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用懷疑,你們約會看電影就是因為窮

王牌特工的體面是一身帥氣西裝、開名車去約會,我能想到最體面的事,是跟你去看電影。

越是在捉襟見肘之時,人越講究尊嚴和體面。越是在經濟越下行之時,看電影的越多。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559.11億 同比增長13.45%,而2016全年票房同比增長僅3.73%。在如此形勢之下,很難說人們看電影是為了精神麻痹,還是真正地享受生活。總之,看起來體面才重要。

“錢攥在富人手裡,會被用來投資,讓錢生錢,利滾利;但如果錢到了窮人手中,只會一分不剩地被花到酒精、女人和電影上。”

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不是我說的,而是出自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首席查克·格拉斯利之口。格拉斯利所言惹了眾怒,但不可否認,吃飯、逛街、看電影已經成為普羅大眾的休閑日常,美國如此,中國亦然。

手上有點閑錢的你,免不了常去吃吃喝喝,那是人在最為基礎的生理需求中,不斷嘗試靠近更高級的自我滿足;偶爾花大價錢裝扮自己,看似一躍更新談起了審美需求,說穿也是生理在驅動。

而“看電影”這一與我們生存與否沒多大關係的事,突然便能與前兩項相提並論,成為一種人人追求的體面消費行為。

這一轉變,來得順理成章。

體面並不是貴族才有,現代人生活也處處講究體面、圖/《唐頓莊園》

體面怎麽就和看電影扯上了關係?

——————

體面,是明明餓得快暈過去了,也不會輕易加入食堂前的生死賽跑;是明明衣櫃中9成的襪子都有破洞,去日料館子赴約的那天就剛好穿了完好的那一雙;是明明1號就是還款日了,錢還湊不齊,那也不妨礙我凌晨12點在朋友圈配上美圖發一句“你好8月”,騙得一大波點讚。

關於體面的真髓,培根和楊絳了解得最透徹。他們一個說,“赤裸裸是不體面的;不論是赤露的身體,或赤露的心。”另一個解釋,人被驅逐出伊甸園的時候,便已知曉真相總需要掩飾。太陽過於刺眼,加點浮雲便能折射出七彩光,正是那些幽暗才讓人迷惑,讓人夢想,讓人希望。

就是裝唄!忘記自己還在為生活忙碌,強凹出不愁吃喝的樣子。關閉自己的真實感受,主動迎合輿論場中最“正確”的三觀。通過“裝”,人們可以騙得自我與周遭環境的認可,從而打造出一副“體面”的模樣來。

走進咖啡店對老闆說,“來一杯白開水,不加冰,謝謝。”

這樣聽起來“體面生活”也需要演技,不好裝。其實不然,一張三四十塊錢的電影票便能幫你實現願望。

從前看電影的只有城裡人,每每進影院,還得是《泰坦尼克號》、《阿凡達》那樣的好萊塢巨製才有號召力。村裡人看電影,更是要在電影上映後,等上個幾年,球場的大螢幕上才會播放。從隔壁村偷跑過來看電影的小孩,錢用來買了西瓜,又錯過了最晚的公交,只能抹黑趟過一段泥路回家。

而影院和線上購票的普及,讓電影從距離上接近了大眾。我國的銀幕總數在2016年已達到41179塊,成為世界第一。同一年數據顯示,全國網絡購票比例超70%,甚至在西藏的一些影院,網絡購票率也達到40%。

看電影簡單,手機一點,再出發去到市中心,在吃飯購物之後,還可與身處美國比弗利山莊或法國坎城的人擁有同樣的精神享受,體面!甚至在看完電影之後,他們還可以在網絡上化身影評人,大抒己見,以唇槍舌戰論英雄,體面!

再看,每周五影院有一次上新,按35元的平均票價來計算,如果每周末看一場,一年要花費1820元。這個數不多不少,鄉村青年剛好消費得起,城裡打工者的錢包除去這個也多不了幾分。看電影的體面,也可能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體面。

從鄉村露天電影院開始,看電影就是中國人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

體面的電影人

——————

看電影給普通人提供了一個“裝體面”的太空,也給電影人提供了徹底體面的資本。

影評人周黎明在《一秒24格》中說,一個時代最流行的文藝形式,能催生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最大化。電影化作的資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現實意義的票房,還有一個是作為整個人類歷史發展中無形無價的寶物,前者要錢,後者要獎。

從“要錢”的角度來看,“天價片酬”市場的結論。縱使有再多舉報,縱使增了稅收,減了片酬,老百姓用自己“親眼所看”換來的流量和價值,還是比他們自身能夠創造的財富多上千倍。所以老百姓也不好去“仇視”流量明星,畢竟他們的體面中也有自己買的一份單。他們更不妥的做法是放棄看電影,以犧牲自己的方式,去搏整個電影市場的面子。

不少中國演員“征服”奧斯卡的不是靠電影作品,而是服裝秀。

從“要獎”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要肯定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電影。它們可以記錄一個時代,可以講好一堆故事,可以討論一些問題,也可以強行將這個時代社會上發生的問題編成故事。

大家的終極理想都是小金人,差別就在“讓別人看出你的努力”拿個安慰獎,還是說“明明為拍這部好片子做出十分努力了,還要裝出一副不經意的樣子”體面地討評委和影評人歡心。

奧斯卡不知為何,結合這兩點,尋思出一個“最受歡迎獎”來。這就像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楊超越,哄大眾轉發一下,還很吉利。

轉發此錦鯉可躺贏。

可惜留給電影的“面”不多了

——————

《羅曼蒂克消亡史》在路演的時候,導演程耳對觀眾說,他們不過是找了一群體面的演員,拍了部體面的電影,給體面的觀眾看。導演這番話,可能是從電影主角的原型“杜先生”身上獲得的靈感。杜先生說:

做人要吃三碗面,一是情面,二是體面,三是場面。這是三碗難吃的面,可是為了朋友,再難吃都要吃。

體面人,世界上可真不多。

中國電影這碗面也不好吃,可是為了自己,電影人還是吃下去了。

張藝謀前段時間做客許知遠的《十三邀》,他說自己喜歡形式感的東西,但中國電影形式太少了,框框還多。“如果我就拍《活著》,其他類型啥也不拍,到今天也就活不下去了。”《活著》被框沒了,所以他也還拍了《長城》《三槍拍案驚奇》和《滿城盡帶黃金甲》。

老謀子還是拍過好電影的了,在越來越多人願意到電影院追求體面生活的過程中,《前任》談了好幾任,孫悟空的扮演者可以湊成一桌麻將,綜藝到螢幕上走一圈,都能笑死個人,賺錢好不容易。

是愛情公寓,還是愛情公墓?

可是眼看先抄襲後詐騙的《愛情公寓》票房都斷崖式下跌了,中國電影這出瘋瘋癲癲的好戲能演多久?

一個不太巧的巧合,《前任3》有首插曲就叫《體面》。歌是這樣唱的:

別堆砌懷念讓劇情變得狗血

深愛了多年又何必毀了經典

都已成年不拖不欠

浪費時間是我情願

像謝幕的演員眼看著燈光熄滅

來不及再轟轟烈烈

就保留告別的尊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