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懸崖之上》逆襲5月影市,聽他獨家揭秘幕後故事


1905電影網專稿 張藝謀新作《懸崖之上》票房一路逆襲,目前票房累計6.68億,已經遠遠超過了燈塔專業版中,各家平台前期對其預測的票房數據。而貓眼專業版的預測更是從早期的3億,調整至了近10億。

 

毋庸置疑,對於這個五月的影市而言,《懸崖之上》實屬開了好頭。

 


題材雖是張藝謀導演此前從未涉獵過的諜戰題材,風格與主題卻與他的諸多影片一脈相承,講究極端又追求極致。

 

尤其是攝影方面,既有他創作方面對色彩的慣性,同時也有動作場面的新突破。

 


在《懸崖之上》中,所有人置身在冰天雪地的環境裡,人物內在包裹著的性格,被近乎統一的黑色服飾藏在深處。但皚皚白雪上那一抹紅色,關聯著無名英雄的低調和犧牲。

 

故事裡暗藏的嚴峻考驗,對戲外的拍攝亦是如此。《懸崖之上》絕大部分都是在零下30多度的極寒環境中取景完成。



影片開機的第一個月,所有演員在張藝謀導演的要求下,每天必須在林海雪原中實景演出:“我要讓他們的每一口呼氣都能帶著戲。”


因為在張藝謀導演看來,真實的雪花、雪地、雪堆有著人造雪無法比擬的質感。演員臉上的雪化成水,再結成霜,這種小細節也只有通過大銀幕才能體現地淋漓盡致。

 

攝影指導趙小丁


真實感,成為了《懸崖之上》的一種基調,也成為了文章後續的注腳。


借著這部電影,我們有機會採訪到了攝影指導趙小丁——他從《英雄》開始,與張藝謀建立起了固定的合作關係,就像他自己所說的,“只有張導說一聲,我的檔期都會為他空出來。”

 

故事和環境相互反作用


自處女作《紅高粱》開始,強烈色彩的攝影美學體系就成為了張藝謀導演的作品的重要符號。

 

評價永遠是多面的,有人讚賞它的大膽美麗,也有人“吐槽”大塊色彩的廉價。每個創作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們也留意到,似乎從《影》開始,再到《一秒鐘》和《懸崖之上》,張藝謀作品裡的色彩變得越來越節製。

 


如果還有人要說《影》的水墨仍舊過於“搶戲”,那麽《一秒鐘》和《懸崖之上》近乎就是返璞歸真,幾乎只是在用環境本身的顏色去抓取觀眾的情緒,把色彩藏在了故事之中。


趙小丁也告訴我們,“白色是《懸崖之上》中比較獨特的顏色,我們還是要根據劇情的要求去嘗試。”

 


在電影開拍前,張藝謀就已經和創作團隊確認,要把外部的寒冷環境,納入到整個影像體系中。為了能更好地表現出《懸崖之上》的雪地,趙小丁在拍攝前也找了不少電影進行參考,比如《修女艾達》,還有一些北歐導演的作品,“主要參考和借鑒他們對雪地的拍攝表現。”

 

最終在《懸崖之上》中,全片幾乎一直都在下雪,趙小丁用這種白色將環境感受發揮到了極致,但單一的白色,並不能凸顯出電影裡的情感人物。

 

“每個角色內心是有情感的,有戰友情、愛人之間情感,還有愛國情懷,這是一種暖的東西,所以我們在光的處理上,很多時候都是高色溫和低色溫的這種冷暖互動,經常在一個畫面裡邊,混合使用冷光和暖光。”

 


在趙小丁看來,《懸崖之上》的創作思路有些接近《影》的創作,後者則是不斷通過下雨的場景,把人物內心糾結的情感給提到表面,“外部的極端環境,或者呈現出的那種物理狀態,又反過來作用到故事的戲劇情節和人物的情感上。”

 

