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洞察號”成功著陸火星,約10周後開始全面科學數據收集

2018年11月26日,“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探測器從到達約離火星地面128公里的大氣層,到安全著陸共用了約六分鐘的時間。隨後,NASA官網公布了對此次著陸的總結。本文配圖為美國丹佛民眾密切關注“洞察”號登陸火星進程。

此次“洞察號”著陸繼續採用此前“鳳凰號火星著陸器”使用過的系統。雖然它比“老套”的安全氣囊要輕,但也有諸多現場條件的限制與變化,需要調整應對。

與“鳳凰號”相比,“洞察號”面臨4種新的挑戰:1.“洞察號”以每秒5.5公里的速度進入大氣層,比鳳凰號每秒5.6公里慢。

2.“洞察號”進入大氣的品質更大,大約608千克,而鳳凰號為573千克。

3.“洞察號”的降落地海拔比鳳凰號高約1.5公里,所以比鳳凰號缺少部分大氣減速過程。

4.“洞察號”是在秋季登陸火星北半球。此時正是火星沙塵暴肆虐全球的時候。“洞察號”使用了更厚的熱屏蔽系統,部分原因是為了應對沙塵暴。

“洞察號”著陸由小型火箭控制,使用大型降落傘減速,降落傘懸掛線使用了更強的材料。著陸過程中會拋棄隔熱罩,並伸開三條減震腿。

登陸後大約10周,科學數據收集才全面開始。因為“洞察號”的科學活動更像是馬拉松而不是短跑。登陸小組必須仔細選擇珍貴的科學儀器所要放置的位置,這將是人類首次研究火星內部。

為了真正獲取火星內部深處的更大影像,科學研究無線電和兩個主要科學儀器將收集至少一個火星年(約23個地球月)的科學數據。

“洞察號”用了15分鐘來處理著陸時著落的火星灰塵。然後,太陽能電池陣列電機預熱並準備展開太陽能電池板。這是一項重要活動,確保著陸器擁有在火星上工作所需的所有動力。這項任務自動進行,無需人工乾預。

在著陸後的第一周,著陸器將拍攝儀器部署區域的照片,並開始監測”新家“的氣象和地表溫度。

登陸火星的第一天,登陸甲板上的照相機和手臂都將用帶有透明蓋的鏡頭拍照。這些影像將會被傳回地球,使研究團隊能夠快速查看“洞察號”著陸位置的地形。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洞察號”將檢查它的“手臂”是否能夠毫無障礙地拾起,以及各項功能是否有礙。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企鵝號”掃盲小分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