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讓騰訊成為互聯網界的滅霸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馬繼華

  歷史一直在證明,一個內心隻盯著對手的公司,為了遏製對手而做事情的公司,其實是沒有什麽前途的。

別讓騰訊成為互聯網界的滅霸別讓騰訊成為互聯網界的滅霸

  在一個愛好麻將的國度,只要對手不“和”,自己“和不和”都無所謂,於是就會有很多奇葩的戰略出現。比如,為了讓對手發展受限,有的公司激進投資,將所有的對手可能合作的企業都變成“排他”夥伴,將所有的“對手的對手”都變成聯盟戰友。這樣的發展會有前途嗎?

  歷史一直在證明,一個內心隻盯著對手的公司,為了遏製對手而做事情的公司,其實是沒有什麽前途的。曾經,中國聯通就隻盯住中國移動,但最後,中國移動一如脫韁的野馬,領先優勢越來越大。

  騰訊遊戲業務步入平淡期,未來難以重拾高速

  5月16日下午,中國最牛逼的互聯網公司騰訊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依然很亮眼,應該讓這幾天拋售騰訊股票的港股機構投資者“大跌眼鏡”。不過,漂亮的數字掩蓋之下的卻是這家巨無霸的成長無力。

  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騰訊總收入為人民幣735.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顯然,這一數字對於一家市值5000億美元左右的互聯網怪獸而言已經是非常的不易,但是,我們也得看到,中國唯一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此前公布的同期收入增長達到了61%。

  更重要的是,騰訊營收的增幅已經是數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準,最近幾個季度更是持續走低,顯示出成長乏力的典型走勢。阿里巴巴在財報發布的時候預期下一個財年的營收增長將超過60%,而騰訊現在的發展狀態來看,年度增長同比達到50%的可能性都不大。兩家公司的差距將在2018年底進一步拉大。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衰弱走勢,很多人認為,騰訊利用其最“合適”的投資擴張策略享受了十年互聯網流量紅利之後,空心化狀態已成,逐漸失去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動力。

  無可否認,騰訊是一家以遊戲為主業的公司,雖然前一年一直在對外宣傳“去遊戲化”,力圖改變社會形象,但我們卻在其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中看到了更多的對於遊戲的“著墨”。縱觀最近多個季度的騰訊財報,這次對於遊戲的描述是最多的,可見,騰訊的去遊戲化已經失敗,不得不重新拿遊戲業務來恢復市場信心。

  財報數據顯示,騰訊一季度網絡遊戲收入同比增長26%至人民幣287.78億元,這一成績也超過了2017年四季度騰訊遊戲收入243.67億元的表現,環比重拾漲勢,增長達到14.4%。在此之前,據騰訊2017年遊戲業務收入坐了過山車,其中Q3的遊戲收入為268.44億,而Q4為243.67億;Q3的手遊收入為182億,而Q4為169億,環比下降9%。

  可以說,騰訊遊戲在這個季度實現了久違的“逆襲”,但相對2016年末與2017年前半段的高歌猛進,騰訊遊戲已經不複當年之勇,進入到了緩慢增長階段。未來,隨著中國遊戲產業天花板的到來以及人口紅利的見底,騰訊遊戲業務將很難繼續快速增長,能夠維持穩定就已經非常難得。

  新興業務發展不理想,核心能力缺乏只能維持守勢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遊戲產業的巨無霸,騰訊怎麽會失去前進動能呢?實際上,很多專業人士也都做出了分析,騰訊在“躺著能賺錢”的享受遊戲紅利之時,並沒有進行核心研發能力的積累,相反卻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快速變現之上,當老的遊戲周期到來之時新的遊戲並未能接班,現在亡羊補牢也來不及了。

  騰訊2017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達到了驚人的74.85%,但是,2018年第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只有64.79%,顯示其盈利能力也在下滑,隨著王者榮耀等遊戲的逐漸平淡,騰訊的淨利潤增長非常有可能回歸2015年時期20%多的增長程度。因為,遊戲業務是具有強周期性的,而騰訊並未能在這個紅火周期裡把其他業務做起來。

