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夏天,誰來製造體娛綜藝的首個爆款?

文 | 東臨

偶像養成、圈層文化、情感觀察......近年來,綜藝節目的類型持續更迭,在趨向於縱深化的綜藝市場,從業者們除了需要持續找尋類型可能性之外,更需要探尋不同的呈現形式,為觀眾帶來持續的新鮮感。

自2015年網絡綜藝的閥門被扭開後,行業便陸續走過了音樂綜藝元年、偶像綜藝元年、原創綜藝元年,而在這些門類之外,體育類綜藝也成為“香餑餑”,迅速得到了市場的目光聚焦。

2016年堪稱體育綜藝元年,有超過20款體育類綜藝節目撒向市場,而這一數字在隨後的時間裡穩步增長。今年八月末到九月中旬在中國的八座城市舉行的國際籃聯籃球世界杯,也在一定程度助推體育類綜藝走向市場。

可即便如此,在過去幾年時間裡不斷誕生的體育類綜藝中,真正意義上的出圈之作卻少之又少,體育綜藝市場藍海、及種種體育賽事所催生的體育類綜藝“量變”,為何卻罕現“圈外狂歡”?

體育類綜藝持續湧現,為何出圈者甚少?

體育類綜藝的爆款缺失背後,是市場類型扎堆、競技性與娛樂性“平衡失控”等問題的逐漸顯現。

雖然近年來體育與娛樂元素的深度融合,已然從全民闖關類、跳水類、球類向著更為豐富的類型行進,如與潮流文化結合、與明星運動會的結合等等。

但突破了類型扎堆問題後,關於把控競技性與娛樂性的平衡這一點上,卻始終少見成效。將目光發散至海外體育綜藝市場,或許能夠提供給我們一些思考。

如何把握娛樂性與專業性之間平衡,也是海外製作方的一個大難點。如《名人四濺》,作為海外跳水娛樂綜藝的類型先驅,已經有超過十個國家和地區購買了這個節目的版權,在已經播出的荷蘭和英國,都拿下了收視冠軍,在這檔節目中,明星嘉賓時常出現但並未“反客為主”。在英版和美版中,明星運動員是最主要的參與者,觀眾熟悉的電視明星和電影明星“戲份”不多,很好的保證了節目的專業性。

再比如Fremantle Media的熱門體育類真人秀《冠軍之巔》(Master Athletes),高強度的競技真人秀,戲劇效果與體育競賽元素融合得當。又如BBC的直播類競技節目《名人跳翻天》(Tumble),羅馬尼亞體操傳奇娜迪亞·科馬內奇等明星運動員的加盟,展示了“名人”如何“跳翻天”。

反觀國內體育綜藝市場,體育綜藝遍地開花,卻“量多不精”,除了是創造力稍顯缺失,在賽製的問題上的“硬傷”,如讓觀眾及業餘評委打分,缺乏嚴謹性等等,也是無法保障體育類綜藝品質的問題所在。

放眼望去,國內體綜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體育+娛樂的形式,在國內綜藝市場很長時間裡尚且為一片空白。

首檔全明星籃球競技真人秀,能否成為“體娛IP”典範?

不過近日,CBA知名教練李春江的幾個口誤——“體測變體檢”、“不相信眼淚,只相信淚水”在社交圈引發了網友們陣陣嗤笑,日常嚴肅脾氣火爆的李春江在一檔籃球節目裡意外袒露出“反差萌”。

李春江在籃球圈裡威望高,同時又是出了名的暴脾氣,比賽中喜歡用大喊的方式指導隊員,也經常和裁判衝突,給裁判施壓也是他戰術的一種。可是在Super3星鬥場裡,竟然不好意思了起來。

