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G:高科技之爭緣何變了味?

5G通信技術以其傳輸速度快、容量大,且能夠帶動一系列極大改善人類生活的產業發展等優點,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的重視。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更是引人關注。然而最近一段時間,高科技領域的良性競爭變了味,在5G領域優勢明顯的一些中國企業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特別“關照”。日本《讀賣新聞》稱,預計政府將修訂其內部採購規則,禁止採購華為和中興產品,從而防止情報洩露和網絡攻擊。包括英國、澳大利亞在內的一些國家也一度下了針對華為的禁令。

這些國家為何對華為下手?在當今的國際形勢下,高科技公司能否在國家間的博弈中獨善其身,實現良性競爭?本期論壇特請專家來做一番解讀。

誰率先掌握了5G技術 就在AI時代佔得先機

問:5G技術是什麽?它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答:5G技術是指第五代移動網絡通信技術,傳輸速度快,每秒鐘的峰值傳輸可達數十GB。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主要是用於滿足2020年以後的通信需求。隨著現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資訊對通信傳輸的要求越來越高,4G已經無法滿足其需求,人們迫切地需要一種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功耗更小、傳輸更為安全可靠的技術。5G通信技術應運而生。

總體來說,5G網絡的目的是要使用戶終端始終處於聯網狀態,它將要支持的設備遠不止智能手機,而是會擴展到未來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設備。與當今4G網絡使用率相比,5G技術提供密集而高效的網絡支持,並且在使用限制上也比4G網絡大大減少,可以更方便地實現人與物的聯通。

5G通信技術有如下優點:

首先是速度快。5G比4G的傳輸速度更快,可達到10GB/秒。傳輸速度的提升,意味著網絡容量的擴大,在同一時間內,就可以允許更多的用戶訪問網絡。

其次是容量大。5G通信使用毫米波技術。該技術的優點就是容量超大。毫米波覆蓋的頻帶範圍非常寬,能夠滿足大量數字信號的傳輸要求,因此特別適合於傳輸高清影片等數字資訊。最後,兼容性好。5G通信選用多輸入多輸出技術,通過部署大規模天線陣列,能夠支持幾百根天線同時工作。

在5G時代,通信行業將作為一個基礎設施行業,同硬體系統、軟體系統等相互促進,一起構成更新的社會技術生態系統。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5G網絡普及將提高全球的智能環境,為工業製造以及包括醫療、家居、出行在內的人們的生活帶來全新感受,並帶動無人駕駛、雲計算、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遠程醫療等與物聯網相關的一系列新產業發展,釋放新一輪科技紅利。之前有說法稱,5G技術發展已超越預期,將會與時下大熱的人工智能技術(AI)相融合。由於5G網絡可接入大量物聯網終端,同時也會產生龐大的觀察數據,結合AI技術來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實現變現。因此掌握了5G技術先機,就等於在AI時代佔得先機。

5G技術中企拔得頭籌 中國工業實力大大提升

問:中國企業在5G領域的競爭佔據優勢,對中國來說意義何在?

答:作為世界級的通訊器材商,中國民營企業華為公司在該技術領域已經拔得頭籌。

2018年2月25日,在西班牙城市巴塞隆納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公司面向全球發布了首款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3GPP)的5G商用芯片——巴龍5G01(Balong 5G01),以及基於該芯片的首款3GPP標準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用戶終端)。不僅如此,華為公司還申請了諸多5G專利技術,在各大通訊器材商中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份備忘錄曾宣稱,華為崛起並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使得中國在與美國圍繞推出和開發5G的競賽中獲得了巨大的優勢。而5G技術的領先優勢對於中國經濟來說將會產生兩大重要影響。

第一,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有可能因此上移。

按照經濟學家毛蘊詩的觀點,全球價值鏈是指在全球範圍內為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國企業網絡組織,涉及從採購和運輸原材料,到生產和銷售半成品直至最終在市場上消費和回收處理的整個過程。

