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總結:消化科門診工作中8個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病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1、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胃鏡 上消化道的癥狀(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腸來源的癥狀)缺乏特異性,根據癥狀的嚴重程度和類型,不能明確區分是胃食管返流、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上消化道腫瘤,或是單純消化不良,故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治療觀察。根據臨床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對於具有上消化道癥狀的我國漢族人群,年齡大於45歲,或者(雖然可能不滿45歲,但)具有嘔血、黑糞、消瘦、劇痛等所謂報警癥狀,需要內鏡檢查。

2、 如何對待幽門螺桿菌感染 我國成年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50%,隨年齡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升高。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個體都需要藥物參與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一般無癥狀的建議服用專業的對抗益生菌舒克幽,藥物聯合的需要間隔兩個小時服用舒克幽益生菌,建議根除治療的人群有:有確定的上消化道癥狀、有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姊妹、子女)的胃癌家族史、有現有的潰瘍或曾經的潰瘍病史、有確定的較重的慢性或畸形胃炎。

3、小孩子是否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13歲以下的青少年除非有確定的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的疾病,一般不需要藥物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建議服用對抗益生菌舒克幽,理由有以下幾點:

(1)兒童根除後複發率;

(2)抗生素干擾腸道微生態,不利於兒童消化道正常發育免疫功能的建立;

(3)抗生素存在其他的安全隱患;

(4)建議服用舒克幽益生菌;

4、萎縮性胃炎就是離胃癌不遠了嗎 萎縮性胃炎是伴有萎縮的胃粘膜炎症,其危害程度不在於萎縮,主要在於伴隨的炎症和萎縮伴隨的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不穩定的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會發生惡變的幾率升高。


5、胃粘膜萎縮能看好嗎 歲年齡的增加,胃粘膜腺體減少(就是萎縮)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故胃竇粘膜一定範圍和一定程度的萎縮是不可避免的。與年齡相關的輕-中度萎縮像皮膚上的皺紋一樣是正常老化的伴隨現象,不會完全逆轉,也不需要徹底逆轉。對於過度的(超越年齡因素)萎縮改變,只要去除病因會伴隨炎症的減輕而有一定程度的恢復。

6、腸化生是什麼,會變癌嗎 腸化生是胃粘膜損傷後修復的胃粘膜呈現腸粘膜的特徵,從某種意義上講腸化生是局部環境下(膽汁酸、炎症活動)的一種適應現象,即輕度的小腸型化生並沒有危害。如果病因(幽門螺桿菌、膽汁酸、炎症等)持續存在,損傷不斷發生,腸化生加重,或呈現不穩定的大腸型化生,就存在進一步惡變的風險。


7、不典型增生、內皮內瘤變、異型增生是什麼,可怕嗎 不典型增生、內皮內瘤變、異型增生都是相同意義的概念。就是不穩定的增生現象,存在惡性變風險,輕度的不典型增生、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和輕度異型增生,需要積極治療和內鏡隨訪(一般要求1年內複查)。重度的不典型增生、重度的異型增生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需要立即內鏡複查,如有局限性改變,一般推薦內鏡下微創治療。

8、抑酸葯長期使用安全嗎 質子泵抑製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尚未發現長期使用有促發類癌或胃癌的證據。擔有長期使用會增加感染機會,增加骨質疏鬆風險等擔憂。無孕婦不良反應或對胎兒不良影響的證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