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球獎10年裡2次變革:他一直沒變 變得是人心

撰文:霍森

在剛剛結束的金球頒獎典禮當中,如大家事先預料的一般,金球果然花落莫德裡奇之手。

但這一次的金球評選,在計票過半而宣布莫德裡奇領先優勢巨大、梅西與C羅很有可能無緣前三的時候,就開始產生了巨大的爭議。在大多數球迷看來,過去十年裡統治足壇的絕代雙嬌,尤其是C羅,去年的表現完全配得上金球獎。

縱然如今塵埃落地,爭議依然未能平息。

失敗的變革,“金球”與“先生”合並帶來的爭議

自1956年《法國足球》開始評選金球獎以來,專業性與權威性就一直是金球獎引以為豪的標簽,而也正因為如此,它才會被所有的球員視為最具備說服力的個人榮譽獎項。

1991年,國際足聯仿效金球獎而設計了國際足球先生這一榮譽,雖然也一直被球員們所期待和向往,但在大多數人眼中,他的重量比起金球獎來說,依然有所不足。

2010年,《法國足球》希望借助國際足聯的影響力,讓金球獎的名氣更上一層樓,而國際足聯也需要將這樣一個影響力巨大的IP掌握在手中。雙方因此達成合作協定,兩大獎項正式合並,成為“國際足聯金球獎”。

但在合並的第一年裡,這一獎項的評選就產生了巨大的爭議。

2010賽季,荷蘭人斯內德作為絕對的核心主力,與國際米蘭一起,勇奪三冠王,而在隨後的夏天裡,他延續了自己神勇的狀態,率領著事先不被人們所看好的荷蘭隊,斬獲了世界杯亞軍。可以說,在那一年裡,斯內德的表現是現象級的。

但最終,在金球獎的評選當中,斯內德甚至沒有進入前三,梅西載譽而歸,就此引發了人們對金球獎的質疑和爭論。

2013賽季,相似的劇情再度上演,法國人裡貝裡在拜仁慕尼黑的每一場比賽中都表現得無處不在且無所不能,並為拜仁奪回了失落已久的歐冠獎杯,金球本已收入囊中,但國際足聯一番操作,將投票延期,最終讓金球落入C羅之手。

這兩次極具爭議性的操作,讓《法國足球》花費半個世紀為金球獎評選建立起的公平性與權威性蒙上了一層陰影。

有鑒於此,《法國足球》最終決定與國際足聯分道揚鑣,“金球”與“先生”於2016年再次各自獨立。但沒有想到,今年的金球獎,竟然又再度引發了如此巨大的爭議。

從未改變的權威,改變的只是規則

金球獎的專業性與權威性,源於其多年以來一直被稱道的評選方式:由全球指定的專業媒體足球記者進行投票,選出過去一年當中表現最為出色的球員。

但在2010年,“金球”和“先生”合體之後,評選規則上有了地覆天翻的改變:評選機構是《法國足球》編輯部專家組與FIFA技術發展委員,提名人數參照2009年FIFA世界足球先生評選,入圍者縮減為23人。評委陣容也將兩大獎項的票倉合並並擴大,並分為三部分,評分所佔比均為1/3:來自全球208家媒體的足球記者由《法國足球》統計選票;FIFA旗下208個協會國家隊主帥、國家隊隊長,則由FIFA分別計票。

如此改革,看似避免了各自評選方式尤其是票倉的短板,但實際的操作卻出現了難以回避的問題:球員的印象分佔比遠遠超出了事先的預料。而由此也引發了2010年與2013年的巨大爭議。

2010年的評選當中,媒體投票,斯內德以7.70%的得票率高舉榜首,而梅西僅僅以4.38%排在第四。如果按照過去的金球獎評選規則,那麽斯內德將會毫無疑問地成為金球獎的獲得者。

但是在國家隊主帥投票環節中,梅西得票率為8.55%,而斯內德只有3.79%;國家隊隊長投票環節中,梅西得票率為9.72%,斯內德為3%。

三項合並梅西完成逆轉,獲得金球。

2013年也是如此,媒體投票環節,裡貝裡得分524,C羅得分399,如若按照合並之前的規則,裡貝裡將會以巨大優勢勝出。

但在隊長投票中,C羅得分510,裡貝裡得分289;教練投票,C羅得分456,裡貝裡得分314。最終在三項合並之後,裡貝裡錯失金球。

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如果在2010年裡,“金球”與“先生”沒有合並的話,按照過往規則,將會出現這樣一個結果:

2010年,世界足球先生梅西,歐洲金球獎斯內德。

2013年,世界足球先生C羅,歐洲金球獎裡貝裡。

由此可見,金球獎的權威性從來沒有改變,只不過國際足聯巧妙的利用了規則,分薄了媒體票,淡化了原有金球的影響力,改變了評選的結果。

而這也成為了引發《法國足球》不滿、“金球”與“先生”再度分家的導火索。

雙驕競雄,拔高金球標準

但為何在今年的評選結果出來之後,爭議聲仍未消散呢?

