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付一夫:馬雲大手筆投資東北的背後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付一夫

  此次馬雲在哈爾濱祭出大手筆,疊加此前一眾大佬的東北掘金之舉,無異於給所有的民營企業家們打了一針強心劑。

  馬雲又有新動作。

  日前,馬雲抵達“冰城”哈爾濱,先是來到哈工大做了一番交流,又前往友誼宮參觀了一場優質特色農產品展,甚至還在雨中遊覽中央大街、吃馬迭爾冰棒。

  不過,馬雲此行絕不是遊山玩水而已。據新華社報導,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同阿里巴巴集團簽署了數份戰略合作協議。在與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省長王文濤的會談中,馬雲特別表示道:

  “阿里巴巴集團投資必須要過山海關,與黑龍江簽約項目近期要見效。

  背後深意,耐人尋味。

  1

  近些年,東北經濟頗為低迷,尤其是自2014年起,東北三省的GDP增速一直都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個別年份甚至出現負增長態勢(參見圖1)。

  無數專家學者針對東北經濟的困境做出了分析,其中被討論的最多的,是東北日漸惡化的營商環境。

  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營商環境是指一家企業在開辦、經營、貿易活動、納稅、破產及執行合約等方面遵循政策法規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這其中,又包括微觀營商環境與宏觀營商環境,前者指代的是與企業本身聯繫緊密、且直接影響企業正常運作的各種參與者,具體涉及到企業本身、顧客、競爭者、公眾等;至於後者,則是包括人口、政治、法律、科技、自然資源、社會文化等多個維度在內的外部環境。

  營商環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同企業生存發展息息相關。一個城市或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劣,往往關係到當地能否順利招來投資項目,關係到企業家是否願意一心一意地在當地謀發展,也關係到市場活力會否得到充分釋放。而作為市場經濟最為重要的主體,民營企業更容易被營商環境所影響。因此,學界常常把營商環境視為衡量一個地區市場經濟活力、核心競爭力以及潛在發展能力的重要標誌。

  東北的營商環境究竟如何?數據或許可以說明問題。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2017年,東北的民間投資累計增速始終為全國四大區域板塊中表現最差的,2015年與2016年更是全國唯一的民間投資負增長地區,增速分別為-9.5%和-24.4%(參見圖2)。

  與東北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深圳。根據普華永道等機構發布的《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深圳在城市對企業的吸引力和企業在城市的發展力兩方面均居於全國首位,彰顯出極佳的營商環境。也正因為如此,深圳既能持續吸引全球範圍內的無數優質企業入駐,又能自主培育本地的優秀企業,發展活力源源不斷。

  對此,相信企業家最有感觸,也最有發言權。人們應該還記得,在2018年年初,知名經濟學家、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毛振華在東北雪原上發出的呐喊,他在一段視頻中控訴當地政府嚴重侵佔民營企業權益,甚至聲稱“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來了之後,是亞布力最黑暗的日子”。

  坊間流傳的“投資不過山海關”,看似一句玩笑話,實則入木三分地道出了東北經濟的最大症結。

  2

  歸根結底,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欠佳,源自其固有的經濟發展慣性。

  東北大地,曾經是沒落的俄羅斯貴族、潰敗的哥薩克騎兵、流離的猶太人心目中的“天堂”,這裡幅員遼闊,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基礎堅實。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重振蕭然的國民經濟,國家於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明確提出,要“集中力量進行工業化建設”,其主要建設陣地就是東北三省。於是,作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帶著國家無與倫比的期許,率先從戰後的廢墟中甦醒,並成為了此後長達數十年的國民經濟增長極。

  在計劃經濟制度紅利的賦能下,東北經濟堪稱“風口上的豬”,其快速發展引來大量人口湧入,石油加工、煤炭、鋼鐵、農產品、木材等資源型行業對全國經濟增長起到了絕對引領作用,同時諸如鞍鋼、哈電、一汽、一重、沈飛、東重等一批重工業龍頭也隨之崛起,“鐵人精神”與“大慶精神”更是成為引領全國工業發展的精神榜樣。