這源於一檔由騰訊體育出品的全明星籃球競技真人秀《2019超級企鵝聯盟Super3:星鬥場》 ,節目中,李春江的搞笑口誤不過是冰山一角,Super3星鬥場這款兼具競技和娛樂屬性的真人秀,從預告片到第一期節目開播,在僅僅一周的時間內,就在網上打響了聲量,卷入了粉絲、球迷、素人等不同的群體參與到對節目的討論中來。

那麽,細究在體育綜藝總體撲街的背景下,為何Super3星鬥場在當下能打破市場空白,或許能給行業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專業且有趣是這款綜藝的鮮明特點,“嚴格教練”李春江在緊張到“搓搓衣服”之後的一個個口誤,和被粉絲們剪輯成小視頻進行傳播的東北話,又將觀眾拉回了娛樂節目詼諧輕鬆的氛圍。

星空灼灼是這款綜藝的另一個特點,“全明星”的嘉賓陣容幾乎集聚了娛樂領域的籃球愛好者,從音樂人、演員到idol、脫口秀演員。有蕭敬騰、周銳、王鶴棣等常駐嘉賓,也有娛樂綜藝的常客如李晨、鄭愷,更有“雲次方”cp阿雲嘎鄭雲龍,而在專業領域,也有顏行書等退役的專業運動員。

而不可忽略的是這款綜藝設計之初的正確決策,就是敲定了籃球這個體育運動中最受年輕人喜愛的運動。騰訊企鵝智庫發布的《2018中國籃球產業白皮書》指出:在20歲以下年輕人和25-35歲成年人兩個典型群體中,喜歡籃球的網民分別為52%和40%左右,在所有運動中排名第一。核心籃球迷數量達到1.43億,泛球迷的數量達到4.82億。

龐大基數為泛體育類節目提供了天然閱聽人群體和更多合作可能。職業聯賽更是一種對球迷具有強滲透性的呈現形式,在巨大的市場前景背後,一檔具備泛體育性質的籃球賽事主題的真人秀,無疑是最好的籃球類體育綜藝的切入口。

打開娛樂體育兩個窗口,能否催生首個爆款?

從理論層面講,在體育綜藝這一天然帶有強競技性的文化內容中,一方面是娛樂性所能夠為體育綜藝降低欣賞門檻。另一方面,娛樂為輔,體育文化為主,無疑是一種“寓教於樂”的為觀眾塑造價值導向的方式。

拋開理論從實踐入手,隨著2019年Super3星鬥場的上線,娛樂和體育文化領域的鏈接窗口才被逐漸完整打開。

Super3星鬥場裡,明星們在娛樂氛圍的同時能夠為圈外閱聽人普及籃球文化。如四川人王鶴棣經常提到的“吃火鍋”(蓋帽),籃板球、大黑牛李晨的“黑牛衝撞”、和節目中無時無刻出現的籃球專業術語等等,更有優脫口秀演員池子、鄭愷自動組成的“綜藝隊”,娛樂屬性無疑能夠帶動更多非原生閱聽人觸達籃球競技領域。

而在第一期節目中自稱“吃瓜群眾”的Sunnee楊芸晴和小七賴美雲作為圍觀者,更是不時發出迷妹的呼聲。這一幕幕似乎都在告訴觀眾們:Super3星鬥場所填補的市場空缺是雙向發力的。

這也給了國內體育內容平台一個文化普及的突破口:以娛樂文化的角度切入傳統體育賽道,催化年輕人及圈外人士對體育文化的認知度。縱觀國內體育平台,無論是體育媒體平台還是垂直體育社區,這似乎都是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必然行進方向。

在國內體育類節目的數量與流量不對等、難以在大眾領域傳播裂變突破圈層的環境中,體育+娛樂綜藝的出現,已然成為娛樂綜藝的“競技加成”和體育綜藝的“破圈可能”,而在圈層裂變之後,在體育IP衍生品、乃至idol球員所引領的“飯圈體育熱”等體育文化衍生領域,或許今年這檔真人秀能帶給市場更大的想象空間。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