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84》,為何我看得個個都是現實

文/王志剛(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一直在說要讀喬治·奧威爾的《1984》,仿佛沒有讀過就會覺得失去了什麽,可能是一種談資。但是總是一拖再拖,相比其他拖延症來說,讀書的拖延症總是更強一些。

在kindle裡已經整整躺了好長時間的《1984》,最終在某個夜裡,被有意無意地翻了出來。

初看時,竟然覺得似曾相識,有種當年“文革”的感覺。然而,又不是那個年代的特殊的味道,因為多了一些西方人特有的戲謔與誇張。

可是又分明覺得有種那些特別年代的思想底層感,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人性深處的某種共通吧。

《1984》被譽為一部政治寓言式小說,那些荒誕的情節,明明知道是虛構,卻又不會給人一種陌生感。甚至還會不自覺地被帶進去,一點點以主人公的視角看待這個貌似荒誕但又一本正經的世界。或許,所謂一本正經的荒誕世界,就是《1984》中的世界吧。

甚至有某個瞬間,我總會聯想起王小波,儘管喬治·奧威爾與王小波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一個刻意的揮霍,一個肆意的乖張,居然讓我同時有種熟悉感。

我承認,我看《1984》時,居然沒有半點陌生感,儘管裡面的某些環境有些疏遠,但是情緒本身似乎就在身邊。包括裡邊引用的某些《資本論》與《共產黨宣言》中的文字,會稍顯晦澀,但是卻絲毫不影響人性本身的那種情緒傳達。

我知道,我並沒有真正讀懂這本書,以至於我都在考慮是否還要繼續另一本《動物農場》了。但是我卻真真切切的被書中試圖傳達的某種情緒所感染了,或是主人公時而的懷疑,或是主人公時而的嘗試,或是主人公時而的迷惑,甚至是主人公最後的妥協與屈膝。

我們也曾經有過主人公式的心路歷程,總以為自己獨樹一幟,可是卻不知不覺地被現實淹沒。有時會不經意地以為自己可以改天換地,但是最終卻發現,依舊如開始時一樣,並未走出半步。

最後,主人公被自己心心念念的世界放逐,一點點隱匿在似有似無的世界裡。書中最後的一個篇章,男女主人公又見了一面,彼此都在訴說自己背棄了對方。可是最後的會面,充斥了一片荒涼與無奈,遠沒有當初相遇時的那種驚豔。

當我合上kindle之後,突然有種恍惚感,一方面以為在喬治·奧威爾的1984年走過,一方面以為又從未看過書中的情景。但是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情緒,一直在慢慢流溢,最後直至溢滿某個不知名的世界、某處不曾存在的情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