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文生:中醫治療癲癇疾病的穴位有哪些?

在癲癇疾病的臨床治療過程,大部分癲癇患者是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治療的,許多患者多年的癲癇患者在抗癲癇藥物的治療下,常常因副作用的影響深感困擾,特別的對兒童癲癇患者和女性癲癇患者來說。許多患者常常問到是否有中醫的治療方法,癲癇專家王文生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癲癇已有36年的臨床經驗,對中醫進行治療癲癇疾病有著深刻的見解。

癲癇專家王文生指出,中醫治療疾病,歷來重視辨證施治的治療原則,但同時也包含辯病論治的內容。辨病是根據患病部位特異的病因、病理及病狀特點,以辨析診斷疾病,故辨病論治就是針對患病部位特異的病因、病理及癥狀進行治療,以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中醫治療癲癇遵循「以平肝熄風,化痰宣竅為主」的原則。中醫認為癲癇病機為痰濁內積,痰氣互結,風陽內擾,蒙閉心竅,竄滯經絡。除了進行中藥進行治療外,還有許多以中醫為核心的物理治療。那麼,在中醫治療癲癇疾病中,人體有哪些穴位是進行治療癲癇的關鍵呢?癲癇專家王文生為大家進行簡單的介紹。

一、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穴居顛頂,與大腦密切聯繫,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百脈之會,貫達全身。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主治: 頭痛,眩暈,治癲狂,癇症,休克,高血壓,脫肛等。

二、大椎

大椎,經穴名。出《素問·氣府論》。別名百勞、上杼。屬督脈。三陽、督脈之會。在後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八頸神經後支及第一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頸橫動脈分支。主治發熱,瘧疾,中暑,感冒,癲狂,癲癇,骨蒸潮熱,盜汗,咳喘,脊背強急,項強;及肺結核,支氣管炎等。

三、神庭

神庭,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髮際。屬督脈。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在左右額肌之交界處;有額動、靜脈分支;布有額神經分支。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淚出,目翳,雀目,鼻淵,鼻衄,癲狂,癇證,角弓反張。

四、太沖穴

太沖穴是人體的一個穴位,穴義為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向上沖行。其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有關太沖穴的治病療法有增強性能力的指壓法等。主治頭痛,眩暈,疝氣,月經不調,癃閉,遺尿,小兒驚風,癲狂,癇證,脅痛,腹脹,黃疸,嘔逆,咽痛嗌乾,目赤腫痛,膝股內側痛,足跗腫,下肢痿痹。

癲癇專家王文生指出,以上穴位不可自行對照進行治療,每一位癲癇患者的發病類型及身體情況各有不同,任何治療手段的選擇都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