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強敵環伺的彈丸小國為何戰無不勝?

作者:霄羽

以色列自建國以來一直危機四伏,周圍全是意欲置其於死地的阿拉伯國家,論地緣政治條件之差,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出第二家。

可就這麽個人口不足900萬的小國,在歷次對外戰爭中全部獲勝,簡直就是奇跡中的奇跡。很多人會說,不就是仗著美國撐腰嘛!這當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並非主因,命運終究還是掌握在以色列人自己手中。

不朽的「馬薩達」精神

以色列高度重視對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點和中國十分相似。

以軍士兵在入伍入伍後的第一堂課就是參加連續7天的長途行軍,重返歷史上的戰鬥遺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其中,馬薩達堡是必去的地方。馬薩達是死海西邊的一座小山。公元前1世紀,猶太人在這裡修建了一座堅固的城堡。

馬薩達堡遺址

羅馬帝國佔領巴勒斯坦後,殘酷鎮壓不堪忍受殘暴統治的猶太起義軍。公元70年,起義領導人艾勒阿扎爾帶領最後一批960名義軍退守馬薩達堡,抵抗羅馬軍團一萬多精銳部隊。三年之後,當城堡內的最後一塊石頭砸向敵人後,起義者消失在熊熊烈火中。

另一個必不可少的項目是參觀「哭牆」、「大屠殺紀念館」。士兵們列隊聆聽教官講述兩千年前猶太人國破家亡、聖殿被毀的不幸歷史,讓一代代新兵們意識到,自己有責任使同胞們不再重複從前苦難屈辱的生活。

哭牆後面就是聖殿山

經過教育之後,新兵們才會被分配到各部隊。以軍總參謀部有專門的教育和青年部,負責全軍思想政治工作。在以軍的各級部門中,均設有軍銜僅次於主官的政治軍官。以軍還有個「士兵權利委員會」,主要負責接受士兵們的建議和投訴,幫助老兵解決一些訓練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疑惑和具體困難。

每逢獨立日、陣亡將士日、死難猶太人紀念日等重要日子,以軍都要舉行各種活動,宣揚民族英雄的事跡。以色列國防軍的軍營廣播電台是最受部隊官兵歡迎的電台,它巧妙地把愛國主義精神和軍事教育融入娛樂之中,讓官兵關係更加親密。

在戰場上,以軍決不會放棄一個傷員,甚至可以為搶回陣亡將士的遺體而不惜代價。無論任何一個人身處險境,其他士兵必然全力相救,那些面臨險境計程車兵們也堅信,他們的戰友將會不惜一切代價來解救他們。

以色列國防軍

「馬薩達」已經成了猶太人不屈精神的象徵。每個以色列軍人都清楚,對於彈丸之國的以色列來說,戰敗就等於亡國。因此在戰爭中,以軍是沒有逃兵的,因為他們根本無路可逃。

超強的戰爭動員

在以色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從軍服役的態度和經歷。青年們的服役熱情很高,如果能被分到空軍等精銳部隊服役並且立下戰功,那麽今後的前途非常看好。

以色列前總統魏茲曼就曾是空軍司令,他有一句名言:「最好的男孩去當飛行員。」軍隊中馬上有人加了一句話:「最好的女孩是留給飛行員的。」

以色列空軍F-35戰鬥機

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相比,以色列人口少,資源貧乏,缺少戰略縱深。因此,以色列必須動員全部戰爭潛力,在發出戰爭警報後,力求在48小時內動員近30萬人投入戰場。

針對這一情況,以色列兵役法規定凡年滿18-29周歲的男性公民、18-24周歲的女性公民無特殊情況都要服兵役。其適齡青年應征入伍的比例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在以色列,無論是國有部門還是私營企業,大都支持其員工服兵役,甚至還爭先錄用持有退伍證的人。

以色列國防軍女兵

以軍編配內的運輸、醫療、技術維修等人員非常少,戰時這些任務大部分靠動員地方力量來完成,各級政府機構中的工商業、交通運輸部及地方各廠礦企業、醫院學校都製訂有詳細的動員計劃。

例如,全國民用車輛均統一編號,動員令下達後立即開往指定地區;地方醫院一聲令下即可轉為軍隊醫院;汽車修理廠工人、電力和自來水公司的人員可以成建制地為軍隊服務,隨叫隨到。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向全世界展示了其巨大的戰爭動員效能。1973年10月6日,埃及、敘利亞聯軍利用猶太教贖罪日向戈蘭高地的以色列軍發動突襲。

