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日報:斬斷網絡詐騙黑色產業鏈 精準識別精確打擊

  關注網絡詐騙套路層出:虛假資訊,山寨平台,代刷陷阱

  錢一彬 周小苑/人民日報

  200餘名被告涉嫌發布虛假招聘資訊實施詐騙,超過5500人受騙,詐騙金額近億元……日前,有媒體報導近年來通過58同城、趕集網發布的虛假招聘詐騙案件達60起,甚至有單起案件涉及受害者2000餘人,涉案金額達6270萬元。

  除了虛假招聘資訊騙人錢財,網絡騙局套路層出,令人真假難辨:個別電商賣家以“返利”“送券”等幌子誘騙買家付款;“李鬼”網站以假亂真,假扮對象涉及高校網站、支付平台甚至政府網站;代刷業務明碼標價干擾網絡秩序,甚至成為不法分子的斂財工具。專家指出,營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圍,網絡騙局背後的黑色產業鏈亟待重拳整治。

  有力協作、有效聯動,平台審查嚴把關

  “在家能上班,日賺400元。”今年4月,一名浙江網友小徐在某招聘資訊平台被一條“待遇優厚”的網絡兼職資訊吸引。當小徐先後繳納數千元入職押金和保證金後,工作人員卻再無音訊。

  “親,你隻用點這個鏈接並用支付寶支付,就可以獲得20元優惠。”日前,平時酷愛網購的吳小姐,在淘寶平台看中了一條裙子。“賣家說可以贈送優惠券,只是需要在下單前通過支付寶账號轉账支付。”一周過去,按照商家提示完成轉账後的吳小姐卻遲遲未收到商品,再次聯繫時卻發現店鋪下架、商家消失。

  類似假商家、假招聘詐騙案例不在少數。不少網友表示,自己經歷過虛假商家收錢不發貨、招聘方突然消失等網絡騙局。在獵網平台2017年接到的用戶舉報中,虛假兼職詐騙是舉報數量最多的類型,所佔比例達15.7%,虛假購物詐騙舉報案例佔14.3%。

  “網絡平台審查不嚴,是造成虛假商戶盛行和虛假資訊傳播的重要原因。”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刑偵研究所講師李小愷認為,網絡平台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理應承擔相應的審查準入職責;還應重點針對商家和資訊發布者進入門檻低、流動性強的特點,積極與政府部門以及其他平台有效聯動,不給斂財騙局可乘之機。

  破解虛假資訊騙局,多方協力是關鍵。日前,浙江溫州市警察局反詐中心與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平台協作,組織10個小組分赴19個省份開展集群抓捕,成功抓捕“假招聘”涉案人員53人,涉案金額超100萬元。

  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麗認為,互聯網平台應建立多層審查機制,加強辨別審核,切實履行平台審查準入職責,尤其要對虛假資訊、虛假商家保持警惕,保證網絡資訊真實性。

  “既要平台自覺,更要依法規範。”李小愷指出,相比於民事責任界定,現有法律法規對網絡平台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的規定仍待進一步明晰,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不可預期性以及較差的可執行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整治措施的推進。

  嚴把源頭、嚴控全程,“火眼金睛”防風險

  “明明是兩所大學,為什麽學校官網這麽像,甚至連欄目設定都一樣?”日前,有網友發現河北經貿大學被“克隆”了。打開“克隆網站”,學校簡介煞有介事:“於1992年下半年開始籌建,1993年6月14日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然而經有關部門核實,所謂的“武漢經貿大學”既非正規高校,其網頁域名也來自境外伺服器。

  今年4月,安徽靈璧縣警察局破獲一起涉及3個犯罪窩點、犯罪嫌疑人達24名的網絡詐騙案件。一條涉及製作山寨釣魚網站、誘騙網絡遊戲玩家點擊、騙取账號密碼、竊取交易遊戲裝備的黑色產業鏈條被斬斷,涉案金額近200萬元。

