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漫煮時光,予我心安的茶道


品茶、賞茶之道謂之茶道。自秦漢始,古今多少文人騷客陶冶於茶海,留墨於茗間。

「茶聖」陸羽曾作《六羨歌》道:「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可見,古人喝茶不僅僅是把水煮沸,丟若乾茶葉,微涼即飲。更是寄寓著提高己身精神境界,修身養性,不求聞達於諸侯,但願恬靜淡雅、與世無爭的情節。

一盞茶如何入杯,全系舉杯之人。或曰:一杯為品,兩杯解渴,三杯便是粗飲了。

古之文人好茶,正所謂:琴棋書畫詩酒茶,乃當世七件雅事,彼此相得益彰、密不可分。北宋大家蘇東坡筆下《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就有言: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人生苦短,茶人常喻之與茶,飲茶初始苦澀,經喉入腹,卻有淡淡甘甜瀰漫於唇齒之間,沁人心脾、歷久彌新。

常言道:柴米油鹽醬醋茶。短短的七個字卻寫盡了芸芸眾生的一生。上至達官顯貴,下到百姓黎明,茶已是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山居士曾詩雲:「食罷一覺醒,起來兩盅茶」。

時光荏苒,事過境遷。而今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當下,又有幾人還保持著古人恬靜淡雅,質樸無華的情操。

常常想,得閑約上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去一遠離城市喧囂,人跡罕至的幽靜深林處,尋一景色優美之古舊長亭,天邊雲霧繚繞,腳下碧水寒潭,沏一壺好茶,知己們吟詩作賦,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又或是巧布珍瓏棋局,彼此呼朋引伴,各抒己見,放浪形骸之外,聊聊家國大事。無一不是人生之一大樂事。

品茶不同於喝茶,前者需要飲茶人走進茶的靈魂。民國第一散文家周作人曾說: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大意便是說茶要是喝的好了,可以勝過作十年的「塵夢」。這便是茶的靈魂,更是一種超脫的境界。只是普通人即便喝了數十年之久的茶,終了「塵夢」倒是做了不少,然終究品不透那一杯清茶。

讀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說:縱然茶道歷史悠久、此間學問博大精深,但也莫要將它說得神乎其技了。真要究根溯源,酒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可半點不輸於茶。

如若真要這麼想,可就本末倒置了。凡能經過時間洗禮的,都是人類歷史上濃墨重彩、不可磨滅的一筆。

酒意奔放,動輒豪情萬丈,茶則內斂,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酒好比燕趙之士,慷慨激昂,令人血活性起,茶卻如江南女子,優柔婉約,使人神宜氣清、耳目一新。二者便如兩灣潺潺細流,彼此涇渭分明地順著歷史長河汨汨而下。

鬥酒詩三千的李太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中曰: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可見一個嗜酒如命的「酒徒」尚且詠贊品茶。

所幸,如今喝茶的群體逐漸豐富起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過去,彷彿只有文人墨客才懂得的品茶。到現在,即便再普通的勞苦大眾,都能撿拾點名貴茶葉,斜臥藤椅,靜享午後時光。

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優雅動聽的茶名,使人未飲先醉。可喝一口好茶便是所謂的品茶了麽?不見得。

茶道的講究很多。除了上好的茶葉,最重要的還需要有「和、靜、怡、真」的品茶修行。

微風習習,鳥鳴幽幽,蒲扇輕搖,靜臥簷下。沏了一壺好茶,清香裊裊,龍井的味道緩緩在唇齒間滑過。此刻卸下一天的重負,讓疲憊的靈魂昄依到寧靜祥和的境界中。揚清盪濁,甘而不澀,餘味迴旋,盡享這精神上的愉悅。

花開莫寞,而我心安。一顆茶心,漫煮時光。

作者:上官雲野 | 弘益茶道美學撰稿人

?排版編輯? 兮淺

?圖片來源:弘益茶道美學圖庫及網路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