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它開啟成龍的巨星之路 也為香港電影帶來一場變革


1905電影網專稿 身為觀眾,無論閱歷幾何,成長歲月的光影記憶中,定會有一個繞不開的名字:成龍。所以,當第四屆“成龍動作電影周”開幕在即,想必又再勾起大家對這位功夫巨星的情懷與致敬。

 

本次電影周不僅展映24部成龍的經典動作電影,更難得是選擇以《醉拳》作為開幕影片,對於更熟悉《警察故事》、《飛鷹計劃》、《紅番區》《尖峰時刻》《十二生肖》甚至《新警察故事》的觀眾來說,未免“久遠”了點。

 

為何成龍大哥此番對《醉拳》“情有獨鍾”?事緣這部戲不僅是他巨星之路的起源,也是他紅足四十年的寫照,更堪稱一部改變香港功夫片發展歷程,及令香港電影走向黃金時期的標杆之作,甚至擁有跨越電影範疇的影響力...是否誇張,就讓小電君陪大家揭秘《醉拳》長達40年的傳奇面貌。

 

一、“無中生有”醉八仙


《醉拳》得以問世,監製吳思遠、導演袁和平與主演成龍的“鐵三角”居功至偉。此前他們已聯手打造了一部同屬功夫喜劇的《蛇形刁手》,票房大賣後,台灣地區片商邀他們去當地參加慶功宴,不料席間片商各種劃酒拳的動作,竟觸發吳、袁兩人對“醉拳”的靈感,八爺(袁之外號)更認為“醉拳蠻有喜劇感,那形象拍出來會很好看!”


但拳法總要有個來龍去脈。結果八爺花了一個月時間,從各種典籍故事中總結了八句口訣,包括“呂洞賓:醉酒提壺力千鈞”、“鐵拐李:選爭膝撞醉還真”、“漢鍾離:醉步抱埕兜心頂”、“張果老:醉酒拋杯踢連環”、“藍采和:單提敬酒攔腰破”、“曹國舅:仙人敬酒鎖喉扣”、“韓湘子:擒腕擊胸醉吹簫”和“何仙姑:彈腰獻酒醉蕩步”,經成龍演繹,成為功夫片史上的一幕經典。

  


換言之,今日觀眾熟知的“醉八仙”拳路,其實是八個“無中生有”的靈感!

 

二、成龍“雙眼皮”真相


若看過《蛇形刁手》,會發現當時成龍還是單眼皮,為何《醉拳》後就成了“雙眼皮”?這就要從成龍受傷史中所列,“拍《醉拳》眼角被踢爆”說起...

 


話說成龍拍戲時,被人稱“腿技之王”的黃正利一腳踢中眼睛上方和眉毛下方的部位,當場血流如注,診斷結果是眼角開裂。但向來怕打針的成龍堅拒縫針,最後只能用醫用膠紙粘住傷口,結果撕掉以後,傷口居然變成了“雙眼皮”,最後只能把另一隻眼睛也“開”了。所以《醉拳》不僅是成龍的成名作,也可以說是“整容作”。

 

三、“看我臉紅脖也粗”


除了拍片受傷,成龍為演出打醉拳的勁兒,也付出不少艱辛。尤其每次演醉態之前,他並不會真的喝酒,而是讓自己低頭彎腰屏住呼吸,通過憋氣等方式讓血全部衝到頭上,這樣看起來就像醉後滿臉通紅一樣。


可見,成龍多年後在《醉拳》一曲中唱的“看我臉紅脖子也粗,心裡明白我是英雄”,就是他當年把自己“憋”出醉勁兒的寫照。

 


四、袁小田晚年大紅


《醉拳》除了成龍飾演的黃飛鴻,更應提及袁小田飾演的“蘇乞兒”。作為袁和平等人的父親,袁小田不僅是香港最早的國術指導之一,在60年代也拍過一系列“黃飛鴻”電影,到70年代本已退休,但為支持袁和平的導演事業,甘願再次出山,不想卻紅遍全亞洲。

 


