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章小健帶共享充電寶回香港

動力灣區之港澳青年創業系列

見到章小健時,他身穿一件淺藍色襯衣和牛仔褲,和既定印象中的“程序猿”有些不同,章小健笑著說,“平時都是T恤+牛仔褲,今天特地換了一件襯衣。”

章小健生於廣東省汕尾市,9歲時隨父母搬到香港。

在過去3 5年的“個人簡歷”裡,他的工作履歷紛繁:18歲嘗試創業,做助理、銷售電話、賣電子產品、開餐廳和首飾店,然後還做過“程序猿”……如今,他是廣州數商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也是香港共享充電寶品牌charge spot的創始人。

2 0 11年他來到廣州創業,近8年的時間裡,他長住廣州並活躍在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尋找商業機會。隨著共享經濟的掀起,章小健把內地市場的共享充電寶理念帶到了香港,並一步步擴張到日本、中國台灣、泰國等地區,還將在今年開設歐美市場。

章小健說,想念香港的時候,他會一個人跑到茶餐廳吃飯,凍奶茶、雲吞面、燒臘成為了他安撫獨自一人在異地奮鬥的辛勞。但他知道單靠自己創業不可能,“合夥人都是我的同學。”採訪之際,章小健興奮地翻出手機裡的舊照片,“這個是不久前其中一個朋友生日,我們組織一起吃飯;這個是每年春節的聚餐……”

隨著大灣區城市間的交通完善,他認為廣州香港間的生活已是0差距,而他也發現越來越多港澳地區的年輕人希望來到內地學習和工作,“只要有香港年輕人想向我了解廣州,我一定會帶他們參觀了解。我希望告訴他們,內地並不是所有餐廳都吵,內地的網購app智能推送可以很精準……”

A

第一次創業失敗

18歲賣電子產品

結果關店

“9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從汕尾來到香港,家裡的經濟環境一般,我又是家裡的長子,總想著要多賺錢。”於是,17年前,還在就讀大專的章小健便開始嘗試擺地攤做生意。

“後來做貿易公司的助理,老闆做電子生意,有廠房在東莞和深圳,那時開始常常需要跟著老闆到內地工作。”章小健回憶,助理工作月薪一萬多港幣,錢不算少,但很辛苦,應酬到凌晨兩三點是常有的事,次日還要一早到公司上班,且常常要往返香港內地,幾乎沒有人願意做。“一年多後,扛不住就辭職了。”

從貿易公司辭職之後,他嘗試自己做生意,也是頻繁往返香港內地工作。“因為之前的貿易公司做電子生意,也認識了一些人,就嘗試自己做液晶顯示器的生意了。”

彼時,液晶顯示器很受歡迎,2008年奧運會前更是在內地掀起了一陣熱潮,二手產品市場也很大,轉手速度很快。於是他開始販賣各種電子產品。“那時廣州的崗地是電子產品的聚集地,找了個內地的銷售合夥人,在崗地也設了一個銷售點販賣我們的產品,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常常會到廣州來,平均一個月兩三次。”

2006年開始做生意,持續到2008年時結業,這是章小健第一次下海試水的失敗經歷。

“資金不多,管理也缺乏一些經驗,後來就關店了。”第一次做生意失敗之後,章小健到企業基層工作,做電信公司產品銷售,打工的日子很無趣,一年多以後就辭職了。其間他還曾加盟過首飾店,“因為沒有經驗,通過加盟開始學習做店鋪運營。”2010年時,香港出現很多同類商店他將店鋪出售。

兜兜轉轉幾年時間裡,章小健又有了一點點積蓄。投資的心創業的心不變,這次他和朋友合夥接盤了一個餐廳。經營多年,這間餐廳如今是香港地區小有名氣的網紅店,吸引過不少明星到訪。

回憶起早年的創業經歷,章小健坦言,“隔行如隔山這種形容在年輕時是不存在的,想到什麽就去做了。”正是因為在市場的歷練,使得他獲得了一定的市場敏感度,在之後的創業歷程中,比市場先行一步成為了章小健成功的秘訣。

B

第二次創業成功

把握住互聯網先機

獲利千萬

而在跟別人合夥開餐廳的同時,他自己也沒閑住。“在香港也沒有什麽事情做,思前想後決定去廣州試試。”2011年,他在廣州認識了一些互聯網行業的人,由此開始了互聯網行業創業生活。當時有人給了他做電子雜誌的機會。他並不懂程序開發,但是他不想放棄這個機會。他到香港科大的圖書館尋找資料學習,找了一些會編程的朋友一起倒騰,很快便完成了第一個項目,收入高達30多萬,“那時成本其實才幾千塊,感覺利潤很高。”

