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經》第117篇: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恆之博士解讀《詩經》第117篇椒聊

【椒聊】

117.1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

117.2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

【毛詩序】《椒聊》,刺晉昭公也。君子見沃之盛強,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孫將有晉國焉。

【朱子集傳】椒之蕃盛,則采之盈升矣。彼其之子,則碩大而無朋矣。“椒聊且,遠條且”,歎其枝遠而實益蕃也。此不知其所指,《序》亦以為沃也。

——1——

在漢代,有不少人對《詩經》展開了歷史故事的講述。故事是我們最喜歡的了。

除了講歷史故事之外,還有專門搞文學創作的,比如劉向,他就是個文字高手。在他的《說苑》中經常用優美的文字來解釋詩經的文字,或者用詩經的篇章來講述某種道理,我們今天讀起來還會覺得很有意義,比如關於《椒聊》篇,他是這樣說的:

士君子,這是我們社會中對於人的最高評價了。這樣的人,有勇且有擔當。

當然,勇不是說勇於送命。因為,如果有人有士君子的潛質,卻沒有能夠在行動上做出表率,在道德上做出榜樣,就草草地送了命的話,那就太不值了;要是僅僅為了所謂的名聲去賭命,那就更令人痛惜了。

士君子,殺身以成仁,除害以立義,講道理、守信用,不怕死,所以能留名於後世。

要是沒有這個勇字,不知道勇字怎麽寫的,大概是成不了士君子的。

孔子的老學生子路說:“不能勤苦,不能恬貧窮,不能輕死亡;而曰我能行義,吾不信也。”也就是說,子路認為,有些人說自己很懶,受不了窮,還怕死,但是好聲稱自己是道德的化身,是仁義的代表,是正義的使者,那就是鬼扯,子路不信,我們也不信。但是,不管子路信不信,這樣的人很多。他們指責別人的時候,總是能夠用一套大話來說,特別是那些在台上的人,特能扯,都特別有核心價值觀,都是核心價值觀的代言人。只不過,子路是不信的。

先說甘於吃苦的典型。當年楚國被人打得稀裡嘩啦的時候,有個叫申包胥的家夥,跑到秦國去搬救兵。秦國人不鳥他。他就在秦王的王宮外面哭著喊著,堅持了七天,終於感天動地了,秦國出兵了,楚國的危機也解決了。如果沒有不怕丟臉,不怕吃苦,沒有愛國之心,誰能乾出這樣的事情來呢?

再說安於貧窮的典型。孔子的另外一個好學生曾參,雖然也是貴族後裔,但是他是個沒落家庭的子弟,別說是奢侈品了,就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吃的是粗糧,穿的是舊衣服,出行當然只能靠走路了,就他這樣子的條件,好好的上卿不幹了,只為了堅持道義的原則。如果不是安於窮苦生活的人,誰能乾得出來?

再說說不怕死的典型。當年,商紂王的叔叔比乾一個勁兒的勸誡他,紂王一不高興,就要砍了他。比乾卻在死之前還要規勸紂王要對人好一點,要他善待百官和百姓。當年,伯夷和叔齊兄弟,勸說周武王不要去攻打紂王,在周家一統天下之後,這兄弟倆就躲進首陽山,直到餓死也不吃周家的飯,不接受周家的封官許願。如果不是把義看得很重,誰能乾得出來呢?

這些人,大概是士君子的典範。

那麽士君子是不是不可企及的呢?當然不是,我們也能做到的。

如果我們想要成為這樣的人該怎麽做?很簡單,就兩條:

第一,立義行道,毋論難易而後能行之。不管有多困難,不管有多簡單,只要是符合道義原則的,那就去做吧。

第二,立身著名,無顧利害而後能成之。不管有沒有好處,不管有沒有賺頭,只要是能做的,那就把它乾成了。

這樣的人,就是《詩經》中說的“彼其之子,碩大且篤”。這樣的人良善忠厚,修身養性,勇於擔當,當然是士君子。他們也就是這個社會的精神脊梁。至於那些萎縮的家夥,那些行動的矮子,在他們面前,一文不值。(《說苑卷四·立節》)

我們知道,劉向這人也是很猛的,曾經彈劾過好多當權派,做了兩次牢,不僅丟了官,差點連命都沒了,還好也就是被開除了黨籍,免了一死。

後來,他走運了,被新皇帝任用,一路高升,當過校尉,光祿大夫。而且當過國家圖書館的館長。

他的學問還是不錯的,據說是漢代在董仲舒之後的另一位大儒。大儒當然就有大儒的範兒,寫的文章能流傳千年的。

——2——

大儒劉向還特別能講故事,這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當然,搞經學的專家們未必就看得上眼。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比如,劉向講了一段魏文侯和他的太子的故事,這個故事和《椒聊》篇沒啥關係,只是說,古人可以把《詩經》用來講故事,僅此而已。

劉向說:看一個國君怎麽樣,我們就得看他的派出去的特使怎麽樣。【真的嗎?有興趣的可以搜搜看看,都有哪些特使。】

您要不信,我就給講講歷史故事。當然,順便也說說《詩經》,畢竟我們是在讀《詩經》嘛。

據說,魏文侯不是很喜歡太子擊,就把他扔到中山國去了。一連三年,不管不問的。有個叫趙倉唐的家夥看不過去了。跑到太子擊那裡遊說,他說:太子啊,您要可是堂堂的太子,怎麽就準備在中山國終老了呢?

