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金延期募集數量緣何增多

今年8月以來,公告延長募集期限的基金數量明顯增加。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28日,8月共有18隻基金發布延長募集期公告,今年以來延期募集期的基金數量已達99隻(ABC份額合並計算),涉及基金公司達26家。其中,除了富國、華安等大型基金公司之外,絕大多數是中小型基金公司。

與基金募集延期相關,今年型基金募集失敗案例也明顯增多。截至8月28日,今年募集失敗基金案例已達16隻,與2017年全年的20只差距不大。其中,定增基金、定開債基、純債類基金成為募集失敗的“重災區”。

根據目前規定,新基金獲批後需在6個月內完成募集。基金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額發售之日起不得超過3個月。基金募集份額總額不少於2億份,基金募集金額不少於2億元人民幣;基金份額持有人的人數不少於200人。發起式基金不受上述限制。

出現部分基金延期募集期現象固然有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基礎市場震蕩調整的原因,也有來自內外部的其他因素。金牛理財網分析師宮曼琳表示,在前期基礎市場轉暖時,新基金發行激增,基金公司盲目申報了大量產品許可證卻遲遲不募集,甚至有許多產品許可證最終過期,尤其是最近3年“超期未募集”或者延期募集的情況有所增多。一方面,因為部分基金公司申報新產品的行為確實不夠理性,把握產品發行節奏方面的判斷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為了搶“名稱”、搶時間,不惜搞同質化發行、基金經理一拖多等情況,增加了基金後續管理的難度,降低了基金管理人對投資者服務盡責的可能性。此外,基金類型、基金名稱、基金投資範圍等同質化不利於持有人長期獲利,審批等待時間過長也耽誤了部分基金產品的募集工作。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分析師高雲鵬認為,過去部分銀行委外資金、貨幣市場閑置資金湧向基金產品,被譽為基金公司衝規模的神器,然而委外定製基金總體規模膨脹過快,其湧入債市後的風險、巨額贖回對單隻產品造成的衝擊、貨幣基金流動性風險等引起監管層關注。同時,2017年以來定增新規、債券違約等新情況影響了相關基金的申報審批和募集,貨幣基金發行更加嚴格,定製化產品發行數量隨之銳減,多隻基金由於缺少“大金主”出現延長募集期限的現象。

為應對基金延長募集期甚至募集失敗問題,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絞盡腦汁。一是增加銷售網點,與大型基金公司開展同業合作。例如,匯安基金牽手嘉實基金麾下嘉實財富管理公司,借力別人的銷售管道拓展基金產品銷售額。二是努力迎合市場設計新產品,避免同質化帶來的募集困難問題。三是增加互聯網代銷管道,積極拓展第三方基金銷售網絡。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原主任王群航表示,新基金募集延期或者發行市場出現募集失敗屬於正常現象,恰恰說明發行市場走向分化和成熟。過去部分基金公司為賺取管理費,習慣依靠發行衝擊大規模,目前這種做法越來越不靈驗。今後,發行“同質化”嚴重的新基金將得到投資者“用腳投票”。基金延期募集、失敗募集是正常的市場新陳代謝,也是為了基金市場“去庫存”,投資者無需過度緊張。

一旦募集延期甚至發行失敗,投資者該如何處理後續的基金產品?根據規定,基金合約無法生效的情況需要轉型後,重新進入募集流程。例如,嘉合睿金在去年獲準變更注冊為嘉合睿金定期開放靈活配置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並重新發布招募檔案,隨後嘉合睿金基金合約正式生效。

(經濟日報 記者:周琳 責編:胡達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