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浙江精子庫告急背後:10個來捐精3個達標的都沒有

省精子庫供圖。

「浙江省人類精子庫再度告急!」6月底,浙江省人類精子庫發布微博,呼籲更多身體健康的青壯年男子奉獻愛心,捐獻精子。

在網友的轉發和評論中,調侃者、質疑者間或有之,但唯獨缺少真正願意的志願者。

「發微博也是無奈之舉,此前一周來捐精的志願者只有十幾個。」浙江省人類精子庫主任助理盛慧強表示,儘管精子庫的庫存還算可以,但人數減少加上持續走低的精子品質,都讓精子庫的運營有些捉襟見肘。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一年要進行1300多個周期的供精人工授精和供精試管嬰兒(一名女性一年內一般做1~3個周期)。精子緊缺的情況儘管比七八年前要好得多,但依然要等上兩三個月,才能分配到精子庫的供精。

近日,記者探訪浙江人類精子庫,深入了解了捐精的那些事兒。

探訪:「都市傳說」取精室長啥樣

萬塘路是杭州知名的美食聚集地,在熙攘來往的人群和一乾燈紅酒綠的招牌中,浙江省計劃生育大樓一身素色,冷清的門面反倒有些顯眼。

從大廳直上二樓,走廊右端的盡頭亮著幾道黃燈,穿過帶有浙江省人類精子庫標誌的大門,除了牆上無處不在的「小蝌蚪」圖片,整潔明亮的門廳和房間與尋常醫院無二。

精子庫不算大,由一道感應門隔成兩半。外面是2間接待室和6個取精室,而感應門裡則是處於潔凈區的實驗室、外供室和儲存室。

對一般捐精志願者來說,只有取精室是他們時常光顧的地方。

走進細看,這間在「都市傳說」裡神秘無比的房間,其實再簡單不過。六七平方米的太空裡,兩側牆上懸掛著 「大尺度」的人體藝術照片,鋪著一次性無紡布的沙發擺在牆角,兩側是放著紙巾的小茶几和洗手台。簡而言之,衛生是這裡的第一追求。

取精室外牆上的精液傳遞窗是與精子庫實驗室連接的通道,取出的精子盛入取精杯後就暫放在這裡。實驗室工作人員接收後會將其放入37攝氏度恆溫箱,等液化後對精子的數量、活力、形態等指標進行篩查,符合標準的精子會進行冷凍,送入儲存室。

精子庫主任助理盛慧強領著記者,打開了一個液氮罐的蓋子。他介紹說,精子保存在一個個小盒中,在零下196度的液氮裡,它們足可保存數十年。

儲存在這裡的精子,有三大用途,一是將志願者捐贈的合格精液,供給無法生育或有遺傳性疾病的家庭;二是自精保存者,提前將具備生育力的精子儲存起來,留待自己未來使用;三是用於科學研究。

從2005年開辦至今,浙江省人類精子庫共接待1萬餘位捐精志願者,儲存精液標本超過7萬份,已幫助7000多個不孕家庭實現生育夢。

「捐精有助於更好繁衍,是對人類健康事業的奉獻。」儘管精子庫這樣呼籲,但真正願意前來捐精的,不多。

傳說中的捐精室。省精子庫供圖

遺憾:10個來捐精的,3個達標的都沒有

一上午,精子庫的玻璃門開開合合,下著小雨,有十幾位志願者前來顧問、捐精。

他們看著年紀不大,大多獨身一人,來去時略低著頭,沉默寡言。「告急微博發出後,還是有一定效果。」盛慧強說,這幾天每天都有將近30人前來問詢,相比之前多了近一倍。

在接待室裡,正坐著一位戴眼鏡的志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捐精,精子庫首先要對他進行身份核準和遺傳顧問。刷過身份證和指紋後,醫生確保這位志願者符合22-45歲之間,身高高於165公分,大專學歷以上的基本要求。「近視超過600度了嗎?色盲色弱有嗎?傳染病有嗎?」幾個檢查下來,接待醫生初步排除了志願者存在的身體缺陷、傳染病和家族遺傳病史可能。接下來,符合初步條件的志願者還將進行血液和精液的進一步詳細檢查。

