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警惕牙周炎引發牙齒脫落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會聽到親戚、朋友以及同事抱怨:「我的牙齦老出血,啃個蘋果、吃個饅頭都會出血,刷牙就更別提了,每次刷牙都出血。」「我的牙最近開始鬆動了,吃東西使不上勁兒,什麼都嚼不動。」「我的牙齦最近老腫,吃了好幾天去火藥才好。」這些癥狀往往提示,他們可能得了牙周炎。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牙周科副主任醫師趙亦兵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強調,牙周炎早期沒有特別明顯的不適,容易被患者觀察到的就是牙齦出血,比如進食咬硬物、吸吮或者刷牙時牙齦出血,一旦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早到醫院做專業的牙周檢查,以便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避免牙周病進一步加重。

據趙亦兵介紹,牙周炎在成年人中的發病率一般在40%至60%,多數患者為輕度至中度,重症牙周炎患者佔5%至20%。牙周炎的患病率、嚴重性與年齡成正比,35歲以後患病率明顯增高,50至60歲達到高峰。牙周炎未經治療的最終結果就是牙齒喪失。國內兩項研究對上萬顆成人牙的拔牙原因進行調查顯示,牙周炎約佔拔牙原因的40%至44%。

牙周炎是一種慢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牙周炎的始動因子是牙菌斑生物膜,通俗點說,牙菌斑生物膜是黏附於牙齒表面的不能被水衝去的軟而未礦化的細菌性群體。微生物和宿主(指為寄生生物提供生存環境的生物)的相互作用決定了疾病的輕重程度。由於菌斑生物膜的微生物成分和宿主的免疫能力在不同的宿主之間各不相同,因此宿主免疫反應和此後的組織破壞也不盡相同。也就是說,宿主免疫炎症反應活性不足或活性過度則發生不平衡,向疾病傾斜;當危險因素得到調控、炎症受到抑製則平衡恢復,向健康傾斜。

醫學研究發現,牙周病比較明確的危險因素包括口腔衛生狀況、性別、年齡、種族、社會經濟狀況、吸煙,某些全身病、微生物、基因背景,以及過去有牙周炎歷史、且不能定期接受治療者。

牙周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慢性炎症和牙周支持組織破壞,其中常見的兩種牙周炎是慢性牙周炎和侵襲性牙周炎。此外,還有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在臨床上相對少見。

趙亦兵分析說,慢性牙周炎最常見,一般侵犯全口多數牙齒,也有少數患者僅發生於一組牙或少數牙。發病有一定的牙位特異性,由於磨牙和下前牙區以及鄰接面的菌斑牙石易堆積,較易患病。大家最常見到的慢性牙周炎的臨床表現是:多有牙齦紅腫和牙齦出血,這是早期表現,再往下發展可能會出現牙鬆動、移位、牙縫變大;有的人還會有牙周膿腫、食物嵌塞、進食時遇冷熱敏感、口臭等癥狀。在臨床上依據牙周支持組織破壞的範圍和嚴重程度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局限型和廣泛型,也可以根據牙周袋深度、附著喪失水準和骨吸收程度分為輕、中、重度。

慢性牙周炎的治療原則是:

第一,清除局部致病因素,包括齦上潔治術和齦下刮治+根面平整術。其中,齦上潔治術就是老百姓經常說的「洗牙」,將牙上的菌斑、牙石、色素等去除,使牙齒清潔。齦下刮治+根面平整術就是進一步去除表面上看不到的在深牙周袋裡的齦下菌斑生物膜和齦下牙石等,減少細菌數量,改變齦下生態環境,防止或延緩齦下菌斑的重新形成;

第二,長期有效控制菌斑。大家要知道刷牙可以去除牙菌斑,但是漱口不能去除菌斑。在清潔過的牙面上停止刷牙,8小時後細菌數量即可達到103至104/mm3。所以,每天認真刷牙,有效清除菌斑是維持牙周炎治療效果的最重要的方法;

第三,全身和局部藥物治療。對少數基礎治療效果不佳,或者是急性發作、有某些全身疾病以及一些牙周手術後的患者,可以在局部或全身應用抗菌藥物;

第四,手術治療。對於經過藥物治療複查後仍有5毫米以上的牙周袋,探診有出血,或者是軟硬組織需要修整的患者,可進行牙周手術治療;

第五,建立平衡的咬合關係。重症牙周炎患者有鬆動移位的牙齒,會導致繼發性咬合創傷,甚至出現牙齒喪失,需要通過咬合治療予以解決;

第六,對於無保留價值的牙齒應儘早拔除;

第七,消除危險因素。對容易導致牙周炎加重或複發的局部因素或全身性危險因素進行乾預和處理;

第八,實行維護期的牙周支持療法,即堅持有效的菌斑控制、定期複查、監測和必要的重複治療。

與慢性牙周炎相比,侵襲性牙周炎相對少見。在臨床上,有時會看到20多歲甚至更年輕的患者,一來就診就有多個牙齒鬆動,有的出現牙齒移位,甚至有的患者已經出現牙齒自動脫落。

在北大口腔牙周科門診中,趙亦兵曾接診過一位26歲的女性患者,因為全口多牙鬆動而來就診,經過X線片輔助檢查,發現該患者多數牙的牙槽骨都已經快吸收到牙根的根尖了,也就是說牙根沒有足夠的支持組織了,就像大樹的根沒有土壤支持一樣,其結果必然是牙齒鬆動甚至脫落。趙亦兵請了修復科的醫生會診共同制定治療方案,最後建議該患者上頜隻留6顆牙,下頜隻留2顆牙,進行牙周治療之後,再進行缺失牙的修復。

侵襲性牙周炎分為局限型和廣泛型兩種,雖然有一些差別,但一般年齡在35歲以下;無明顯的全身疾病;牙周組織破壞程度與局部刺激量不一致,可能菌斑、牙石等並不多,但牙周組織破壞程度嚴重;有快速的骨吸收和附著喪失;早期出現前牙移位和鬆動;有家族聚集性。

對於侵襲性牙周炎的治療原則是:早期治療,清除感染;應用抗菌藥物;調整機體的防禦功能;其他綜合治療,如炎症控制後的正畸治療、排齊移位的牙齒等;定期維護,防止複發。

趙亦兵特彆強調,不要認為牙周炎隻對口腔局部有不利影響,多年來的研究顯示,牙周感染可能是某些系統性疾病或異常狀況的一個重要潛在危險因素。現在比較有定論的是,牙周炎與心血管疾病、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糖尿病有關。另外,也可能與呼吸道疾病、胃炎、胃潰瘍、關節炎等有一定關聯。據估計,對於一個全口牙相對齊全而有重度牙周炎的病人來說,受感染的牙周袋總面積相當於一個成人的手掌面積那麼大,大家可以想像有這麼大的感染面積,會有多少細菌、毒素侵入人體。

「人們對牙周炎的預防要考慮菌斑、咬合創傷、宿主反應、環境、遺傳等因素,消除菌斑、牙石及其他局部刺激因素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趙亦兵表示,對於已患牙周炎的患者,要強調早診斷、早治療和徹底的綜合治療,以阻止病損的加重和發展。積極治療結束後應立即進入到維護治療階段,及時進行定期複查和必要的補充治療,以確保療效的鞏固。(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