基於全球價值鏈的分析框架,人們解釋了並普遍認為,由於發達國家企業擁有技術、研發、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優勢,所以承擔全球價值鏈中研發、關鍵零組件製造、銷售、品牌管理、服務等全球價值鏈中附加值高的業務,而許多新興經濟體企業則主要從事全球價值鏈中附加值低的業務。經驗研究表明,長期以來諸如汽車製造、電子產品與電腦製造等產業,以及美國耐吉、蘋果等許多公司的實踐都是如此。它們在其整合全球資源的商業模式下主導國際分工,獲取高昂利潤,而全球價值鏈中的大多數新興經濟體企業則收入微薄。在全球價值鏈的組成中,發達國家企業往往佔據了重要戰略環節,主要處於價值鏈的上下遊,掌握著高附加值的研發和行銷環節。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則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低成本製造的能力,通過參與低端產品的製造參與全球價值鏈。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紛紛聚焦以重振製造業和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如美國推出“先進製造業行動計劃”、德國提出“工業4.0”等。“再工業化”戰略的核心並不是簡單地提高製造業產值比例,而是通過現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融合、製造與服務的融合來提升複雜產品的製造能力,以及製造業快速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能力,使得製造業重新獲得競爭優勢。這被認為掀起了一次新工業革命。這次新工業革命是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基礎、以數據作為核心投入要素、以智能製造為主要方向、以範圍經濟為主要效率源泉的產業融合發展和社會經濟大變革。

華為在全球率先發布5G芯片,如果經營得當,完全有可能在新的技術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從而形成巨大的後發優勢,帶動整個製造業產業的更新,從而實現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上移。

第二,中國以超級產業為骨乾的工業能力將因此得到提升。

有學者認為,所謂“超級產業”指的是這樣一些產業:它們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以其所具有的巨大規模(產業規模、產業內企業的規模),所需進行的巨大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等等),產生效果所需要的巨大空間(雙重意義上的空間:經濟意義上的市場空間和自然地理意義上的空間)帶來的巨大利益,成為當時主要國家綜合國力以及戰略能力的主要來源與體現,成為當時進入大國俱樂部的門檻。超級產業在其誕生時,往往是以其技術、生產方式上的品質優勢而成為超級產業的。

科學技術、生產方式的革命,構成的國家競爭門檻,往往比經濟規模構成的門檻還要高。由於在上述政治與經濟方面的重要作用,超級產業本身往往就既可以看成是經濟力量,又可以看成是軍事力量或政治力量,對人民“求富”與國家“圖強”均產生重大影響。航天、高鐵、核電等超級產業構成了中國工業的骨乾,也是中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大國的重要原因。

有鑒於5G技術對裝備製造業生產方式轉變以及生產力提高的重大意義,中國的超級產業將從中獲益匪淺,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從而提高中國工業的實力與競爭力。

“眼紅”中國企業迅速崛起多國假借政治名義“站隊”

問: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緣何要對華為下手?簡單粗暴的“封殺令”會對全球化及科技的發展造成什麽影響?

答: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讓西方國家追隨美國“封殺”華為的,正是華為公司持有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先進5G技術。

當前中美關係在川普上台後發生了一些變化。國際問題專家薛力認為,以川普《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為標誌,美國不再寄希望於“改變中國”,而是把中國當作經濟上的競爭者、安全與政治上的對手、一些問題上的潛在敵手,並為此制定相應的政策,聯手同盟國與夥伴國,從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多個方向對中國施壓。比如,科技上防止中國留學生學習某些專業而動搖美國在相關產業上的優勢;文化上防止中國影響力在美國的擴大、防止中國動搖美國在這方面的產業優勢;安全上強化與盟國、夥伴國的合作,並構建新的安全機制。