事實上,八爺構思結合戲班雜耍與喜劇元素的武打動作,背後都有父親的功勞:“我爸爸基本上把自己所懂的傳授給我們一班子女...那時學藝生涯很苦,每天早上練功...下午又到郊外練基本功,刀槍劍戟等‘把子’,學拳和翻跟鬥之類。”所以從《醉拳》袁小田傳授成龍的戲而言,八爺確實放了不少童年往事在裡面。

 

五、始料未及的成功


1978年,吳、袁、成“鐵三角”本來已為《蛇形刁手》的大賣感到滿足,卻沒想到《醉拳》的成功更超乎他們想象:在香港,影片從該年10月5日上映到11月3日,票房高達676萬港元,在數字上打破了由李小龍《猛龍過江》保持的功夫片票房紀錄(531萬),最終高居年度票房亞軍。


而在台灣地區,吳思遠更以“太賺了”、“好的根本就是離譜”來形容《醉拳》的成績,甚至到了發行該片的片商每次見吳思遠就給他送一堆錢的地步!事實上,《醉拳》之前,不少台灣片商都拒買成龍電影,理由是“成龍是票房毒藥,你想我死!”但片子上映後,成龍很快就成了百萬富翁,連嘉禾要挖他過檔,都不惜開出480萬港幣的片酬,堪稱“直衝霄漢”!

 

六、轟動日韓東南亞


《醉拳》在港台本來已經賣瘋,不想79年在東南亞和日韓上映時,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光在日本,影片票房就高達19億日元,位居全年十大賣座電影第8名;同年在首爾,影片先後放映了半年之久,觀影人次高達142萬,等於當時全韓有427萬人次看過《醉拳》,從而打破當地的歷史人次紀錄,並足足保持11年,直至1990年才被《人鬼情未了》打破,難怪當時韓國報章都說:為何人家的電影能拍那麽好?

 


《醉拳》也打破新加坡的歷史賣座紀錄,票房高達146萬新元;至於馬來西亞,用吳思遠的話形容就是“吉隆坡戲院門口人山人海,老闆跑到票房裡面把錢抓了一大把,用什麽東西包了給我...”


最終,《醉拳》在當年全球票房達到2200多萬美元,印證了何謂“轟動”!

 

七、“獎金”“獎品”兩不缺


若說票房是“獎金”,那麽各大電影機構的評選就是《醉拳》應得的獎品——誰說民初功夫片難登大雅之堂?


2000年《電影雙周刊》評選的“20世紀百部最佳港片”中,《醉拳》排行第20名,功夫片中僅次於《精武門》;2005年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評選“中國電影百年最佳華語片100部”,《醉拳》排行第33名;2011年金馬影展票選“影史百大經典華語電影”,《醉拳》再次榜上有名;同年香港電影資料館評選“百部不可不看香港電影”名單,又見到了《醉拳》身影...由此可見,從香港到整個華語電影,《醉拳》都是影響深遠的經典佳作。

 

八、功夫喜劇風潮起


《醉拳》的大賣,令民初功夫喜劇在79~80年達到巔峰,全香港都在構思怎樣在武打中加入各種喜劇創意,所以洪拳正宗劉家良拍了《瘋猴》《爛頭何》,初出茅廬的曾志偉拍了《踢館》《賊贓》洪金寶袁和平除了拍《林世榮》,前者的《雜家小子》捧紅元彪,後者的《南北醉拳》捧出弟弟袁信義,連程小東都難得當主角拍了《出籠馬騮》,甚至徐克《地獄無門》,也有不少功夫喜劇的影子在內...總之,今日我們熟悉的動作電影名家,當年都為功夫喜劇添磚加瓦。

  

然而,那兩年誰也撼動不了成龍的巨星地位:79年成龍首次自導自演的《笑拳怪招》以545萬港元成為年度票房冠軍;80年《師弟出馬》更成為香港影史第一部突破千萬票房的電影,更成為香港“春節檔”的開山之作!

