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話題丨房子比男人靠譜?小心鼓吹女性買房的行銷話術

特約作者 | 陳城

近些年,社會對於“女性獨立”這樣的議題愈發關注。可以看出,有些對“女性獨立”議題的討論,是切實關注女性權益維護的,但也能看到,諸如情感行銷公號等,正在有意識地大書特書“女性獨立”的“毒雞湯”,試圖用這一概念來博取眼球獲取商業利益。

近日,微博熱搜榜一條關於“大城市女性買房猛增”話題引發廣泛討論,並以某房源平台的調查數據來例證,女性獨立買房正在成為主流。於是,“女性獨立買房”、“房子比男人靠譜”成為一個熱議話題,有人評價為“獨立婚姻觀”正在興起。

檢索互聯網可以發現,類似的新聞在過往也曾存在,有必要去審視下,“女性獨立買房成為潮流”一說到底是事實,還是又一種行銷話術?

房源網站的調查數據難以支撐 “女性獨立買房正在興起”

引發關注的數據,來自貝殼找房近日所發布的《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中國房源網站貝殼找房對其平台上2018年的67724筆房產交易分析後發現,47.9%的買家是女性,相比之下,2014年時該比例僅為30%左右。

然而,而對於同題新聞的報導,經濟日報則是這樣描述的。《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顯示,2018年,女性購房者比例整體達到了近7年來的最高值46.7%,與男性購房者比例已很接近。

對比發現,對於同一結果的闡述,兩家媒體的數字有出入,雖然數字差距很小。這份報告的全文,並未能夠在互聯網上檢索到,網絡上的媒體報導恐是該房源平台的公關通稿。

顯然,這份調查報告的真實性就需要大打折扣了。即便不細究數字差異,這份所謂的調查數據也還存在諸多疑點。

比方說,“北上廣深等12座大城市的964戶家庭”作為抽樣調查的樣本是否足夠廣泛及具有代表性?有沒有考慮到,一二線大城市限購措施的變化引發的“假離婚買房效應”?

再比如,買家是女性這樣的數據是以何種標準得出?是以簽約人的性別以及房產證上的性別來區分,還是說只要是女性注冊用戶就可以?是否包含男方全權委託辦理等情況?

另外, “真的有房產商會統計所有業主買房子的錢,到底是自己出,還是具體由誰資助嗎?”3月26日《東方今報》的一篇評論文章就質疑,房源網站關於74.2%的女性買房時沒接受伴侶資助,29%能完全憑一己之力買房的說法,不太符合現實邏輯。

這篇文章還援引了智聯招聘發布《2019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其中顯示,職場女性整體收入大約是男性收入的76%左右,男女之間的整體薪酬差異甚至比2018年還拉大了1個百分點。顯然,這一結論能夠證明的便是“女性獨立買房的願望,並沒有那麽容易實現。”

商業機構的調查結論不要輕易相信

然而有意思的是,檢索網絡可以發現,諸如麥田、58、安居客等房源平台,都有類似女性獨立買房的數據調查,而且是密集發布——

麥田房產去年11月的一份報告顯示,“購房的單身族中,女生佔比52%,男生佔比48%,單身女比單身男的購房比例還要多出4個百分點。”

58同城、安居客今年3月發布《2019年職場女性就業安居報告》則稱,“有24.7%的職場女性獨立購買第一套房,相較於去年提升12%”這份報告還顯示“男方獨立購買第一套房子”的比例僅為4.4%,可謂是大大顛覆了“丈母娘剛需”的一般認識。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報告清一色來自地產相關機構,而缺少來自中立學術機構的聲音。而商業機構的說法是否可信,是值得懷疑的。曾經有家婚戀機構聯合北京大學某學院在2016年初發布了個《2015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出了一個聳動的數據“95後平均初次性行為年齡為17歲”,但實際上當時年齡最大的95後才20歲,絕大部分可能還沒體驗過性行為呢,無法進行統計,這個結論顯然不靠譜。

