷冰雪”成為“熱運動”,我國冰雪運動踏上了新起點。

在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何家溝滑雪場,人頭攢動,很多家長帶孩子來體驗冰雪樂趣。今年34歲的任舉帶著妻子和女兒一起,第一次踏上滑雪板,認真模仿著教練的一招一式。跌倒、爬起、從踉踉蹌蹌到逐漸自如,一家人臉上掛滿笑容。“北京冬奧會來了,我們也受到冬奧熱情的感染,想好好學習一下這項運動。”任舉說。

何家溝滑雪場行銷經理潘續東說,春節期間,來滑雪場的遊客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89%。“北京冬奧會點燃了普通百姓的冰雪熱情,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我們雪場,他們不僅要體驗冰雪,還要學會滑雪。”

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孟強華介紹,1月以來,北京發放冰雪體驗券超過4.65萬張,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冰雪消費。春節期間,北京的冰雪場所開放營業54家,接待人次74萬,這些數字遠超往年。

小朋友在北京漁陽國際滑雪場滑雪(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在遼寧沈陽東北亞、遼陽弓長嶺等滑雪場,滑雪冬令營檔期早已排滿;朝陽廟子溝、營口何家溝等滑雪場的滑雪研學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儘管多地雪場早有準備,但在高峰時段,由於遊客眾多,還是出現了“一板難求”“教練難求”的局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3.46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已然實現。

北京冬奧會給冰雪產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前進力量。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春節期間,國內消費市場運行平穩,冰雪消費成最大亮點。在“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期間,冬奧商品和冰雪裝備銷售旺盛,冬奧特許紀念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1.2倍,滑雪裝備和滑雪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2.9%和61.2%。

席卷全國的冰雪運動熱潮,還帶動了冰雪旅遊、交通、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攜程、美團等平台消費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以來,全國滑雪場門票預訂量較去年增長86%。相較於此前的“打卡型”消費,如今消費者的停留時間更長,參與度更高,對冰雪運動裝備和場地的專業度、體驗感也有了更高要求。

從“一季火”走向“四季熱”,神州大地,熱“雪”沸騰。

“始於冬奧,但不止於冬奧,中國冰雪消費的熱潮已經點燃。”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冬奧會不僅是半個月的賽事,更將帶動冰雪消費的擴容與升級,借助北京冬奧會帶來的發展機遇,中國冰雪產業正蓄勢騰飛,為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輸入源源動力。

文字記者:烏夢達、孫仁斌、張漫子、汪湧、趙旭、王瑩、張逸飛

海報設計:薑子涵

新媒體編輯:孟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