  在最被寄予厚望的新興業務方面, 2018年第一季的收入同比增長111%至人民幣159.62億元,該項增長主要反映騰訊的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業務規模擴大所帶來的貢獻。但是,騰訊財報再一次沒有公布其支付相關業務的具體數據,也未將雲計算拿出來好好講講。

  同期來看,阿里巴巴的財報中卻對雲計算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阿里雲本季度營收43.85億,同比增長103%,連續12個季度保持規模翻番。現在,阿里雲已經連續與重要城市合作“城市大腦”,飛天作業系統獲得國家大獎認可,雲計算已經進入收獲期,馬太效應會越來越大。

  由此來看,2017年上半年就佔有市場份額47.6%的阿里雲至少繼續保持了對騰訊雲5倍的領先優勢,規模小發展慢,騰訊雲已經無法對市場格局構成衝擊。事實上,騰訊的財報中也顯露出了對雲計算市場的保守發展策略,將其市場重心局限在了“針對金融、市政及零售客戶的需求推出新的定製化雲產品”上。

  如今,騰訊的核心遊戲業務步入“常態”維持階段,新興的支付業務遭受到了支付寶強有力的阻擊而市場份額縮水,雲計算還未長大就已經疲態盡顯,唯一可做的就是繼續加大在微信這個流量寶庫中的遊戲激活,不得不放棄“初心”大規模上線小程式遊戲,甚至,已經將之前每天一條的微信朋友圈廣告增加到兩條,以前一直宣傳的所為“克制”不得不為五鬥米折腰。

  精力財力主要用在遏製對手,投行思維戰略迷失導致空心化失速

  很多人不理解,一家這麽有錢的公司,擁有遊戲利潤奶牛的互聯網巨無霸,為何突然失速,為何在核心技術領域和研發創新上跟不上節奏。在這次騰訊財報公布之前,華爾街日報就發文指出,騰訊在用投資收益彌補核心業務增長乏力,而這幾年騰訊的主要精力卻用在了遏製主要競爭對手方面。

  文章還談到,騰訊從2013年以來已經收購了277家初創企業的股份,去年更是加快了交易步伐,而這一行為背後,竟然是一個擠出競爭對手並提高自身利潤的精心戰略。

  據熟悉騰訊的人士透露,騰訊的很多行動反映了這家公司希望在中國競爭激烈的互聯網領域和消費領域攻城略地,從而擠出競爭對手阿里巴巴,不讓阿里入股這些業務。比如,投資互聯網初創公司有助於引導這些公司的消費者進入騰訊不斷發展的微信移動支付平台。此外,在眾多交易中,接受騰訊投資的初創公司必須在協定檔案中同意不接受阿里巴巴等騰訊競爭對手的投資或是不與其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我們很難相信,這一切的爆料都是真的。騰訊與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強的兩家互聯網公司,都位列世界互聯網科技公司市值十強,這樣的實力並依托中國14億人口的巨大規模優勢作為基礎,完全可以出海與矽谷巨頭們一決高低,在國際化方面做出自己的奮進,那才是星辰大海。退一步講,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一樣可以在很多領域和平共處、良性競爭,共同為新時代的中國建設添磚加瓦。可是,內耗卻主導了一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竟然成了“戰略”。

  現在的事實也再次證明了,長期重資本於遊戲,然後到處“撒幣”阻遏對手,卻不重技術投入。雖然巨頭可以動用遊戲盈余去建立“聯盟”生態,動輒用投資買下整個行業,用這種方式去建立護城河和防火牆,但在實際中卻是對創新的扼殺,甚至會成為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我們也看到,即便有這樣的遏製行動,阿里巴巴還是一騎絕塵的向前,可憐的卻是很多的中小創業者,成為了巨頭案板上的肉,即便壯大如摩拜,也不得不在大股東的意志下強行轉賣給美團。

  滅霸很牛,集齊了原石後一個響指就讓一半的英雄灰飛煙滅,可是,這樣的霸氣卻是孤獨的,更無法成為受人尊敬的眾神之王。有沒有夢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格局,因為格局將決定高度。顯然,騰訊定會有更高的格局。

  (本文作者介紹:達睿谘詢創始人,首席分析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