打著北大招牌且如此,一般商業機構的調查結論,大家只需要“姑妄聽之”即可。

事實上硬要找的話,也能找到一些不支持“女性獨立買房興起”的商業調查數據,比如“滬江Hitalk”去年依據“鏈家上海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一個報告顯示,2015、2016、2017這三年女性購房佔比分別為38.8%,39.1%,39.8%,差別並不顯著;而據一份相對嚴謹的、由“城市數據團”2015年發布的“上海的房子被誰買走了?”報告,上海購房者中性別比為147:100,男性居多,差距還比較大。

總而言之,關於“女性獨立買房正在興起”這個現象能否成立,需要更多的客觀學術研究才能闡明。而這一現象能否讓“丈母娘剛需”成為歷史名詞,更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房源網站的調查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切合女性心理的行銷話術

不過,可以推想的是,儘管“女性獨立購房正在興起”還難言已經成為現實,但作為一項有潛力的行銷話術,這是房地產從業人員能夠充分意識到的。

這不僅是因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下女性經濟實力的絕對提升(注意,是絕對提升,而非相對於男性提升),以及“女性獨立”是一個“政治正確”的輿論導向,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於,對於購房這項行為,女性起到的作用確實在增大。這不限於單身女性,而是針對全體女性,比如那些面臨決策購置首套房和改善房的小夫妻們,很多情況下,女方的意見起到了主導作用,有說法是起決定作用的佔了70%以上。

這一點毫不奇怪,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性別之間的偏好差異越來越被放大。房子可以說正是一個典型。

通常來說,女性消費在精神滿足和心理需求方面是高於男性的,這從她們購買皮包、首飾,為妝容精致購置大量化妝品等消費行為就可以看出。她們這樣做,只是為了打造一個良好的自身形象,從而增加自信,更好體現自我價值。

為了擁有精致的生活,女性群體自然更加關注是否有自己的房子,能夠擁有更好的居住條件。再加上由於房地產市場過熱以及教育資源的緊缺,購買房產也就無疑附帶了投資屬性,因而,購房對於女性而言就會成為一種消費偏好。

房源平台的調查顯示,女性更注重房產的教育、交通配置。單身大齡女青年中有64.4%選擇地鐵房;36.6%把“學區”列為擇房標準。這樣的數據可以看出,她們買房的規劃性非常明顯。選擇地鐵房自然是為了便利的交通,而選擇“學區”也是為了避免將來生育後可能帶來的,因子女入學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類似於為了上好小學,把郊區大房子賣了搬進胡同裡的情況,早已不是什麽新聞了。

當然,也得看到房子對女性而言有著更強的安全感意味,這是因為現在社會流行女性獨立觀點。媒體報導中,不少單身大齡女青年認為,“房子比婚姻更讓人有安全感”。她們認為,與戀愛相比,房子既改善生活質量,又是一種投資。且自己有一房傍身,哪怕對象沒房也不用擔心愛情被現實打敗。

因此,房源平台以及房地產商鼓吹“女性獨立買房”,是一種投其所好——女性對房子、居住條件的偏愛與重視,讓她們對買房更為執著。而男性在這方面,往往就不如女性那麽在乎。相比起“獨立婚姻觀”的興起,這種性別方面的偏好差異,或許是女性買家比例上升更為貼切的解釋。

在最近十多年來的這波房價上漲的過程中,女性群體對房子的偏好,可以說“恰逢其時”。 各種“男方猶猶豫豫錯過買房時機”、“女方做主趁價格大漲前拿下房子”的傳說讓女性群體掙足了臉面。不過,在當下面對鼓吹女性買房的各種話術時,保持這種一貫以來的偏好是否還是好事,恐怕就未必了。房地產市場,終究還是要回歸理性的。對於各種“話術”,多一些警惕不是壞事。

第4458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