戰爭爆發15分鐘後,以色列通過電話、郵電和廣播等各種手段通知預備役人員到指定地點報到。僅僅20小時,2個預備役師就到達西奈半島指定地域。48小時內,就動員起預備役人員30萬人。同時,工程技術和維修人員組成維修隊開赴戰場,就地進行戰場搶修。由於動員工作快速有效,以色列很快扭轉戰局,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四次中東戰爭

2001年,以色列國防軍在全球設兵站,以便一旦巴以衝突擴大為地區戰爭,能迅速組織預備役猶太人回國參戰。此外,以軍還派遣軍官前往駐外使館,核查當地預備役人員人數。局勢一旦緊張,猶太人會積極回國,兵站將為他們回國服役提供便利。

有效的心理醫治

對於任何一支軍隊來說,戰場心理是個令人頭疼卻又必須面對的問題。早在1948年,以軍就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並且形成了一整套心理問題鑒別、預防、訓練、治療制度。

以色列士兵在演習中

以軍強調心理訓練的組織結構與戰鬥部隊編制融為一體,在地面部隊的每個師、旅都設有一個心理小組,其中有6名心理工作人員。平時日常訓練和演習前後,心理小組要對部隊情況進行調查,然後對調查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判斷,及時查明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寫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供各級指揮官參考和採用。

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戰爭中,以軍師和旅的心理小組就是帶著裝滿調查表的皮包參加戰鬥的。部隊從前線撤下來體整過程中,他們進行了幾千次提問式的調查和集體座談,還著手訓練治療心理出現問題計程車兵或指揮官。最終80%以上的心理恐懼症患者都在前線得到了有效的治療。

以色列陸軍

在強化性的心理訓練實戰中,以軍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克服戰時心理恐懼症時,心理治療者通常將有心理問題的患者轉移到十分靠近戰鬥的地點。他們被告知暫時是安全的,並不再進一步向後方轉移。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患者知道,他們將盡快歸隊。

在強化患者心理訓練時,他們通常被分散開來進行單練,包括讓士兵吃好飯,換一套新軍裝,美美地睡一覺,再派一名心理訓練人陪同散步。出現緊張狀況時,心理訓練人員則采取拍肩攙扶或讓其哭一場的方式,緩和其心理壓力。

通過這樣的心理訓練,可治愈80%的戰鬥恐懼心理患者,並可使其在24小時內歸隊。以軍的經驗說明,心理疾病的患者和傷員一樣,是可以預防並進行有效治療的。

軍官身先士卒

達揚是最早提倡發揮軍官榜樣作用的以軍領導人。早在1953年擔任總參謀長期間,達揚就要求各級指揮官必須身先士卒。他一手培養了以軍軍官「跟我來」的優傳統,部隊漸漸廢除「給我上」的命令。

獨眼將軍達揚

達揚本人經常深入訓練第一線,以自己的行動來教育部隊。一次,一支部隊組織跳傘訓練,很多新兵有恐高症,不敢從飛機上往下跳。身為達揚親自參加跳傘訓練,第一個從飛機上跳下。在他的帶領下,所有新兵勇敢地跳下,出色地完成了訓練任務。

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軍王牌部隊蘭尼旅擔負戈蘭高地方向的進攻任務,對方依托堅固的工事以及綿密的雷場阻止以軍進攻。危急時刻,以軍的一名排長跳進了雷場向前滾去,用生命在開辟了一段通路。在他的每領下,土兵們紛紛跳進雷區發瘋似的滾動,用血肉之軀為後續部隊開辟了前進道路。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的達揚(左一)和沙龍(左二)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軍受到南北夾擊。為扭轉被動局面,身為師長的沙龍親自率領一支突擊隊向敵後方攻擊。沙龍始終衝在突擊隊的最前面,戰士們在他的帶領下打得極為英勇。突然,沙龍的裝甲指揮車被炮彈炸翻,他血如泉湧,昏死過去。

「師長陣亡了!」戰士們頓感失去了主心骨,敵方乘機步步進逼,突擊隊危在旦夕。身負重傷的沙龍被炮聲震醒,他胡亂在頭上纏了幾道繃帶,大吼一聲「跟我上」!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裝甲部隊通過戈蘭高地

這一聲驚天霹靂強烈震撼了每一名官兵,士氣大振的突擊隊越戰越勇,一口氣打過蘇伊士運河,為以軍奪取戰爭主動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愈戰愈勇的沙龍通過無線電與上司叫板:「傻瓜們,看看我是怎麽進攻的!」戰士們則用白漆在坦克上寫著:沙龍,以色列之王!

據統計,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官陣亡比例都遠遠高於士兵。軍官的這種帶頭精神使以軍始終保持著高昂計程車氣和旺盛戰鬥力,這也是以色列國防軍長盛不衰的真正奧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