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梁漱溟:智慧有一個要點,就是要冷靜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蒙古族,原籍廣西桂林,生於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開封。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之稱。

智慧有一個要點,就是要冷靜

文/梁漱溟

人類頂大的長處是智慧。

但什麽是智慧呢?智慧有一個要點,就是要冷靜。

譬如:正在計算數目、思纜車理的時候,如果心裡氣惱,或喜樂,或悲傷,必致錯誤或簡直不能進行。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

但是一般人對於解決社會問題,偏不明此理。他們總是為感情所蔽,而不能靜心體察事理,從事理中尋出解決的辦法。

我想說一個猴子的故事給大家聽。

在湯姆孫科學大綱上敘說一個科學家研究動物心理,養著幾隻猩猩、猴子做實驗。

以一個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兩粒花生米進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從玻璃外面可以看見,遞給猴子。

猴子接過,亂搖許久,偶然搖出花生米來,才得取食。

此科學家又放進花生米如前,而指教它只須將瓶子一倒轉,花生米立刻出來。

但是猴子總不理會他的指教,每次總是亂搖,很費力氣而不能必得。

此時要研究猴子何以不能領受人的指教呢?沒有旁的,只為它兩眼看見花生米,一心急切求食,就再無余暇來理解與學習了。

要學習,必須兩眼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視線來看人的手勢與瓶子的倒轉才行。要移轉視線,必須平下心去,不為食欲衝動所蔽才行。然而它竟不會也。

猴子智慧的貧乏,就在此等處。

人們不感覺問題,是麻痹;然為問題所刺激,輒耐不住,亦不行。

要將問題放在意識深處,而遊心於遠,從容以察事理。

天下事必先了解它,才能控制它。情急之人何以異於猴子耶?

還要注意:人的心思,每易從其要求之所指而思索辦法;觀察事理,亦順著這一條線而觀察。於是事理也,辦法也,隨著主觀都有了。其實只是自欺,只是一種自圓其說。

智慧的優長或貧乏,待看他真冷靜與否。

沒有智慧不行,沒有勇氣也不行。

我不敢說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氣;但短於智慧的人,大約也沒有勇氣,或者其勇氣亦是不足取的。

怎樣是有勇氣?不為外面威力所懾,視任何強大勢力若無物,擔荷任何艱巨工作而無所怯。

沒勇氣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面,往往把既成的局面看成是一不可改的。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敬佩孫中山先生,他是一個有大勇的人。

沒有瘋狂似的巨膽勇氣,他是不可能開創出當時的新格局的。然而沒有智慧,則此想亦不能發生。

他何以不為強大無比的清朝所懾服呢?他並非不知其強大;但同時他知此原非定局,而是可以變的。

他何以不自看渺小?他曉得是可以增長起來的。

這便是他的智慧。有此觀察理解,則其勇氣更大。而正唯其有勇氣,心思乃益活潑敏妙。

智也,勇也,都不外其生命之偉大高強處,原是一回事而非二。

反之,一般人氣懾,則思呆也。所以說沒有勇氣不行。

無論什麽事,你總要看他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

無論任何艱難巨大的工程,你總要“氣吞事”,而不是被事懾著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