捐精的標準並不苛刻,但每年的志願者卻只有1000多名,其中又以在校大學生為主。

「七成是大學生,此外多是剛工作的年輕人,30歲以上的很少。」盛慧強表示,一方面是年輕人的思想更為開放,另一方面捐精需要分多次完成,大學生受益於富裕的閑暇時間,也方便往返捐精。「其實,我們很歡迎已婚育男士前來捐精。」因為其符合供精標準的幾率會更高。

讓精子庫擔憂的是,目前社會對捐精的認可度並不高。「我們和獻血一樣屬於公益事業,待遇差得可就多了。」一名精子庫的工作人員倒起了苦水,「獻血車可以大大方方開進企業校園,我們的宣傳單卻往往被拒之門外。」對於這檔子事,仍有不少人羞於啟齒,覺得上不得檯面。

除了觀念問題,精子品質下降對精子庫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盛慧強舉了個最近的例子,大學生小朱前幾次來捐精品質都遠超捐精標準,但最近一次卻直線下滑,「一問,果然是最近幾天都在熬夜玩遊戲。」不光熬夜,久坐、不運動、頻繁吃外賣等生活作息,甚至長時間使用手機,都會導致男性精子品質下降。

「和2005年相比,男性精子數量下降了一半。」浙江省人類精子庫的統計數據表明,這13年來每毫升精液裡的平均精子數,由1.3億下降到了0.67億;反映精子活力的平均前向運動精子百分比(即指會向前運動可能和卵子結合的精子),也由56.5%一路降到51.6%。受此影響,去年浙江省精子庫的初篩合格率下降到了26%。不光是在浙江,鄰近的上海精子庫最近五年精子合格率同樣下降了15%,精子品質下降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據統計,每10個來捐精的志願者,只有不到3人能最終達標。

案例:捐精讓他自己有機會生二胎

精挑細選出的志願者們,將平均分作10次左右,每隔3~7天一次,總共為精子庫累計捐獻不超過40份的精液標本。這些來之不易的精子,將被送往各大擁有開展供精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資質的醫院生殖中心,幫助男性無精或有遺傳問題的夫妻生育。

「如果十幾年後,這個孩子找到我怎麼辦?」「萬一我們的子孫性別不同,還碰巧相愛了怎麼辦?」這些倫理問題,是不少志願者供精前的最大顧慮,但盛慧強表示,其實大可不必。

「中國的供精制度不像外國,採取的是雙盲的辦法。」盛慧強解釋說,為了保護志願者和受精家庭的隱私和權益不受侵犯,雙方都無法得知對方的資訊。在捐精前,他們還會與志願者簽訂一份《知情書》,保證供精員不追問、不追蹤供精妊娠後子代的資訊,也講明對於供精產生的後代他們不享有任何的權利和義務。

另一方面,志願者捐獻的精子也被限制最多只能供給5個不育家庭使用。不光如此,「生殖中心在使用時,也會考慮到雙方的戶籍地,保證雙方異地才會配對。」盛慧強說,這麼做就是為了儘可能避免倫理問題。

作為一項公益事業,目前的捐精辦法在排除志願者後顧之憂的同時,也在儘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幫助。

「除了免費的健康體檢和一筆5000-6000元的補助外,捐精者還將獲得一份『生殖保險』。」盛慧強介紹說,精子庫會為每個志願者免費保存一份精子標本。

就在前不久,這份保險意外生效了。原來,六年前小程曾在浙江省精子庫捐獻過精子,在成功受孕5名婦女后,精子庫封存了小程剩下的精子。原以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沒曾想最近小程卻又找上門來,身體機能的改變讓他喪失了生育能力,又想生個二胎的他立馬想到了自己當年捐獻的精子。

經過精子庫倫理委員會的討論,小程最後取回了自己的精子。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他可能也未曾想到,幾年前的舉手之勞,讓他擁有了自己的第二個寶寶。