 


 如今,若你提起或重溫功夫喜劇,應記得《醉拳》的變革意義。

 

九、香港的“喜劇時代”


回顧往昔,香港電影能在80年代走向輝煌,實質得益於喜劇題材的崛起:《醉拳》之前,香港雖有許氏兄弟的喜劇賣座在先,但仍是“獨此一家”,功夫片更在李小龍去世後陷入低潮,因沒人能模仿和複製他。


結果,成龍與袁和平反傳統而行,“功夫+喜劇”的路線不僅另辟蹊徑,而且更接地氣。《醉拳》的成功,讓全香港都發現:只要做到“有打有笑”,低成本也能大賺!其後,香港人無論拍什麽題材會加入喜劇元素,而且百試百靈,從而造就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換句話說,港片“逢片必笑”的市場傳統,《醉拳》功不可沒!

 


十、醉拳續集延輝煌


《醉拳》後15年,成龍方再次飾演黃飛鴻,打造了正牌續集《醉拳2》。比起第一集,該片更具意義,因這是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成立的紀念作,台前幕後眾主創都沒收片酬,影片初始成本不過2800萬港幣,其中300萬還是用來給公會購買會址用,在當時的成龍作品來說,已經算很“便宜”的一部了。

 



一如第一集,《醉拳2》再次打破了香港功夫片的賣座紀錄,票房高達4071萬港幣,躋身1994年年度票房亞軍行列,而且只看數字的話,該片的類型票房紀錄保持了整整17年,才被《葉問2》(4300萬)打破,可見觀眾對“醉拳”的情懷。

 


或許很多人不知,《醉拳2》還是內地電影市場改革後,第一部以全國分账形式引進的香港電影。換句話說,成龍可謂內地進入票房時代的“先行者”。而且光看這些場面,就知當時成龍在內地已擁有多大名氣:

 





十一、“不受傷則無醉拳”


當年《醉拳》讓成龍變“雙眼皮”,已是一次重傷體驗。不想15年後,他竟在《醉拳2》裡上演了更危險的一幕:整個人被踢進火堆裡,光是看畫面就能感受到那股酷熱與疼痛;而且最後那場打戲,不僅前後拍了三個月,成龍更真的喝了一點工業酒精,比第一集的“憋氣”更拚!

 

  

所以,“獎金”和“獎品”也沒虧待這部戲。《醉拳2》不僅成為1994年全球華語片票房冠軍(據資料超過3.65億人民幣),更被《時代》雜誌選為“影史百年百大電影”之一,被《黑帶》雜誌評為“史上最精彩的影視打鬥”第五名,同時獲得金像金馬雙料“最佳動作設計”...


可以說,成龍主演的兩部《醉拳》,堪稱華語電影史上最傑出的功夫系列之一。

 

十二、醉拳與文化跨越


40年來,《醉拳》的影響力不僅在於電影,更是華語片“跨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

 

作為日本“國民漫畫”的《七龍珠》,作者鳥山明就直言自己是成龍的粉絲,最喜歡的電影是《醉拳》,“沒有這部電影我根本沒法創作出《龍珠》。”

 



《火影忍者》的李洛克也是“天生的醉拳高手”:

 


香港,著名漫畫家黃玉郎也以《醉拳》為靈感,於1981年創作出同名漫畫,風靡一時,被稱為“黃玉郎四大名著”之一:

 


連弱音都可以用來模仿《醉拳》,甚至到了“神同步”的地步:

 


連日本綜藝節目《雨後脫口秀》都做了一期成龍專題,還特意模仿《醉拳》的經典場面:

 


甚至FC遊戲,發行於1990年的《成龍之龍》,就是從《醉拳》得到的開發靈感:

 


 

後來無論街機遊戲《雙截龍格鬥》,還是PC遊戲《功夫之王》《鐵拳》的雷武龍等,也都用了成龍在《醉拳》裡的造型或動作:

 

timg (2).jpg


當然更少不了《拳皇》裡的鎮元齋,毫無疑問來自《醉拳》的袁小田:


華語電影歷程40年經典無數,但能擁有傳播到全世界的影響力者,《醉拳》定是其中之一;對於成龍大哥而言,能成為華語影壇走紅時間最長的巨星,《醉拳》更是他演藝事業的分水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