我想,大約是過去十年裡,梅西和C羅帶給我們的震撼實在是太過於深刻——這兩位恐怖的怪物,將“超級球星”的定義,無限拔高到了一個令人恐怖的境地。

不得不承認,從07-08賽季開始,不管是C羅,還是梅西,他們每一年的個人表現,都是足以配得上金球的——常年40、50甚至是91個進球,十年如一日的霸佔金球前三,更是在賽場上用多年持續穩定而高光的表現碾壓同時代的幾乎所有的球員,讓星光閃耀的夜空變為兩顆光芒萬丈的金烏所高懸的白晝。

可以說,過去的十年,就是梅西與C羅交相輝映的十年,球迷在這十年裡的足球記憶,也被深深地烙上了梅羅時代的印記。

更重要的是,在新賽季裡,梅西和C羅依然保持著穩定與強勢。

轉會到尤文圖斯的C羅,僅僅經過了幾場的磨合期之後,就完美融入了球隊,13場比賽裡貢獻了9個進球與5個助攻;而在巴薩看似不溫不火的梅西,11場比賽下來,竟然也有著9個進球與6個助攻的恐怖表現。

這兩位現役的傳奇,依舊在用盡自己所有的倔強,證明著梅羅的輝煌年代仍未完結,他們兩人依然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足球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能夠打破梅羅統治的那個人,球迷們自然是充滿了期待與向往。

但最後,並非任何驚才絕豔的少年才俊,僅僅比C羅小上半歲、平凡的莫德裡奇,卻一舉包攬世界杯金球、世界足球先生、銀褲衩與金球獎,成為了那個命裡注定之人,令球迷們感到錯愕萬分。

新科金球,實至名歸

那麽,莫德裡奇在賽場上的表現,是否真的就那麽不具備說服力呢?

或許在專業人士的眼中所看到的,與一般球迷有所不同。由歐足聯旗下國家的記者和上賽季32個歐冠主帥投票選出的歐冠最佳位置獎項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場位置上,莫德裡奇以347分的巨大優勢領先於第二名德布勞內的114分;而前鋒位置上的287分的C羅與第二名218分的薩拉赫,並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

這固然有位置、對手不同所造成,但也足以說明莫德裡奇在專業教練眼中的認可程度。

而世界杯當中,不管是專業評選,還是球迷票選,莫德裡奇都是最佳陣容裡,克羅地亞唯一的入選者。

可以說,金球獎從來沒有喪失過自己所一直追求的專業性與權威性——包括今年。

在率隊取得史無前例的改製後歐冠三連,C羅蟬聯金球獎的呼聲開始逐漸走高,而世界杯之後,將過去20年裡一直在預選賽和小組賽徘徊的克羅地亞帶到亞軍的莫德裡奇,則取代了C羅,成為了專業人士眼中金球獎的最大熱門。

如果不帶任何偏見,冷靜地旁觀,我們就會發現,2018年的莫德裡奇,與2010年的斯內德,是何其的相似——金球獎的核心本質,從未改變。

對於專業的體育媒體記者而言,在世界杯大年裡,球員在世界杯上的表現,將會大幅增加評選時的權重,這也並不是什麽不能理解的事情。

或許在離開了C羅之後,步履蹣跚的皇馬與苦苦掙扎的莫德裡奇,讓人們心中一直存在著這樣一個疑慮:在過去一年裡,帶來勝利的最重要球員,是莫德裡奇,還是C羅?

C羅當然配得上2018年度金球獎。他在今年的表現依然是現象級的,無論是帶領皇馬拿下歐冠三連,還是在世界杯賽場上帶領葡萄牙帽子戲法,絕平西班牙,都是世界頂級職業球員的水準。但葡萄牙在世界杯上的過早出局與場外影響個人形象的若乾因素,或許成為了C羅今年錯失金球的理由。

而世界杯冠軍法國隊裡,一則是核心分散,博格巴、姆巴佩與格裡茲曼都表現出色,而與此同時,他們在俱樂部的成績也都缺乏說服力。

於是,作為歐冠三連的主要功臣之一,皇馬中軸線的核心大將,世界杯亞軍的場上領袖,綜合俱樂部與國家隊的表現和成績,莫德裡奇最終還是說服了專業的評委們,自然小壓天下豪強一頭。

不管是從說謊娃、戰爭難民到世界巨星的傳奇經歷,又或者是從俱樂部水貨到世界最佳中場,莫德裡奇瘦弱的肩膀上,一直詮釋這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決心。

或許他的當選,有著世人迫切渴望打破雙驕競雄局面的審美疲勞,但無論如何,他的表現也足以說明,平凡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便能與那些行走於雲端的天才們並肩、甚至是抗衡。

莫德裡奇的當選,未必會宣告雙驕時代的終結,但終歸使人看到了希望、勇氣與更多的可能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