【新聞深讀】

從精子庫到醫院生殖中心

從捐精到供精

這些故事充滿酸甜苦辣

在杭州萬塘路256號的浙江省人類精子庫,不同於尋常醫院的鬧忙與嘈雜,這裡顯得安靜不少。

零星的志願者們,獨來獨往,進門、登記、取精、放杯,然後離開。除了與醫生必要的溝通,他們很少說話,甚至連在走道偶遇時的眼神交錯,也立刻移開。

而在位於杭州學士路的浙大婦院的三號樓一樓,取葯處邊上的男科門診同樣隱秘而不起眼,幾對育齡夫妻靜默地坐在候診室等待叫號,偶爾小聲交談幾句,也有男性拿著檢查報告獨自前來。

從精子庫到生殖中心,從取精捐贈到供精生子,在這同樣的寂靜之中,隱藏著男人的秘密、自尊和無奈。

「既然是捐給別人,總要認真對待」

這是張寧(化名)來捐精的整個流程中10次取精的第二次,為了趕上約定的時間,他特地趕了早班的高鐵來杭州。

張寧在紹興上學,每次來捐精他都要提前訂好車票,然後花上1個多小時趕到精子庫。「也不單純是為了捐精,順便過來逛一逛。」他聲音有些輕,看似雲淡風輕地說起過來的目的。

上一次,他不是一個人來精子庫捐精。「我在支付寶上看到了呼籲捐精的資訊。」剛讀大一的他願意嘗試新事物,剛剛獻過血,做了高考志願輔導的他,又對捐精產生了興趣。

於是,他喊上了一位同樣有興趣的室友。

第一次在取精室取精,張寧有些不適應,太過整潔和陌生的環境讓取精時間比以往更長。除此之外,捐精帶來的倫理問題也困惑了他許久,儘管醫生做了說明,「還是好幾個晚上沒睡好,覺得有點奇怪。」

第一次的取精篩查在一周後有了結果,「我室友先接的電話,我從聽筒裡聽到,他沒進。」緊接著,張寧收到了自己通過篩查的電話。「可能我的品質比較好吧。」說起這個話題他開始變得靦腆,他說這之後遇到室友大家多少都有點尷尬,不過笑笑也就過去了。

這次張寧在精子庫呆了半小時不到,「比上次狀態好多了,熟能生巧唄。」他告訴記者,為了這次捐精,他特意恢復了中斷好久的長跑和健身。「既然是捐給別人,總要認真對待。」

對於來捐精的原因,張寧首先歸結於公益,當然5000-6000元的補助對他來說也不是一筆小數目。「我比較喜歡藝術,所以想買台相機。」對於這筆錢的用法,他也很坦誠。

擁有一段如此特殊的經歷,他覺得很有意義,但除了室友和幾個親密好友,他還沒有對其他人說起過捐精的事。

如果有女朋友,還會來捐精嗎?「肯定不會啊。」臨走之前,他回答了記者最後一個問題。接下來,他想去博物館轉轉,換換心情。

「醫生,能挑個跟我老公長得像的捐精者嗎」

如果說精子庫的安靜,多少還包含著青春的羞赧。那麼生殖中心,更多的是隱忍和無奈。

一般來說,夫妻雙方都會優先選擇治療,盡量使用丈夫的精子,生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寶寶。只有在窮極一切方法後,他們才會考慮「供精生子」這最後的辦法。

浙大婦院男科副主任醫師張峰彬告訴記者,佔男性不育比例約10%的無精症,是夫妻選擇供精生育的主要原因。

他介紹,進行一系列檢查確保患病夫妻符合供精治療的指征後,就可進行預約、登記。

在他的印象中,我省七八年前曾一度出現過精子緊缺,隊伍排到了一年以上。但近幾年,一般只需要等待2~3個月,就能獲得精子庫分配的精子。精子到位後,選擇合適的生理周期就能對妻子進行人工授精或體外受精。

儘管每對接受治療的夫妻都明白,整個供精過程是雙盲的。但私底下,張峰彬還是會收到一些請求,他們不會要求對方長得要多帥,或是像某個男明星。「好多人會問,醫生,能挑一個跟我老公長得像的捐精者嗎,這樣以後孩子出生就不會有人說閑話。」張峰彬明白他們的感受,但醫院只能保證精子都是健康的,沒有智力缺陷,其他只能儘可能地滿足一些合理要求。