  可硬幣的另一面是:計劃經濟的發展思維根深蒂固,滲透到政府、企業和民眾的方方面面,固化了東北的發展理念,使之成為難以扭轉的體制慣性;而資源優勢隨著資源價格的回落、去產能的推進也變成了“資源詛咒”。加之法制化、市場化程度長期落後於建立創新型國家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東北經濟的轉型步履維艱。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期的振興東北計劃中,國家的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持主要放在以國有企業改組改製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上,設法通過國有企業扭虧為盈,擺脫困境。這一系列舉措在無形中鞏固了東北地區國有企業的絕對優勢地位,強化了行政色彩的同時也放緩了市場化進程。如此一來,縱然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中最為活躍的主體,但在東北的大環境下只能處於弱勢地位,很難健康成長。

  近些年,諸如毛振華呐喊事件絕非個案,關於東北營商環境日漸惡化的種種報導並不鮮見,這也導致各路資本與企業家對東北地區的“敬而遠之”。倘若不加快構建適合民營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那麽東北的轉型就難以貫徹落實,其發展困局也很難破解。

  一言以蔽之:振興東北,先要改善營商環境。

  3

  可喜的是,在毛振華呐喊之後的日子裡,一些變化在悄然發生著。

  2018年11月,由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持編寫的《東北主要城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2018》正式發布。報告顯示,東北主要城市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獲得投資能力有所提升,對北上廣深的投資吸引力不斷增強,企業投資總額持續增長,當前正進入新一輪的吸納投資高峰期;從各主要城市獲得投資的能力來看,沈陽、大連企業獲得投資的水準僅次於廣州,甚至已經超越了西安和鄭州。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家紛紛開啟了東北掘金之旅。例如,繼去年造訪吉林,與吉林省政府、中國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之後,馬化騰前不久再度出席了遼寧省政府與騰訊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王健林在今年5月豪擲800億元投資沈陽,擬投資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型文化旅遊項目、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及5個萬達廣場;許家印於近期宣布,要在沈陽投資1200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健康養生、文化旅遊等項目……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風向已變。

  究其原因,首先在於國家對於民營經濟的支持與肯定。例如,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發布,這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中央首次以專門文件明確企業家精神的地位和價值;隨後,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充分表明決策層已經開始高度重視相關問題,並把民間投資作為促進有效投資增長的主要方向。

  至於如何消除民營企業和民間投資的後顧之憂,會議進一步指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保護產權政策,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在這一基調下,針對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頑疾,國家也屢出實招——明確遼寧省與江蘇省、吉林省與浙江省、黑龍江省與廣東省,沈陽市與北京市,大連市與上海市,長春市與天津市,哈爾濱市與深圳市建立對口合作關係等措施,對標先進經驗做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開展產業務實合作,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共促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創業創新水準;搭建合作平台載體,探索共贏發展新路,等等。

  不僅如此,自去年以來,東北三省同樣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直接例證便是遼寧頒布了全國首部優化營商環境的地方性法規《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黑龍江和吉林省也相繼制定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此彰顯發展民營經濟的意志和決心。同時,東北三省還推出了更為細致的各種措施,著力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種種努力的結果,反映到經濟數據上是東北地區經濟的回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19年第一季度,黑龍江和遼寧的經濟增長勢頭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遼寧的GDP增速更是實現了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首次重返6%。

  東北經濟的頹勢正在成為歷史。

  4

  客觀地講,雖然東北經濟發展出現好轉跡象,大企業與大項目的投資也不斷增多,但仍不足以說明東北的營商環境問題已得到根本性解決。尤其是面對著國企改革壓力巨大、中小企業投資意願不強等一系列現實難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優化東北的營商環境建設絕不是朝夕之功,任重且道遠。

  不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話說回來,此次馬雲在哈爾濱祭出大手筆,疊加此前一眾大佬的東北掘金之舉,無異於給所有的民營企業家們打了一針強心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民營經濟在東北這片廣闊的天地上翩翩起舞,而隨著“投資不過山海關”的漸成往事,東北振興也將不再遙遠。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管理學博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