  專家指出,山寨網站以假亂真,用戶稍有不慎便會“入坑”,導致個人隱私資訊泄露甚至被不法分子騙取錢財。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互聯網金融仿冒網頁已超過4.7萬個,受害用戶達11萬人次。

  日前,山東煙台芝罘區檢察院依法批捕10名虛假彩票網站詐騙團夥犯罪嫌疑人。該團夥自2017年以來,利用微信、QQ等網絡工具發布虛假廣告誘騙彩民前往“體彩網”“彩樂網”等虛假彩票網站投注,並采取反覆更換網站地址方式躲避用戶舉報以反覆作案,涉案金額超400萬元。

  “斬斷虛假釣魚網站背後的黑色產業鏈,需要監管部門嚴控全過程、覆蓋全環節,既要通過網站實名備案製嚴把傳播源頭,也要通過動態監測機制和追蹤技術,及時發現可疑的網絡欺詐鏈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黃楚新建議,互聯網平台應成為破解網絡欺詐騙局的重要參與主體,為監管部門整治山寨網站和釣魚網站提供數據分析參考和地址追蹤支持。

  山寨偽裝真假難辨,網民更需提高警惕。“虛假釣魚網站通常偽裝成銀行、電商等涉及在線支付操作的網站,意在竊取用戶銀行账號、密碼等資訊。”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雲松分析,網民在登錄此類網站時應提高安全風險意識,“比如盡量使用主流瀏覽器並開啟釣魚網站攔截功能,對資質和安全性存疑的網站,也可通過權威數據庫先查詢確認。”

  精準識別、精確打擊,技術之盾顯身手

  280元購買10萬僵屍粉絲,45元購買1萬普通粉絲,80元購買1萬仿真粉絲……有網友在微博平台收到了這樣一份“粉絲業務價格表”,粉絲、點讚、評論等業務一一注明、明碼標價,甚至還有所謂的“高品質轉發評論”“真人針對微博內容評論”等名目繁多的代刷業務。

  記者與一位聲稱提供“刷粉”業務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繫,對方介紹稱:“除了有專人每天負責申請新账號,還有代刷機器人和軟體,效率很高。”數據顯示,目前代刷主戰場已逐漸由網頁平台向移動代刷軟體轉移,僅2017年一年新增的代刷軟體數就超過15萬個,是2015年總量的35.6倍。

  目前,一些主要平台采取技術監測、用戶投訴等手段,鑒別非正常手段獲取的粉絲。據統計,微博平台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已累計處罰違規账號超過68000個;抖音平台則采取限制流量、封禁账號等處罰手段打擊代刷行為,並針對粉絲異常账號進行定期評估和回溯清理。

  “社交平台的刷粉刷讚行為盛行,往往令所謂的熱門話題掩蓋網民真正關心的民生、經濟和社會事件,導致本應成為理性討論平台的網絡公共太空充斥明星八卦和奇聞異事,擠壓互聯網優質內容的生存太空。”陳雲松分析。

  專家指出,除了影響互聯網內容生態,“代刷”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成為其斂財詐騙的“新套路”。

  “刷單兼職廣告上寫著只要在淘寶上完成刷單,就能得5%—10%的傭金,賺錢非常輕鬆。”今年1月,家住安徽淮北的代先生按照所謂的“刷單”要求購買了一件價值120元的商品,交易成功後,對方即刻返還125元。初嘗甜頭的代先生繼續刷單後,商品價格越來越高,“卡單”“任務未完成”等理由卻越來越多。當被“中介”拉黑時,代先生已投入近2萬元。

  “代刷產業鏈如果長期存在,將擾亂市場和內容競爭秩序,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黃楚新認為,取締代刷產業鏈,不僅需要監管部門從嚴監管、從嚴整治,也需要互聯網平台更新技術手段,實現精準識別和精準打擊。“與此同時,普通網民應積極投訴舉報,切不可因貪圖蠅頭小利參與刷單而助長不正之風甚至遭受損失。”

  (原題為《斬斷網絡詐騙黑色產業鏈》)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