「兩個孩子用的是別人的種」

邢蘭鳳護士長是浙大婦院生殖中心的老人兒,自中心成立到現在,她已經在這兒工作了二十幾個年頭。這些年來,她見證了數不清的家庭通過供精成功迎來了新生命,也目睹過部分家庭因供精帶來的一些問題反而加速走向破裂。

前段時間,她所在的黨支部計劃組織一個結對子活動,一對一幫扶曾經的患者。邢蘭鳳第一時間想到了她——五年前通過供精試管嬰兒生下一對龍鳳胎的小林。

小林的丈夫被診斷為無精症後,夫妻倆決定來浙大附院接受供精治療。受孕的過程漫長而艱辛,頭三次供精人工授精,均以失敗告終,直到最後,才靠供精試管嬰兒懷上寶寶。

正當全家人滿懷欣喜地期待新生命到來的時候,一個噩耗沖走了所有的喜悅。小林的丈夫被診斷患上白血病,且治癒的概率很低。禍不單行,孕期七個多月時,小林又出現了早產的徵兆。儘管苦頭不斷,所幸她安全誕下了一對可愛的龍鳳胎。

但丈夫的病情仍在持續惡化,僅僅和孩子相處了三個月後,就撒手離開了她和新生的寶寶。

丈夫的去世給小林帶來巨大的打擊,而接下來婆婆的一番舉動更是讓她雪上加霜。

因為這對龍鳳胎和兒子並沒有血緣關係,婆婆不想盡養育之責,卻又擔心旁人說閑話。她在村裡四處嚼舌頭,一時間村裡人都知道小林的兩個孩子都不是丈夫親生的,是用的別人的「種」。

當初決定供精生子時,婆婆是知情並且同意的,讓小林心寒的是,丈夫才剛去世,婆婆的態度立馬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為了逃離這塊傷心地,也為了遠離村民的閑言碎語,小林帶著兩個孩子搬離了這個原本的家,獨自在鎮上開一家小店維持生計。這個堅強的女人拒絕了邢蘭鳳的好意。她說,既然生下了孩子,就一定會盡全力把他們撫養成人。

「這個伢兒和我們真有緣分」

更多的時候,邢蘭鳳感受到的,是供精醫療為患者家庭帶來的希望。

前段時間,一個媽媽帶著上幼稚園的女兒來到浙大婦院,眼尖的她一眼認出來,這是幾年前在生殖中心做了供精人工授精的羅媽媽。一旁的女兒生得特別漂亮,大眼睛、小臉盤,親戚朋友們都覺得長得像爸爸。「她和我說,這個伢兒跟他們是真有緣分啊。」

這不,二孩政策開放後,夫妻倆就盤算著,再生一個孩子。

這次來中心預約登記,她特別提出請求,希望還用之前那位捐精者的精子。護士表示,一份精液最多只能令5名婦女懷孕,一旦達到5人,該精子樣本就會被停止使用,「我們會向精子庫轉達這個請求,如果與原先同一編號的供精精液仍有凍存,那應該可以滿足患者的請求。」

二孩政策開放後,共有近80對夫妻來到中心預約登記,希望通過這項技術生育第二個孩子。

邢蘭鳳明白,供精治療挽救了這些曾經不完整的家庭。

當然,供精和中國人傳統的家庭觀念仍存在著不小的衝突,它帶來的是悲劇還是幸福,取決於夫妻雙方以及其家人的心態智慧,一旦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引發矛盾,造成悲劇,「所以,我建議夫妻做供精生育之前要先做好心理準備,多聽聽專業人士的意見,在準備階段可以到浙大婦院生殖健康顧問門診進行詳細顧問,經過1~2年心理過渡期後再做決定。」

(新聞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俞任飛 張冰清 通訊員 盛慧強 孫美燕,原標題《浙江精子庫告急背後:10個來捐精3個達標的都沒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