華為在5G領域的快速發展自然被美國看作是對其霸權的威脅。美國智庫CSIS的一份報告危言聳聽地宣稱,電信是一個戰略性產業,擁有兩家與敵對勢力關係密切的公司會給美國及其盟友帶來風險。5G作為新一代資訊技術基石是新競爭的焦點,美國雖處於領先地位,但如不采取行動,成功和安全將得不到保障。於是,中興因核心技術受製於人而遭遇巨額罰款,而華為是一家掌握諸多核心技術的公司,美國不能通過對付中興的辦法來達到遏製效果,只能另辟蹊徑。

而對於其他西方國家來說,可能更多從國際產業分工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中國雖是全球頭號工業大國,卻長期處於國際產業鏈中低端。5G技術的出現與推廣使中國工業有了邁向國際產業鏈中高端甚至是高端的可能性。一旦中國完成產業更新,現有對西方發達國家有利的國際產業格局將遭到衝擊。這成為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西方發達國家迅速站到美國這一邊的重要因素。

有學者認為,一個國家的工業產值如果能夠達到美國的一定比例(一般認為是70%)將會被美國視為霸權的威脅,遭到美國的全力打壓。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和美國對立的蘇聯如此,同為資本主義陣營國家的日本也是如此。中國在2013年度工業產值就達到美國的126%,因此華為作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領頭羊遭到美國打壓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筆者認為,中國一不爭霸打冷戰,二不會屈從壓力簽署《廣場協定》,美國的打壓行為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行事,恐怕結果未必是它想要的。

西方國家跟隨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簡單粗暴的“封殺”有可能會產生以下影響:

首先,惡化了國際貿易環境。當前的國際貿易是以WTO基本原則為框架展開的,而簡單粗暴的“封殺令”無疑與自由貿易的WTO原則相悖,這種逆時代潮流而動的做法無疑將惡化國際貿易環境。

其次,西方國家的高科技企業競爭力將因此下降。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封殺令”的頒布在相當程度上阻撓了西方高科技企業與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合作與良性競爭的機會。長此以往,其競爭力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此外,“封殺令”還將對國家間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並對一些高科技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推動人類文明與進步設定障礙。

高科技競爭政治色彩濃 掌核心技術不受製於人

問:為何正常的科技競爭如今越來越泛政治化?在當前大國競爭、國際產業競爭、產業分工及全球化等多重背景下,全球化的科技公司能否獨善其身?

答:當前國與國之間的技術競爭,尤其是大國之間的技術競爭已經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份備忘錄認為,在20世紀,生產鋼鐵、煤炭、汽車、飛機、船隻以及大綜物品的能力是國家實力的基礎。而今天,安全和實力的基礎是不同的,創造和使用新技術的能力是經濟實力和軍事安全的基礎,技術和創造新技術的能力是資訊時代力量的基礎。

隨著高科技產業對於人才、國家體量、資金和工業基礎的要求越來越高,類似於5G技術、載人航天、量子通訊、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類的高科技資源日益向少數大國集中,這種集中不僅使得大國的權勢增長,也使得高科技競爭的戰略色彩更加濃厚。

而對於當前國際形勢之下的全球化高科技公司來說,想要生存並發展,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想必前段時間的中興事件大家記憶猶新。作為全球四大通訊器材商之一的中興公司由於核心技術受製於人,即便後來繳納罰款,也是元氣大傷。

第二,要有風險意識。以目前優先考慮本國利益的美國為例,美國總統川普的興趣主要在於美國的經濟利益,特別是製造業方面的相對獲益,不惜為此高築貿易壁壘,全球化的高科技公司所面臨的貿易形勢非常嚴峻,因此在開拓新的市場時必須進行風險評估,致力於風險辨識、風險降低、風險分攤和風險消除,以減少風險損失。

第三,分散經營,多點開花。如前所述,華為的產品在西方發達國家遭到抵製,卻突破封鎖,在印度有所收獲。全球化的高科技企業將其科研、生產和銷售分散開來有助於其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畢竟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一件風險系數極高的事情。(本文作者楊震系複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