太子一聽,就火大了。這是我們家的事,關你什麽鳥事呢?而且,作為太子,本來應該在國都呆著的,被發配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來就已經夠夠的了。我這麽一個孝順的人,當然是老子要我怎麽樣,我就怎麽樣啦。

趙倉唐說:話不能這麽說啊。要是一個兒子,三年都沒聽到老爸的消息,算不算孝順呢?孝個屁啊。要是一個老爸,三年都不知道兒子的情況,算不算慈愛呢?鬼才信呢。既然如此,我看你們兩個是子不孝,父不慈。

太子說:我怎麽可能是不孝,我老子怎麽可能是不慈?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可是,我老子可不會這麽想。

趙倉唐說:這還不簡單,找個人回去遊說你爹,讓他明白不久得了。

太子說:你說的輕鬆,誰能、誰敢去遊說魏王?

趙倉唐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個人就是我啊。

於是,太子就任命趙倉唐做了太子特使,搞了一支隊伍,就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在出發之前,趙倉唐也是做足了功課的,他問太子擊,魏王都喜歡吃什麽,喜歡玩什麽。

這一點,太子擊還是有數的:“嗜晨鳧,好北犬。”趙倉唐就弄了晨鳧和北犬。這兩種東西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大概就是藏獒和一種什麽山珍。

趙倉唐到了魏國國都,請求拜見魏王。他托人帶話說,太子擊的使者不配像大夫一樣上朝拜見了,就請求在大王下班後去,給大王奉上“晨鳧”,讓大王好熬上一鍋湯,再給大王“北犬”,好讓大王打獵用。

魏文侯挺高興的,畢竟他那個流放了孩子還記得老子喜歡吃什麽,喜歡玩什麽。於是就找見了趙倉唐,並且問他:擊這家夥,最近怎麽樣啊。

趙倉唐說:嗯嗯。

魏文侯又問,擊這家夥,身體怎麽樣啊?

趙倉唐有說:嗯嗯。

這個趙倉唐,簡直是三棍子打不出一個悶屁來。這讓魏文侯有點失望。正在他想要趙倉唐滾蛋的時候,趙倉唐突然說:

大王,您既然已經讓太子做了中山國的國君,您還說擊這家夥,這是很不符合禮製的。很不符合禮的要求啊。

要知道,魏文侯是孔子的學生的學生,他怎麽可能不知道禮。趙倉唐這樣一說,魏文侯有點掛不住了,就趕緊很嚴肅的問:你家君上身體怎麽樣呢?

趙倉唐說:我出發的時候,我家君上正在寫這封信呢。

魏文侯看了看周圍的護衛,對趙倉唐說:你家君上,現在有應該有這麽高了吧?

趙倉唐說:按照《周禮》,那人作比較,一定要同類相比。諸侯是沒有人可以相提並論的,更別說護衛了。

這又把魏文侯噎住了。魏文侯接著問:你家君上,有我高了沒有呢?

趙倉唐說:您賞給我家君上您之前穿過的衣服,都能穿;您給他的那個帶子,也不用重新做。

魏文侯問:那麽,你家君上最近在學什麽呢?

趙倉唐說:學《詩經》。

魏文侯問:那他有比較喜歡那些篇章呢?

趙倉唐說:我家君上喜歡的是《晨風》《黍離》。

魏文侯教人拿來《詩經》,翻開《晨風》,讀了起來:“鴪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魏文侯說:你家君上是忘了我了麽?

趙倉唐說:不敢,不敢,他經常思念您呢。

魏文侯接著翻《詩經》,讀《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魏文侯說:你家君上這是恨他老子啊。

趙倉唐說:不敢,不敢,他是經常思念您呢。

這一天的接見到此為止了。

——3——

第二天,魏文侯賞了趙倉唐。給太子擊賞賜了一身新衣服,放在一個箱子裡面,要趙倉唐帶回去,並且說要他“雞鳴時至”。趙倉唐就帶著箱子和莫名其妙的口信,回中山國了。

見到了太子擊,匯報了此行的成果,而且告訴太子,魏文侯說要他雞鳴時分見太子。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太子也沒多想,先把魏文侯的賞賜接下來再說吧。打開箱子一看,是衣服,可是顛三倒四的。太子很高興,說:“趕緊準備車馬,我父王召見我呢。”

趙倉唐一聽,迷糊了,說:太子,我走的時候,魏文侯可沒有說要召見您啊。

太子擊說:君侯賞賜衣服,不是禦寒的,是禮服。但是,朝堂之上,他可能有些話不能明說,就特別告訴你要雞鳴時至。《詩經》說:“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太子擊出發了。到了都城,見到了他老子,魏文侯很高興,拜上酒菜和他這個幾年不見的兒子喝上了。喝酒的時候,他說:“讓賢能的人遠遠的跑了,讓自己喜歡的呆在身邊,這不是國家之福,不知治國之道。”第二天,就把小兒子送到中山國去了,而讓太子擊恢復了他的地位。

這個趙倉唐一出馬,讓魏文侯變成了慈父,讓太子擊也成了孝子。這個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有時候,看人就得看看他周圍都是什麽人。如果一個國君周圍沒有幾個有才能的能辦事的,大概就知道這個國家快出亂子了。當然,這個一般是看不到的,誰知道國君周圍是什麽人呢。但是我們可以看國君派出去的特使都是些什麽人啊。

後來有人問太子擊,趙倉唐這個怎麽樣呢?太子擊說:《詩經》上不是說“鳳凰於飛,噦噦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於天子。”趙倉唐就是這樣子的人。(《說苑卷十二·奉使》)

據說,當年所謂的有文化,就是能從學習《詩經》之類的東西中得到一些做事的啟示。按照劉向講的故事,還能破解謎題呢。要是太子擊不學無術,大概就真的只能在中山國終老了。可見,二代們學學這個還是有用的。

後來,這樣的故事變成了老祖用扇子敲老孫的頭三下,老孫就半夜三更去拜師學藝了。這又是另外一種故事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