而這種互相給力的創作設定,正是讓趙小丁覺得這幾次創作最迷人且有意思的地方之一。

 


“尤其是觀眾在IMAX或者杜比影廳看的時候,更能有種置身在冰雪世界裡的感覺,氛圍和影像的情緒都是貼合的。在我看來,電影的屬性之一,並不只是讓演員坐在那兒說台詞,而是一定要有好的環境,讓合適的光線、影調、色彩都參與到整個故事裡,去帶動觀眾的內心情感。”

 


趙小丁也向我們提前透露在後續《狙擊手》中,他們仍是以黑白灰為主要色調,同樣以環境反作用於劇情,但依舊會給觀眾不小的驚喜。

 

當遊戲感遇上真實感


《懸崖之上》最不“張藝謀”的地方,當屬其中的動作場面。

 

相較於過去《影》《英雄》裡那種柔美、盡顯詩情畫意的打法,這次的動作戲可謂是抓住了“快、準、狠”三大關鍵詞。很大原因在於,這次張藝謀並沒有選擇過往熟悉的武術指導進行合作,而是選擇了參與過《赤焰戰場2》《柏林》等電影的武術指導鄭鬥洪



“鄭導也研究了張導之前的作品,在動作設計裡也有融入那種武俠的痕跡,但從成片能看到,這些內容都被張導給剪掉了,可見他還是想保留比較本質寫實的東西。”而這種張力更是借著攝影師的鏡頭下,被呈現地更加強烈。


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的便是電影中,張譯飾演的張憲臣和特務們的追逐戲。趙小丁用了“遊戲感”來形容這段,“我們利用小巷子縱橫交錯的地理優勢,以俯拍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一個迷宮的效果。”

 


在拍攝過程中,趙小丁和其攝影小組利用運動鏡頭追蹤跟拍各路人,整個追逐的節奏感也因此被提了起來,“當初整段初剪出來也比現在長,最後全部被張導剪掉了。”

 

“或許這次他覺得不需讓觀眾太沉迷動作部分,因為動作這次是為了完成戲劇任務的。在原來鄭導的設計裡,張憲臣需要面對十幾個特務,成片最後就是打走了5、6個人,這樣也讓故事顯得非常真實。但當觀眾認為他已經安全時,一輛車衝出來把他撞到,這種意外就是一環連著一環,讓故事格外緊湊。”

 


這種基於真實和自然為前提,營造了一些運動的節奏,觀眾就能跟著故事,沉浸到主角的環境處境之中。

 

電影中並非只有這段如此,開頭跳傘亦是讓不少觀眾感慨,有玩“吃雞”(一款射擊類型的手機遊戲)的既視感。

 


這並不是無意中的巧思,而是趙小丁和導演一開始就有了的想法。他也向我們透露,其實電影一開始的劇本並非如此,“當時劇本一開場是一架巨大飛機,他們4個人在機艙裡,結果飛機遇到了意外需要迫降,在迫降之前需要跳傘。”

 

但張藝謀導演就希望能把這塊內容進行適當的簡化。最終,成片第一個鏡頭直接是一個俯拍——四個降落傘降落到下面的林海,創作團隊用這個非常簡潔的方式,讓觀眾直接獲得了主觀感受,代入到故事中。

 

不管是環境的利用,還是對動作戲的要求,張藝謀似乎從《一秒鐘》之後慢慢發生了細微的變化,我們也把這種現象拋給了他合作多時的搭檔,趙小丁。

 


“其實美學風格和品位是恆定的,但他對於表現方式的追求是不斷變化的,近幾部電影的題材也都不一樣,我覺得這個跟他永遠保持著一顆喜歡接受不同的挑戰的內心有關。只要他仍在一線創作,他就會不停地做以前沒有做過的東西。”

 

“那你自己呢?”

 

“我特別希望跟張導一塊繼續合作,再做一些有意思的創作。我覺得還是想給觀眾們,不斷地帶來新的驚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