這個找上門來的生意,讓他賺取了他在互聯網領域的第一桶金。

互聯網產品的推廣靠的是互聯網,為了讓更多人找到他們,章小健自行嘗試在網上發布信息,通過“百度知道”以自問自答的形式發布消息,“不斷回答‘廣州哪家軟體公司好?’等類似問題,雖然很快就被百度刪了,但還是有生意找上門來。”

這個時候,他獲得了另一個機會。一個來自國外生活用品品牌對外招標程序開發,他第一次面對了專業出身的競爭對手。

章小健還記得,去競標的那一天,現場不少人都是整個團隊出席帶著詳細的P P T,而章小健則是兩三個人一起,帶著幾張紙質介紹。“當時主管見到我們,就指著門口說‘出口在那邊’(隨時可以走的意思)。”

“接受不了侮辱,現場就說讓他們再給我多幾天的時間。”不服輸的性格讓章小健決定再試一次,回去後,他又找來了身邊的朋友幫忙,做深入的市場調研,分析客戶痛點,再重新製作方案。“新的方案發過去後,很快就回復了,跟中國區的負責人見面後就把單簽下來了。”章小健表示,經歷了這次競標後,在互聯網行業深耕成為了他的夢想。

從2011年開始到2015年前間,章小健在互聯網領域大展拳腳,從幾個人寫代碼編程到開發A pp程序,開發電子商城平台的產品,做外包服務等等。章小健介紹,直到2015年時,市場已經有很多A pp開發的公司,也過了利潤高峰,於是這家公司以千萬級的價格賣給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C

第三次創業

回到香港

試水共享充電寶市場

嘗到了內地互聯網經濟的甜頭,章小健一發不可收拾。

2015年時,他找來了之前的合夥人創辦了廣州數商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數商雲已經發展到140人的團隊,已服務客戶包括方圓地產、香江家居、鏈家、中國移動、匯美集團、茵曼、瑪氏箭牌等,涵蓋地產、金融、服裝、電商、零售等等領域,上百家國內外大品牌客戶。這一期間,還開辟了海外市場,包括了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地。

2017年時,隨著共享經濟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移動支付在內地市場的普及,“共享經濟”成為了章小健看好的其中一個領域,章小健坦言,“一直想為香港的互聯網行業做一些事情。”於是,他找來了小時候的玩伴和同學,在長大的地方-香港創辦了共享充電寶Chargeport.

為了試水共享充電寶在香港是否可行,章小健利用餐廳設點,一邊推廣一邊引導顧客使用,也開始試水共享充電寶在香港市場推廣的最佳方式。章小健表示,“消費者對價格是敏感的,有時租金只是差一元都會讓部分消費者覺得貴而停止使用。”從押金到租金價格,不斷嘗試。

除了價格,產品模式也需要根據市場要求做調整,章小健介紹,和內地的生活習慣不同,在香港大多數人習慣使用信用卡或者八達通等支付,鮮少使用掃碼支付,此外,香港行業的標準與內地不同,要將產品引入還需重新進行包裝修改等。

2017年下半年,章小健一門心思都放在了共享充電寶的市場開放上。2018年年初,由日本團隊設計的充電寶設備,結合香港團隊投資運營的充電寶項目在香港面世。

隨著港澳地區開放自由行以及大灣區的交通不斷優化便捷,越來越多內地遊客前往香港旅遊,他們成為了章小健的目標客戶群之一,章小健介紹,“在香港推廣掃碼需要一定的時間,內地市場對於二維碼的使用普及,對於內地遊客來說,掃碼借充電寶不是一件難事。於是,ch arg espot最開始嘗試選擇在受內地遊客歡迎的網紅餐廳內,根據後台數據顯示,遊客需求量不小。

半年時間裡,章小健和拍檔兩人談下了500多個點。主要以內地遊客密集的區域為主。2018年9月,團隊召開了發布會,正式宣布香港首個共享充電寶charge spot正式成立。此時,產品在香港布局的點多達3000多個。採訪時,章小健透露,截至目前,香港一共設置了6000多個點,包括了全港的7-11便利店、新鴻基旗下的商場等人流密集的區域,用戶量超過20萬,每月維持15%-20%的用戶增長。

隨著香港市場的逐步開發和穩定,2018年10月時,chargespot正式入駐日本,19年初更陸續進入台灣和泰國市場,在東南亞已經有上萬個點。章小健透露,今年還將進駐東南亞市場。

從廣州出發,再次創業的章小健選擇回到廣州。據了解,目前的研發團隊分布在中國香港、日本、中國廣州,目前已經落戶天河,隨著團隊的擴張,接下來會集中搬回天河辦公。

01、08版

采寫:

南都記者鄭雨楠

實習生潘雨諾

攝影:

南都記者鍾銳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